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拜登打算下令:每日越境達4000人時 關閉美墨邊境

又見船隻撞橋墩 德州一大橋交通中斷、漏油汙染

豬的聯想

「六畜」一詞,屢見於中國古代的典籍。最早解釋「六畜」的涵義,應是《爾雅》,該書對六畜的排列是:馬、牛、羊、豬、狗、雞﹔而《三字經》的次序則是﹕馬、牛、羊、雞、犬、豕。「豕」(粵音「此」)就是豬。

古代的「豕」與「豬」相通,二者只是方言之別。甲骨文的「豕」字,是一隻長嘴、圓腹、短尾的動物,這個字後來在篆文,由於豬的形象消失,於是在「豕」的旁邊加上「月」,代表「肉」,成為「豚」(粵音「屯」)。「豚」的本義指為滿足食欲而蓄養的小豬,日語則將這個字代替「家豬」,如今日式餐廳在香港流行,菜牌上便經常有「豚肉」字眼。

西方人常說中國人充滿「豬」味。他們是用嗅覺辨別,可能我們身在豬群久而不聞其味,但從考古學查證,說中國人是豬而不是龍的傳人,也不為過,畢竟龍只屬於虛構動物。古人有「六畜興旺豬為首」的說法,而在史前的農耕文化,豬是最重要的家畜,其馴養年代大約和狗相同。中國的史前文化便有豬崇拜,而在紅山文化出土的玉器「豬首龍」,表明龍的原形原來是豬首蛇身。

一般人對豬形象的認知,相信是吳承恩筆下《西遊記》裡的豬八戒。豬八戒最能體現凡夫特徵,即「食、色,性也」,而豬正是既貪吃,又好色。在宫崎駿的動畫《神隱少女》裡的十歲女孩千尋,其父母失蹤,是因為貪吃,愈吃愈多,終於變成了豬。

至於《西遊記》七十二回《盤絲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裡的豬八戒,遇上盤絲洞的七個美女妖精在濯垢泉裸浴,他竟然脫光衣服跳下水中變成鯰魚精,在美女的腿襠鑽來鑽去,分明是大色魔的所為。

香港 甲骨文

上一則

活著就是幸福

下一則

鄭成功之子致荷蘭出海王書信 400年後返台灣展出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