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520前局勢敏感 康達:維持台海和平穩定嚇阻風險

等待CPI報告 股指走升 那指收創歷史新高

巴頓之魂

二次大戰時美國的巴頓將軍,充滿傳奇,他一生呈現鮮明的性格特點,粗魯、野蠻,被叫作「美軍中的匪徒」,引起不少評論,有褒有貶。

有人認為他「勇猛有餘、智謀不足」、「驕傲自大、華而不實」,但很多人認為他是「一位統率大軍的天才和最具進攻精神的先鋒官」和「二十世紀的拿破崙」。

我對巴頓將軍的認識,始於1970年代,看了好萊塢電影《鐵血將軍巴頓》,該片榮獲奧斯卡金像獎7項殊榮,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美術指導、最佳剪輯和最佳混音。由喬治・史考特(George Scott)飾演的巴頓,演技入木三分。

飾演巴頓是不容易的,他既有強硬的領導風範,而政治上的頻繁失誤,兩者結合起來,產生了一個複雜和矛盾的形象。

歷史學家布萊頓(Terry Brighton)曾為巴頓蓋棺定論,認為他「傲慢、想出鋒頭且有個人缺陷」,但另一方面,「仍然是那場戰爭最偉大的將軍之一。」

在「突出部之役」(阿登戰役),巴頓率領著他的第三集軍團,迅速遏制和切斷了德軍攻勢,最終加速了德國的失敗,被看作是巴頓一生最彪炳的一場戰役。

1945年巴頓因車禍去世,在他和家人的要求下,把他與「突出部之役」出生入死的將士一同安葬在盧森堡美軍公墓。整個公墓瀰漫著「巴頓之魂」,墓地旗杆的前方有一塊石碑,刻著當年盟軍統帥艾森豪威爾的一段話,可為「巴頓之魂」作注腳:

"All who shall hereafter live in freedom will be here reminded that to these men and their comrades we owe a debt to be paid with grateful remembrance of their sacrifice and with the high resolve that the cause for which they died shall live eternally."

大意是,「所有生活在自由國度的人對這些曾勇於犧牲的軍人和戰友,須銘記於心:他們義無反顧地捐軀將永垂不朽,對他們既不忘恩,也不負義。」

奧斯卡 德國 好萊塢

上一則

活著就是幸福

下一則

春節趣事—聖誕老人發紅包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