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紐約皇后區非法賣家 校車改裝大麻車 產品包裝像兒童零食

春捲蛋奶餡餅節 曼哈頓華埠多元同樂

春天濕氣重 中醫4招健脾去濕

春天養生著重「健脾去濕」,可吃薏仁、蓮子等食材,降低體內濕氣。(本報資料照片)
春天養生著重「健脾去濕」,可吃薏仁、蓮子等食材,降低體內濕氣。(本報資料照片)

春天萬物滋長,天氣多變、多雨、濕氣重,人體易遭濕氣侵犯,容易有舌苔變厚、分泌物變多、身體疲累、膝蓋水腫等症狀。台灣中醫師吳明珠說,春天養生著重「健脾去濕」,可使用茯苓、淮山、薏仁、蓮子、陳皮、赤小豆等除濕食材。

吳明珠建議,可在薏仁蓮子湯中加入茯苓、陳皮,也可煮山藥排骨湯,但要注意煮久一點,把薏仁、蓮子、淮山等食材煮軟,讓湯汁成牛奶色,以達除濕目的。但有便祕的人,可能就不適合用茯苓、淮山、薏仁、蓮子等食材,必須多喝水、多吃青菜。

春天應養肝,隨著天氣回暖,脾氣容易上升,肝火旺,可能出現眼睛乾澀、常流眼淚等症狀,清肝火就顯得十分重要。吳明珠建議,可以多外出爬山、賞花,讓心情愉悅、情緒穩定;多吃菠菜、韭菜、青蔥等綠色蔬菜,顧好脾胃,可補「肝氣」,調味宜清淡,少吃生冷食物,薑母鴨、麻油雞、麻辣鍋等燥熱食物也要少吃。

此外,肝經從腳拇趾與第二腳趾的腳縫開始,往上行經小腿、膝蓋、大腿內側,再走到腸胃、心臟、咽喉、頭頂,吳明珠建議,每天可以將手握成拳頭,輕輕搥擊小腿或大腿內側,每天上午吸氣的同時腳趾出力、踮起腳跟,雙手上舉超過頭頂、掌心朝上,然後再吐氣恢復站姿,如此依個人體力重複做30至50次,再慢慢的延長時間。

吳明珠說,春天雖然氣溫開始回升,但仍起伏不定,早晚溫差大,要多注意保暖,生活作息也應該調整,盡量早睡早起,不要像冬天都是睡得比較晚,更要多外出走路、溫水泡腳,人的氣就會舒暢。

便祕 蔬菜 牛奶

下一則

孕婦吃芒果寶寶皮膚會變差? 營養師這麼解讀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