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海峽論壇再出招 台灣門號將可開中國銀行帳戶

北京雖缺席烏克蘭和平峰會 澤倫斯基:中國能幫我們

童戴智慧手表為定位、聯繫?醫:恐造成這些負面影響

智能手表爆炸自燃,男童右手臂2度燒燙傷恐須植皮,引起家長恐慌。(記者李易昌/翻攝)
智能手表爆炸自燃,男童右手臂2度燒燙傷恐須植皮,引起家長恐慌。(記者李易昌/翻攝)

上月30日,台灣新北市土城發生一起智能手表爆炸意外,導致一名10歲男學童右手臂二度燒燙傷,恐需植皮手術。衛福部立嘉南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李俊宏說,家長讓孩童配戴智慧手表時應注意使用功能,若孩子因此沉溺遊戲或長期過度聯繫,恐導致情緒控管、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依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到國中才適合使用電子產品。

一位國小老師表示,學校禁止學生在上學期間使用手機,她自己則規定學生可配戴智慧手表,但上課期間只能用來看時間。不過實際觀察,不少家長仍會在上課期間「偷傳訊息」,甚至有孩子收到訊息後,偷跑到廁所跟家長通話聯繫等。班上許多同學都配戴智慧手表或手環,除了家長要為保持與孩子通訊聯繫而購置,也有孩童因為「別人都有」,擔心同儕壓力,要求家長購入。

李俊宏說,科技進步,智慧手表功能愈來愈多,除了家長關心的定位功能,有些產品也具備通話功能,或能夠協助家長了解孩童身體數值等,對孩童發展有益的功能,端看家長如何使用,例如計步器功能有助學童發育、時間與行程提醒功能則有助學童建立生活常規。

但使用智慧手表須注意是否讓孩子太早接觸線上遊戲,以免孩童沉溺虛擬世界,忽略知覺、味覺、嗅覺以及社交互動等大腦刺激。李俊宏說,依照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國中以下學童都不建議使用電子產品,「在台灣看來不接地氣,但以大腦發中為考量確實應該如此。」

李俊宏指出,大腦的情緒調節、感覺統合等機能,很須要人際互動、社會接觸才能加以訓練,「不是泡在電子產品裡就可以。」近十多年來科技高度發展,也導致大腦發展跟不上,負責情緒控制的大腦區域沒有獲得充分訓練,臨床上也觀察到孩童情緒控管能力降低,甚至出現情緒障礙等狀況 。

至於部分家長擔心孩子走丟,而使用智慧手表的定位追蹤功能。李俊宏表示,孩童年紀較小時,確實有行程追蹤的須求,以免孩子走丟、找不到人,但家長事前應向孩子說明清楚,且待孩子年紀較長、能夠自行處理迷路等情況時,應尊重其身體自主,視情況解除行程追蹤,也不必再使用「防走失手環」等產品。

「教養很需要時間,但現在教育現場太競爭、太快速,家長擔心要是錯過孩子在校發生的一點一滴,會讓孩子失去競爭力。」李俊宏表示,現在家長工作忙碌,加上學制影響,孩子行程被安排很滿,學校下課後還要接著到安親班、補習班繼續上課,父母即時聯繫的需求增加;此外,同儕、成績壓力也讓家長擔心,孩子若有東西忘了帶、講義忘了帶,可能因此跟不上學習進度,導致考試成績不好。種種因素都讓家長希望隨時能跟孩子聯繫,在有些學校禁止手機使用的情況下,就可能會讓孩童配戴智慧手表或手環。

李俊宏表示,智慧手表等電子產品提高孩童與家長的聯繫頻率,加上學校教育的容錯性變低,造就不少直升機父母,導致許多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缺乏,到了大學還要家長跟到校園料理生活瑣事,且在家長無微不至的協助下,孩子的挫折容忍力也會下降。呼籲各界放慢腳步,留給孩子成長、家長教養多一些時間,也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為何。

新北土城智慧手表爆炸案男童是在當天下午往補習班的路上,手腕上的兒童智能手表突爆炸、自燃,造成他右手前手臂二度、左手指一度燒燙傷,好心店家幫忙塗藥膏,男童再前往補習班,補習班教師立刻打119並協助大量沖水,隨後由救護車送醫治療。目前手表廠牌仍不明。李俊宏表示,家長購入智慧手表管道眾多,應認明有國家級安全標章的產品再購入。

教育 醫學 手機

上一則

學者:聽損未矯正 大腦病理變化恐加速、失智風險增

下一則

李玟憂鬱症辭世 醫:提早就醫別中斷治療避憾事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