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曲怡文宣布紐約州通過新法案 攻擊商家成重罪

長島、北線鐵路7/1起9折優惠 市民反饋不一

收費亂象多 申請退款維權難 微短劇割韭菜?

高經濟回報的吸引,讓微短劇行業蓬勃發展,也引發收費亂象。圖為影視工作者使用豎屏監視器導戲。(中新社)
高經濟回報的吸引,讓微短劇行業蓬勃發展,也引發收費亂象。圖為影視工作者使用豎屏監視器導戲。(中新社)

微短劇似乎已從「金融流通品」升級為「奢侈消費品」,連著近百集的瘋狂買買買,用無數個「9塊9人民幣」堆疊出來的低端快樂,不足一個小時,帳單就能像滾雪球般,沖刷消費者的財務防線。

微短劇行業的快速生長,在投資端、內容端、消費端都引來各種爭議。儘管國家廣電總局不斷展開微短劇專項整治工作,部分微短劇存在的收費雜亂無章、四處投流引流,甚至在收費後就「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亂象,讓不少消費者因此深陷微短劇消費困局,且投訴無門,想申請退款更是維權難。

自動續費 優惠藏貓膩

新京報報導,微短劇主要有四種觀看渠道:一是騰訊視頻、芒果TV等主流平台,有平台會員即可觀看全集。二是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通常與平台付費模式綁定。三是微短劇App,分為包月、包季、包年會員,常見會員費從12元(包月,人民幣,下同)至299元(包年)不等。四是小程序微短劇,用戶通常從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被引流跳轉至外部小程序中看劇。

報導指出,自2022年微短劇興起後,網路上對微短劇付費的吐槽聲持續不斷,其中付費模式不合理是最常見的投訴理由,有行業從業者甚至以「邏輯類似於非法黃色網站」形容。

新京報調查發現,不少消費者認為一些App收費模式不合理,例如麥萌短劇只有連續會員套餐,且首月49元,次月就自動上漲為99元;首年199元的年卡,次年竟上漲至699元。對不擅手機操作的中老年人無異是「定時續費炸彈」。

而消費者質疑聲最多的是小程序微短劇。新京報調查20餘個私域微短劇小程序後發現,其作品通常在50集以上,長則100多集;基本從第10集到20集左右就要開始付費,但定價雜亂無章。最主流的付費模式是充值,套餐價從9.9元到199元不等,換算成人民幣約0.7到2元/集。

與此同時,絕大部分小程序都會主打「充值X元,買X幣送X幣」優惠套餐。看似「買一贈一」,實則大多數贈幣存在隱形有效期,有些甚至未在充值提示中寫明使用規則,以致很多用戶的贈幣還沒來得及消耗就莫名其妙消失。此外,小程序會員也疑存在價格虛高情況,有多種會員模式。其中部分「天卡」49元,年卡高達365元,宣傳語卻是「一天看劇只需1元」。

某微短劇拍攝現場。(取材自頂端新聞)
某微短劇拍攝現場。(取材自頂端新聞)

拒不退款 會員無權益

檢索由抖音帳號隨機跳轉的某些微短劇小程序,一些平台的充值頁面不僅沒有正規的「用戶服務協議」「充值服務協議」等說明,也沒有在線客服或電話客服入口,用戶想要諮詢或投訴,只能通過QQ、郵件、留言等形式。面對部分微短劇小程序站內微短劇質量良莠不齊,更新頻率未知,月度會員可能面臨打水漂風險。

微短劇行業從業人士阿露(化名)表示,目前微短劇App、小程序除了對會員多加限制之外,在趨嚴的監管政策之下,也可能隨時跑路。「比如有作品擦邊被投訴或被監管到,小程序可能就被下架了。去年關於一些小平台自動扣費的投訴也非常多。反正不一定什麽時候出現違規情況,整個小程序或App就都沒有了,就像健身房跑路一樣。」

據阿露所知,很多小程序劇場都備份了幾百上千個做好的小程序,封一個就改名掛上新的跳轉鏈接「借屍還魂」,「一個小程序的成本才兩三萬,能不能有人點進來還是靠投流,也不用做口碑。」一旦小程序下架,那些充了會員的消費者想要退款,幾乎等於大海撈針。

同一部劇,不同平台收費有很大差異。(取材自新京報)
同一部劇,不同平台收費有很大差異。(取材自新京報)

