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教宗G7演說談AI危害 促禁用致命自主武器

澤倫斯基:一旦國際社會同意 將向俄國提出和平方案

封面故事/源氏•入心 她的翻譯人生 就靠一種直覺

林文月的翻譯人生,是一種直覺。(本報資料照片/陳立凱攝)
林文月的翻譯人生,是一種直覺。(本報資料照片/陳立凱攝)

作家林文月,是連橫的外孫女、連戰的表姊,5月26日於加州過世。

林文月身兼學者、作家與翻譯家,她研究六朝文學與中日比較文學,並翻譯日本古典文學名著,包括「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記」、「源氏物語」等奠定地位。創作上則樹立了散文寫作的典範,作品溫雅如玉、文如其人,兼容六朝文學的豐饒細膩,以及東洋文學的含藏婉約。

據「南方周末」報導,林文月兒時生活在租界,她原以為自己是日本人;抗戰結束,她被告知是中國人;到台灣,她又成了上海人……各種語言的顛來倒去,成了林文月最早的「翻譯經驗」。

台灣大學有一座「望月樓」,有人玩笑說——望的就是林文月。

導演齊怡補抓到林文月俏皮的一面。(圖:齊怡提供、記者沈昱嘉翻攝)
導演齊怡補抓到林文月俏皮的一面。(圖:齊怡提供、記者沈昱嘉翻攝)

報導提到,1978年12月的某個台北冬夜,林文月終於翻譯完成「源氏物語」全本54帖。丈夫和一雙兒女已經沉沉睡下,從窗口遠眺過去,整個台北都在安眠,只剩下稀稀落落的燈光。

「我當時感覺紫式部(「源氏物語」的作日)就站在我身後。」

從1973年開始,歷經五年半,這部日本平安時代的巨著終於翻譯成為中文。

這五年半以來,她的寫字桌面布局從未改變:書桌正中間放著《源氏物語》古文的底本;在一邊放著三種日本現代譯文的《源氏物語》——與謝野晶子、谷崎潤一郎和円地文子的譯本;古文底本下面則放著兩種英譯本:英國作家阿瑟·韋利的《源氏的傳說》,以及美國作家塞登史迪克的譯本。

平時她備課、或給家人老師寫信,就直接壓在這層層疊疊各種《源氏物語》書籍之上。這張書桌五年半一直如此布置,紋絲不動。

根據「南方周末」報導,林文月2012年10月底,首次到北京,站在北大的講台上,下面滿滿一階梯教室大學生。她的開場白是:「教書的時候我都是站著的,今天我還是站到不能站為止吧。」全體鼓掌。這一年她已79歲。

「我到底是哪裡的人」兒時長期生活在上海日租界的林文月始終以為自己是個日本人。

父親林伯奏在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做事,而在當時的上海,台灣人一律入日本籍,是日本公民。在家中,林文月和父親說日語,和母親偶爾講一點點台灣話,和家裡的娘姨則講上海話。而「正式場合,全家對外講的都是日本話」。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13歲的林文月跟著學校的老師同學聽著廣播,大家一起抱頭痛哭。

沒過幾天,林文月忽然被告知:自己是戰勝國一方。直到家門口掛上中國國旗,林文月才懵懵懂懂:哦,原來我是中國人。

「過了兩天,我父親就帶著我,跟一群在上海的台灣人去掛中國國旗。當天我穿的還是日本學校的制服,真是荒誕。」

1945年夏天,林文月跟著父親遠渡台灣,到了台灣,「身分」依舊是林文月的一個困擾。

「我台灣的同學又覺得我是從上海來的。他們不停問我:上海長什麼樣?聽說上海的鐘都是用金做的,真的嗎?」林文月回憶說。

林文月台語完全不好,想要融入當地必須趕緊學會台灣話。小學六年級的林文月突然需要同時適應不同的新語言。在她的腦中不斷地把國語翻譯成日語,把日語翻譯成台語,顛來倒去。「這是我翻譯經驗的開始。」她說。

刮掉「外」字 變成「中」文系

到達台灣後的林文月進入台北第二女中,班上四十多個女生。由於成績優異,她始終做班長。填報大學志願的時候,班長負責收取大家的志願表格。

1952年的台灣只有三所大學: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淡江英專。在當時,讀外文系對女孩子來說是「最為摩登的選擇」,林文月也不例外地填了台大外文系。在收取全班志願表格的時候,她發現四十多個女生中幾乎全部都填了外文系,僅有一個人選擇了哲學系。

林文月頓覺沒意思。「怎麼每個人都跟我一樣,真俗氣。」

鋼筆填寫的表格很難進行大幅度的改動,她用刀片刮——想了一個最快捷的辦法:刮掉「外」字,寫上「中」字。「外文系改成中文系最快了。」

這一「刮」,把林文月刮到了台大中文系系主任臺靜農那裡。

在林文月的記憶中,師生關係總是親密而隨便的。她從未事先打過電話,總是隨隨便便地就按老師家的電鈴跑去玩。臺靜農當時居住在台北溫州街18巷6號,是日式房屋,門廳有很高的台階。臺靜農每每需要走下來給她開門。

臺靜農喜歡喝酒。某些黃昏,林文月從大學下課去拜訪他家,日光西下時分臺靜農一人獨飲,看到林文月來了,就對她說:「來,你也來喝一點吧。」

臺靜農一句話 放棄轉系

林文月大學一年級念完,想回去念外文系:「我不知道中文系念出來到底會怎麼樣」——那個志願書畢竟是一時賭氣。

臺靜農知道了,叫林文月來辦公室,對她說:「你幹嘛啊,功底不錯,好好地接著念吧,別轉系了。」

一句話就堵住了林文月的嘴,她就此再也「沒好意思」提轉系的事情。

臺靜農故居在台北溫州街的故居,台灣大學修繕之前的模樣。(圖:台大提供)
臺靜農故居在台北溫州街的故居,台灣大學修繕之前的模樣。(圖:台大提供)
臺靜農故居在台北溫州街的故居,台灣大學重新修繕。(圖:台大提供)
臺靜農故居在台北溫州街的故居,台灣大學重新修繕。(圖:台大提供)

