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中國

海底撈熱舞「科目三」有人卷、有人厭 但這魔性搖擺已紅到海外
「科目三」?很多人看不太懂,但並不妨礙接受震撼,在「科目三」的忠實代言人海底撈,平均每天要響起三、四十次;背景音樂節奏感...

讓橫店變「豎店」 揭開網路微短劇的造富祕密
網絡微短劇成新的內容造富神話,預算優先、流量為王,人們扎堆入場,它背後的秘密到底是什麼。

業主攔轎申冤近3年後 海南三亞爛尾樓無解
近三年前,他們成功攔轎申冤,海南省委書記贏得親民的讚譽。如今,省委書記易人,他們仍未獲得期盼的公理正義。而這僅是中國房地...

侮辱先烈? 廚師網紅教學觸禁忌…開啟蛋炒飯之亂
中國網紅廚師王剛近日因一段蛋炒飯教程視頻被抨擊,有網民稱,王剛涉嫌用這段視頻諷刺中國前領導人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蛋炒飯...

中國丐幫湧泰國 細節浮出水面
前言:近期泰國警方在曼谷街頭拘捕數名遭毀容的中國籍乞討者,引起國際關注,儘管最終警方調查結果指向這些行乞者多為金錢自願進...

中國「白紙運動」周年 改變了什麼?
中國在新冠疫情期間採取的嚴格「清零」政策,不僅幾乎掏空了多地地方政府的財政,迄今仍苟延殘喘,還差點引發了另一場六四。當民...

抖音當跳板 老國貨迎第二春 活成了時下「年輕人想要的樣子」
巨大的流量面前,老牌國貨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中國「國潮」崛起,許多消費者原本看不上眼的國貨品牌,紛紛在沉寂多年後迎來始料...

一紙被遺忘百年的學位證 還原林徽因在賓大的學霸生活
性別的限制曾嘗試擋住林徽因成為建築師的夢想,但她的熱情從未受到束縛。在建築學、文學、戲劇藝術等諸多領域,林徽因致力於在時...

充錢看網路短劇 「電子榨菜」配飯就是爽
前言:中國網路短劇行業飛速凶猛發展,愈來愈多人渴望快速掘金、成名,紛紛投入,卻也導致行業野蠻生長等問題。

「一周花50」、「包包背三年」兜裡沒錢的年輕人走向「精緻省」
中國年輕人愈來愈追求消費的性價比。他們在有限的收入下,轉而追求「精緻省」,愈懂省錢,反而愈過得精緻。他們為省房租而走進養...

省房租?陪老人? 住進養老院的年輕人有了不同想法
中國年輕人發揚「省學」,還與目前多地推出的「代際融合」計畫相結合,兼顧物質與精神上「精緻省」的極大化。這群年輕人選擇住進...

從緬甸贖回後 中國男怨父母:為何把我搞回來
在嚴厲打擊之外,去除「電詐暴利」導致的「心癮」,讓大量涉詐人員在被解救的同時,也能回歸正常社會秩序,不會重回犯罪地再度犯...

河南周口藥材田遭強刨事件 「哄搶」?拾荒權?
河南近傳多起秋收撿拾衝突,當地民眾更被貼上「愛哄搶」標籤。官方解釋,秋收後的「撿拾」行為在當地持續已久,本意多是惜糧。由...

女教練之死 曝滑雪跟拍爭議與危險性
中國首位女性紐西蘭雙板滿級教練周雅萍,近日在新疆滑雪跟拍攝影時罹難。業內人士稱,滑雪跟拍攝影,危險係數較高。事件也引發對...

風光15年後 今年冷清蓋牌的雙11淪低價戰
從簡單的平台大促,到意外成為全球億萬網民的狂歡節日,中國的「雙11」成就了零售業大顛覆的開始,創造了許多「千萬姊」和「億...

中山二院醫學生集體涉癌風波 直擊高危實驗室
在一些實驗室裡,安全似乎被有意無意地忽視了。一方面是防護意識的淡漠,另一方面,一些實驗室的客觀防護條件不足。中山二院此次...

傳統家庭角色正在轉變 他們為何選擇當「全職奶爸」
一部分中國家庭的角色分工正在悄悄改變:媽媽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中,爸爸則承擔起更多照顧家庭的責任。北京青年報訪問了五名年...

直播間盯上有錢老年人 有人打造專屬IP、有人叫爹喊媽亂象多
中國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中國60歲以上人口超過2.8億人,占總人口19.8%。近來,看準老年人消費能力提升...

「卡」高鐵二等座的大碼女孩 親身體驗讓你「看見歧視」
肥胖無罪,但歧視有理?在紐約等地已通過立法禁止體重歧視,體重歧視不僅無理,而且可能有罪的趨勢下,不少中國人仍以罵人「肥豬...

低價戰、連鎖品牌夾擊…獨立咖啡店內卷化 該何去何從?
在中國,要長久經營好一家獨立咖啡店,似乎愈來愈難。面對消費降級和連鎖咖啡店大規模擴張加上低價戰的夾擊,有人關店離場,有人...

膜蛤文化發威?大白、維尼上街 上海萬聖節玩出中國味
一場西洋節日的狂歡,流動著社會不安、不平的情緒;今年的萬聖節,上海年輕人狂出新視野,除了影視、動漫、趣味的裝扮,「大白」...

新興行業、月入過萬 大城市掀「臨時兒女」陪診風
中國「看病難」,不僅僅是資源的分配,複雜的流程,各種新興的模式,對老人來說,走一趟醫院更是難上加難;扮演「臨時兒女」的陪...

上學就像進監獄 「課間圈養」誰偷走那10分鐘?
中國自2021年7月起實施教育「雙減」政策,為學生減負。但現在,學校各種太多的「不允許」,甚至進一步限制了學生維持健康生...

中國人愛吃又不用花時間管理…養鱷行業 悶聲發大財
中國人喜歡吃鱷魚肉,造就了數百億元人民幣產值的鱷魚養殖行業新藍海。而一些中國人愛食另類「野味」的惡習,則形成了迄今也難完...

老年休閒湧入新面孔 廣場舞大軍中的男孩女孩
廣場舞不再是中年婦女的代名詞,近來,在廣場上出現愈來愈多打扮時尚的年輕男女,他們跟著舞曲韻律,前後邁步、擴胸、擺臀…帶著...

科技與狠活標籤甩不掉 預製菜的「不信任危機」
「預製菜進校園」風波後,預製菜的安全品質成社會關注議題。在一些消費者眼中,預製菜是「殭屍肉」「低價料理包」的代名詞,顯示...

50多人公園追逐 中國年輕人瘋玩「躲貓貓」
如果說中國的大學生都不愛運動,這也不盡然,就有這麼一群年輕人在戶外瘋玩「躲貓貓」,因為省錢,能兼顧運動,還能解壓。而「輕...

中國脆皮大學生 一碰就壞了…
這個時代真魔幻,老年人在冬泳,年輕人在脆皮。年輕人「躺平」潮,影響的不只是他們在經濟低迷下的就業與未來,還有中國大學生體...

「一生一部」郭寶昌傳奇經歷 修煉「大宅門」使命
郭寶昌曾感慨:「老天爺讓我經歷那麼多事兒,認識那麼多人物,又給了我講故事的能力,這大概就是我來到這個世界上,老天爺給我的...

走訪30多山村、4000老人 37歲的她在秦嶺拍「老相」
38歲的楊鑫近六年來帶領志願者走訪秦嶺南麓30多個山村,為4000餘名老人免費拍「老相」;村裡稱遺照叫「老相」,很多深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