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智庫:美國高科技核能慘輸中國15年 「2關鍵」奠定中方領先地位

南加野火失控 蔓延16平方哩 1200人撤離

醫藥/痔瘡或大腸癌? 3指標分辨

現代人生活忙碌,許多人常有痔瘡的問題,生活習慣不良則易罹患大腸癌,但兩者症狀相似,容易讓人混淆。(Getty Images)
現代人生活忙碌,許多人常有痔瘡的問題,生活習慣不良則易罹患大腸癌,但兩者症狀相似,容易讓人混淆。(Getty Images)

現代人生活忙碌、運動量不足、少喝水、少吃蔬菜,加上排便習慣不佳,許多人常有痔瘡的問題;倘若生活習慣不良,則易增加罹患大腸癌風險,但兩者症狀相似,容易讓人混淆。

1.出血頻率不高 可能是痔瘡

醫師表示,便祕後出血量較多、出血頻率不高,可能是痔瘡,不須過度擔心。痔瘡是良性疾病,不會惡化成大腸癌,但若出血症狀逾一周,仍應進行大腸鏡檢查,以利確診。

「痔瘡不會演變成大腸癌,兩者致病原因不同。」台北國泰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雨農說,痔瘡形成主因,多因長期少吃蔬菜、缺乏運動、少喝水造成便祕,又合併久坐、久站,讓肛門四周靜脈叢壓力升高,導致血液循環不佳、靜脈曲張,結締組織鬆弛膨出,慢慢出現痔瘡,患者好發年齡為20歲以上。

台北台安醫院外科部主任糠榮誠表示,大腸癌好發原因,常見有家族史或帶有致癌基因,若嗜吃鹽酥雞、熱狗等醃漬或油炸食物,加上長期喝酒,容易使腸道細胞病變、癌化。罹患大腸癌會感覺一直想要上廁所,就是「裡急後重」的感覺,但痔瘡不會如此。

2.出血暗紅或鮮紅 恐罹大腸癌

「痔瘡、大腸癌症狀相似,可以從出血顏色、頻率及出血量多寡等三項指標初步判斷。」陳雨農說,痔瘡出血是因肛門四周靜脈叢破裂造成,常在便祕後或吃完辛辣食物後引發痔瘡出血,血液顏色為鮮紅色,出血量可能較多;大腸癌的出血,可能是糞便帶血,也可能大量出血,血液顏色多為暗紅色或鮮紅色,出血較頻繁,且不管有沒有便祕、吃辣等,都可能一直流血。

3.糞便帶血絲 容易被忽略

痔瘡不會變成大腸癌,但大腸癌症狀常被誤以為是痔瘡,糠榮誠說,大腸癌糞便帶血症狀為淡淡的血絲,因此一般人並不緊張,但痔瘡出血常是用噴的,會被嚇到。

陳雨農提醒,痔瘡出血超過一周或服用痔瘡藥物超過兩周,症狀都沒改善,應進行大腸鏡檢查,進一步鑑別診斷。

每天五蔬果 多喝水多運動

陳雨農說,痔瘡不會引起大腸癌,但要遠離痔瘡,首要改善生活習慣,多運動、每天攝取五份蔬果、喝水2000cc,避免久坐、久站,排便時間不要太久,以減少腹壓;其次是搭配藥物治療,如果症狀未緩解,再進行手術治療。糠榮誠也提醒,上廁所切忌看書、玩手遊,降低痔瘡風險。

預防大腸癌,糠榮誠建議少吃加工及合成食物,多吃綠色蔬菜,以防腸道細胞病變、癌化,當有糞便帶血、「裡急後重」等症狀,不要誤以為是痔瘡,應進行大腸鏡檢查及早發現。

痔瘡、大腸癌排便出血如何分辨 資料來源╱陳雨農、糠榮誠 製表╱沈能元
痔瘡、大腸癌排便出血如何分辨 資料來源╱陳雨農、糠榮誠 製表╱沈能元

便祕 蔬菜 癌症

上一則

養生/6防曬食物 助你維持白皙肌

下一則

旅遊/600年不倒 比薩斜塔奇蹟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