平台紊亂 價差大又亂

龍年春節期間,一部「我在八○年代當後媽」成為「黑馬」爆款。這部劇也是觀眾鄭女士第一次為微短劇付費,從微博一直追到微信小程序,為看完這部82集的微短劇,她用計算器換算半天如何充值划算,最後還是大手筆花99元充了一年的小程序會員。但幾天後發現,另一個小程序劇場內19.9元就能解鎖全集。「簡直虧了!」鄭女士氣憤道。

觀眾小王也遇到了類似的「價格刺客」。她跳轉到「微劇吧」小程序付費觀看微短劇「去有你的地方」,第11集開始付費,全劇共74集,小王先充了19.9元看29集,又跳出3.9元優惠價繼續看了4集,算下來刷完這部劇花了50多塊錢。然而在河馬劇場App,只要開通6元包周就能免費看全集。小王向劇場以「價格差距」為由退款,客服表示充值時有提示,虛擬產品不退款。

據報導,大多數熱門微短劇都存在多平台發行,且定價差距較大的情況。阿露透露,微短劇目前幾乎不會獨家發行,一般分為版權和自製兩種。版權合作通常都是出品方與不同小程序、平台簽訂版權+分紅合約,各平台各自定價。

投訴無門 平台改名躲審查

充值微短劇一時興起,但後續想要退錢或維權,可能會走上漫長的「尋人之路」,投訴無門。在黑貓投訴搜索「微短劇」關鍵詞,有570條相關投訴,類型主要是誘導付費和自動續費,還有一些消費者投訴內容質量差。

雖然消費者滿含怨氣的投訴迅猛湧入網絡,最終真正得到解決的卻寥寥無幾。「解決比例不到四成,很多都找不到退款渠道和入口。」黑貓投訴相關負責人坦言,大部分消費者難以找到小程序對應的企業,只能提供小程序名稱或收款方名稱,這些都讓投訴平台在定位具體實際運營方時遇到困難。

「很多短劇平台都是通過在各大平台打廣告跳轉的形式。多次跳轉後,用戶有可能已經找不到最初的付費界面。此外,很多短劇通過小程序或H5頁面的方式運營,經常過段時間鏈接就完全失效了。用戶想再找到訂單或者企業名字都找不到。」這位負責人說。

低質量野蠻生長 缺內容規制

對於許多用戶反映當下微短劇市場「價值虛高」現象,中聞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趙虎表示,目前微短劇收費模式本身沒有問題,「當下微短劇價格偏高,主要還是受到當前微短劇熱潮的影響,屬於市場定價,短期內還不需要相關監管部門介入。

甜寵內容的微短劇受到不少年輕人和大媽的喜愛。(取材自微博)
甜寵內容的微短劇受到不少年輕人和大媽的喜愛。(取材自微博)

而對於購買月卡、年卡,平台卻不再更新作品,或實則沒有消費者想看的微短劇,是否涉嫌虛假宣傳?趙虎認為,微短劇數量是平台自身決定,即使更新數量較少,也與宣傳的「365元會員即可看該平台所有微短劇」不矛盾。所以最終選擇權還是屬於消費者。

如果消費者或家中老年人遭遇微短劇小程序亂扣費,相關關係人應當如何正確維權?趙虎律師建議,可以通過保存小程序充值會員界面、自己的消費支付紀錄憑證、與小程序客服的聊天紀錄等向相關平台申訴,以及向市場監督管理局、消費者協會等監管部門投訴舉報,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不過趙虎也指出,目前微短劇亂收費問題「是一個多元主體、多重困境共同導致的結果」,微短劇的初步發展迎來了空前的熱度和經濟收益,但也讓部分低質量短劇及違規收費行為湧現,且行業又對微短劇創作者、微短劇小程序經營者缺乏內容規制和資質約束。

為了讓這一新興產業有更長久的生命力和更加健康的發展路徑,趙虎認為,首先平台要加大監管力度,從源頭開始治理,即從加大對第三方用戶資質審查和內容審核的力度出發。

「我相信2023年底一系列密集監管措施的出台,釋放出的是微短劇行業今後將合規發展的信號。基於目前國家、平台對於微短劇小程序監管所取得的初步成效,隨著越來越多、越來越完善的監管規定出台以及監管手段的運用,微短劇小程序亂收費的現象得到實質性遏抑指日可待。」他說。

上一則

滬男打球踩到貓摔倒十級傷殘 投餵者判賠24萬

下一則

投訴案年升35% 港警:因社會經濟活動全面復甦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