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為獲U簽證 芝無證客付費被搶 6人遭起訴

新航亂流後推座艙新措:安全帶燈號亮起時暫停供餐

學者:聽損未矯正 大腦病理變化恐加速、失智風險增

「重視聽篩,守護失智」倡議會,邀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耳蝸聽力與公共衛生中心主任Frank Lin(中)與台灣專家學者共同討論長者失智預防議題。(中央社)
「重視聽篩,守護失智」倡議會,邀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耳蝸聽力與公共衛生中心主任Frank Lin(中)與台灣專家學者共同討論長者失智預防議題。(中央社)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Frank Lin今日提醒,未矯正聽力損失會加速大腦病理變化,輕度聽損會使失智症風險增1倍、中度使風險增至3倍、嚴重則恐增至5倍,可藉矯正降低風險。

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聽力語言學會今天舉辦「重視聽篩,守護失智」主題演講會,邀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耳蝸與公共衛生中心教授Frank Lin與台灣專家學者共同討論長者失智預防議題,盼加深民眾對聽力篩檢與失智預防的重視,透過及早發現高風險因子及矯正,降低失智症醫療照護成本及社會成本。

Frank Lin指出,他與研究團隊曾深入追蹤639名36至90歲民眾超過10年,每隔1到2年接受一次聽力和認知能力測試,發現未矯正聽力損失,會加速大腦萎縮與大腦白質病變等其他大腦病理性變化;且輕度聽損會使失智症風險增1倍、中度損失使風險增至3倍,聽力嚴重受損者患失智症可能性則比一般人高出5倍。

2020年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1項研究結果也顯示,失智症12大風險因子中,名列首位的就是聽力受損。Frank Lin建議,可藉矯正聽力損失減少處理聲音負擔、提供大腦更多刺激並提高社交參與度,降低失智風險。

台大醫院耳鼻喉部教授劉殿楨則指出,65歲以上長者每3人就有1人可能有聽損狀況,除造成生活社交困難,還可能因聽不到警示聲等而有較高危險;因此建議從聽力開始有退化徵兆的50歲開始,每年要做聽力檢查,若聽損超過40分貝可能影響生活、有安全疑慮時,即可用助聽器輔助,大幅減少對日常生活影響。

失智 刺胳針 醫學

上一則

甜味劑阿斯巴甜恐致癌 醫師:代糖不宜完全取代糖分

下一則

童戴智慧手表為定位、聯繫?醫:恐造成這些負面影響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