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北港媽祖首度駐駕美國舊金山媽祖廟 上百粉絲朝聖

田納西州小飛機失事釀3死 疑空中解體、殘骸區超過1公里

臭臉拍照的時代

有在收藏美國人物黑白老照片的人多半清楚,想看到古早洋人笑著拍照是很罕見的,就連婚禮的照片也是,包括新娘在內,連同一群賓客的合照能見到人人盡是板著個臉,不明原因的,真會以為「走錯棚」了。

習慣在鏡頭前展顏微笑、甚至笑得露齒的我們,會對於西洋文化中曾經包含這樣的過往,感到十分新奇。原來,洋人拍照並不是「一路笑到現代」的。「臭臉拍照」既是文化包袱,也曾是條件使然。技術不容許是其一,因為拍一張照片得在鏡頭前等上一段時間才能定型影像,堅持不住的話,拍到閉眼還是翻白眼的情況很是常見,一直保持笑著,表情容易僵硬,反不如不笑來得自然。

再後來不斷精進發展的相機,快門都改進到以秒為單位,瞬間捕捉笑臉或任何細微表情已輕而易舉,然而洋人臭著臉拍照的習慣卻沒有秒變,追根究柢,竟是和掌鏡攝影師的觀念有關。

據說,在維多利亞時代(一八三○-一九○○)以及愛德華時代(一九○一-一九一○)的文化,是看不起微笑的,被視作輕佻不穩重。在相機問世之前的繪畫肖像,都是一臉嚴肅的多。

當人像攝影逐漸取代肖像畫,成為和肖像同等地位的存在之後,儘管新興攝影一開始就與藝術繪畫被視作完全不同的專業領域,然而作為指導拍攝、發出指令的攝影師們,卻承襲了肖像畫時代的保守概念,因此不會鼓勵拍照對象對著鏡頭笑。可以說,是一群專業人士的一念之差,讓很多古早洋人在拍照時沒能想要打破藩籬。

這張翻拍自美國百年老字號家族娛樂企業「玲玲馬戲團」(Ringling Brothers Circus)海報的黑白複製相片(見圖,作者提供),據知原海報是在一九○○年印製,圖中的男子肖像,是共同擁有該馬戲團事業的五個兄弟。

很難想像,馬戲團本應是歡樂熱鬧滑稽逗趣的象徵,海報上不見大象小丑或空中飛人,卻用了五個穿著梳妝一本正經、面色不苟言笑的男士側臉作為主打插圖,反映出了一個時代露骨的保守風氣。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等同於公司所有股東都出來露臉宣傳的意思,不容許「嬉皮笑臉」也許是正確選擇。

相對讓人不難理解,古早西洋影視圈那些出現在畫報上笑得燦爛的女演員與明星,曾有被保守派視作放浪不端莊的一個陣痛期,社會地位亦不同於現今。

「蒙娜麗莎的微笑」之所以成為曠世之作,原來也多少落在了「前無古人」、「出其不意」的起跑點上,「先笑先贏」。雖然無法考證,西洋人到底是到了什麼年代才普遍肯在鏡頭前綻放笑顏,但可以肯定的是,先笑的拍照對象以及開始鼓勵人笑著拍照的攝影師們,都如同頭一個鼓起勇氣吃螃蟹的人那般,具有大膽叛逆的革命性思維。

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日,不管是在鏡頭前念英語「cheese」(起司)還是中文「茄子」,最後讓自己的嘴角自然上揚、繼而捕捉保存,那是我們願意對這世界留下歡顏作為鴻爪的一種默契。

上一則

張曉風最新散文集「八二華年」 82歲是人生最好的年紀

下一則

路邊的小綠蟲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