台大中文系本科四年念完,林文月並未想到要做學術。她想:留校做個助教就挺好。

結果反而是臺靜農著急了,叫來台大文學院院長,催著林文月去報考研究生班。

「可是當時很多人已經在準備了。我什麼都沒做,真的來不及了。」如此,林文月又「懵懵懂懂」地硬著頭皮趕緊準備考試。大四畢業時候,她正在戀愛,她對當時的男友說:「這兩個星期你別來找我,我必須拼命準備考試。」她輕鬆考取。

1978年,林文月翻譯完畢《源氏物語》,單行本陸續全部出版,第一時間想要送書給臺靜農。

翻譯《源氏物語》,源於林文月「偶然」參加的一次在京都舉行的日本文學學術研討會。她寫了一篇比較《源氏物語》與《長恨歌》的論文,在論文附錄後面翻譯了《源氏物語》的第一帖《桐壺》。

論文在台灣結集出版後,附錄的翻譯出乎意料大受讀者歡迎。編輯跟林文月商量:可不可以接著把《源氏物語》逐帖翻譯出來?

《源氏物語》在日本的地位有如《紅樓夢》之於中國,日本的翻譯家把它從古文翻譯到現代文都異常審慎,非名家大家不敢貿然。文學家谷崎潤一郎曾用30年時間三次修訂才終成其稿。川端康成去世前,也曾對《源氏物語》的翻譯躍躍欲試,最終未能如願。

「他們說我的日語是小學五年級以前學的。小學五年級的水平,怎麼敢翻譯《源氏物語》?」林文月說,聽說自己來翻譯《源氏物語》,當時的學界有不少質疑。

雖然帶著一雙兒女,還要教書,林文月還是一如之前考研究生班那樣「硬著頭皮」答應了。於是,她就又「稀里糊塗」地開始了這樣一次難度極高的巨著翻譯。

翻譯是在一切時間罅隙中進行的。有時晚上要參加一個宴會,宴會前她還得翻譯半個小時。「我母親就像一部上了發條的機器。」林文月的女兒郭思敏曾這樣形容她。

林文月母女。(本報資料照/陳立凱攝)
林文月母女。(本報資料照/陳立凱攝)

翻譯和歌 採用類楚辭

《源氏物語》描繪平安時代的日本宮廷生活,時期大致與北宋初期平行。「物語」原是日本宮廷之中講故事的方式,講故事的人多為有文藝修養的女官,拿著一捲圖畫,向聽眾描述圖畫內容與故事情節,聽者多為帝王后宮。這是一種精緻婉約,極貴族化,也極女性化的文學產物,講求的是優雅從容的貴族情調。

源氏物語,林文月譯本。(取自Amazon網站)
源氏物語,林文月譯本。(取自Amazon網站)

「物語」是一種圖畫性非常強的文學形式,講故事的人往往不厭其煩地把畫面上所畫的庭院花卉、宮殿布置、人物服飾等等進行細節描述。

《源氏物語》裡面夾雜著無數「和歌」,一種古典日本詩歌形式,一般分為三個短句,語言節奏為「五個音節—七個音節—五個音節—七個音節—五個音節」,簡稱為「五七五七七」。怎樣翻譯「和歌」?

「我想我要告訴讀者,這是一種異國的東西。所以用了一種類似於楚辭而又不是楚辭的方式。日語的感覺像小提琴,不像中國古文那樣,是硬的,是鋼琴。每首和歌我用三行,看起來有日本文的味道。」

1973年兩岸互不相通,林文月並不知道對岸的豐子愷已經翻譯完成《源氏物語》。而豐子愷譯版也的確壓著直到1980年才得見天日。林文月毫無參考。

豐子愷用唐朝傳奇宋朝話本的筆法去翻譯《源氏物語》,用字講求平白俐落。其中和歌部分則處理為五言詩。同樣翻譯一首和歌,豐子愷做出來的版本是:

「欲望宮牆月,啼多淚眼昏。

    遙憶荒郊里,哪得見光明。」

在林文月這裡則呈現為:

「雲掩翳兮月朦朧/清輝不及荒郊舍/獨有一人兮懷苦衷。」

對於「豐譯」好還是「林譯」好的爭論已經持續很久。林文月自己的說法是:「每一個譯者你都可以罵,沒有一個完美的例子。第一,我很敬佩豐子愷先生的全譯,沒有偷工減料。另外,我想在那樣子的年代和情況下,他沒有太多的參考書。如果我當年知道豐子愷這樣的大家已經完成了中文翻譯,我大概會不敢提筆。」

「我考台大中文系,後來寫謝靈運,又翻譯《源氏物語》,我覺得都不足為外人道,因為這些事情起初的機緣實太可笑了。」林文月最後說,「人生是一場直覺。我始終都是靠『直覺』。然而『直覺』之外,其實你是自己有所準備的,只是你自己不那麼清楚。」

2016年《向林文月致敬》系列活動暨「記憶中的一爿書店」特展開幕,林文月介紹先生...
2016年《向林文月致敬》系列活動暨「記憶中的一爿書店」特展開幕,林文月介紹先生郭豫倫為她畫的畫像。(本報資料照/曾吉松攝)

日本 加州 北京

上一則

生活/全國書展 3華裔作家站台說故事

下一則

移民專頁/H-1B名額不保留 須重新抽籤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