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俄州狠母每日餵汽水+配方奶 4歲童滿口蛀牙、糖尿病致死

五月天喊「我們中國人」 賴清德:盼給予諒解、體諒

碧海晴天中的浮世聖域

聖域真諦博物館是世界最大的手工木雕博物館,如今已有四十二年仍未完工。(崔淼淼.圖片提供)
聖域真諦博物館是世界最大的手工木雕博物館,如今已有四十二年仍未完工。(崔淼淼.圖片提供)

一朵雲飄向那山,那海,那殿閣。風從印度洋上席捲著海水的鹹腥鹽分,從四面八方繚繞在殿閣的神佛儒釋道眾生雕像四周。精工細作的飛禽走獸、花草植物浮雕,沉默著,紋絲不動,坦然暴露在朗朗乾坤的明媚和煦中,遙望著閉目微笑的四面佛頭在風中嫻雅安靜,不言亦不語。不遠處,海浪呢喃漫舞而至,輕吻著金黃色的柔沙細灘。我和丈夫並肩站立在茂林之巔的另一處山頭,以青山翠帳為座,目不轉睛地俯瞰波濤萬頃中的那座浮世聖域。

歷經四十二年泰國灣的風吹日曬,鑄就了眼前這座不知何時可完工的木雕博物館。這不僅僅是一座木雕博物館,而是融匯了世界眾多宗教和文明的木雕極品,被稱為「聖域真諦博物館」,也叫「真理寺」。

人群從世界各地湧入涼季的芭達雅,吹著清爽舒適的印度洋海風,乘坐著高大威猛的泰國象,悠閒地行走在烈日下的木雕殿閣四周。導遊引領著我們從密林中穿過,潺潺泉水和幽深鳥鳴從山澗中傳來,每行一步都觸碰得到碧綠如茵的修長枝葉。行至山腳一處涼亭,每人都拿到了一頂白色安全帽。因為真理寺至今未曾竣工,建好的木雕又被風化日曬腐蝕,需要不停地修補,所以遊客必須戴上安全帽才能入內參觀。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全手工木雕建築,這裡使用的都是百年以上的珍稀木材。它的誕生源自泰裔商人Lek Viriyaphan的大膽投資和構想,他酷愛建築藝術,對木雕情有獨鍾,於是以宣傳古代木雕文化藝術為宗旨,設計興建了這座木雕建築界的奇蹟,所用資金皆來自他的保險公司、旅遊公司以及遊客門票。他還建造了微縮古城(Ancient City Siam)和三頭象博物館(The Erawan Museum)。整座木雕建築規模龐大,占地十三公頃,建築內部面積二千一百一十五平方米,高度相當於二十層大樓,約一百零五米。從遠處眺望,第一眼便覺震撼,裹挾著魔幻般的視覺衝擊力,仿若宮崎駿筆下的《霍爾的移動城堡》從動畫世界步入現實中的泰國灣。

我們隨著導遊參觀了寺外的木雕工廠,空氣中瀰漫著珍貴木料的淡淡香氣和海水的鹹腥氣。寬闊明亮的工廠一側是姿態各異、已經完工的人物雕像,頗有「吳帶當風」的氣韻和魏晉石雕的神韻。神佛、金剛、仙女、護法等,一眾宗教、神話中的男女,或喜或嗔,或怒或威,大小不一,高矮不等,成排陳列在廠區一側。而另一側是聚精會神、低頭工作的女雕工們,她們分工明確,鑿粗坯、掘細坯、修光、打磨、刻毛髮、飾紋、著色上光、配置底座,每一道工序都有專人各司其職。一根珍貴的木料要經過至少八、九道工序,才會被賦予藝術生命力。我仔細觀看木雕成品,所用的雕刻技法嫺熟精湛,有圓雕、浮雕、鏤雕,正如潮汕地區傳承千年的木雕工藝,選用的都是最昂貴的木料,譬如質地細密堅實的紫檀、樟木、柚木、黃花梨木等。而此地,背山面海,空氣濕度大,木雕容易受潮變形,因此對木質的要求更為嚴苛。整座木雕建築選用的都是黃花梨木、黑紫檀、紅紫檀、紅木、柚木等非常名貴稀有的木料,多取自百年參天古木,用料精貴。據說,使用過的最古老的木料是瀧園木,用於製作大殿中央支撐殿頂的圓柱,木料使用壽命可達六百年之久。

木頭,沒有石之質、玉之潤,卻有堅韌的生命力。無關乎信仰,無關乎經濟價值,單從藝術和歷史角度來審視,這座建築都是值得恒久傳世的曠世之作,耗費了不計其數木雕匠人的心血。烈日下,騎著巍峨巨象的遊客徐行而過,翹首仰望巨象的人群中,既有我披著租來的織花手工披肩,又有許多人圍著租來纏在腰間的彩布,這是入內參觀的明令規定,不許裸露肩膀和膝蓋以上的皮膚,以示尊重。

從入口處蜿蜒而上,樓梯兩側精美的木雕人塑儀態萬千,密密麻麻凌空騰起,以敦煌舞者的姿態,微笑著蹁躚兀立,高深莫測地俯視頭戴白色安全帽的熙攘人群。仰望右側正上方,是約一層樓高的巨大四面佛頭木雕,慈眉善目中透著深奧的淺笑,若有所思地面朝山巒,聽濤觀海。泰國歷史上,延續最久的朝代阿瑜陀耶王朝首都「大城府」,其設計靈感來自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天堂之城,而這裡便是以大城府和佛教為主題範本興建的。從木質篤實的台階順行而上,步入聳天立地的木雕殿堂中央,隨處可見大城府和佛教的歷史故事。大殿四通八達,迴環似迷宮,開闊如廟堂,地面正中央是一座細直高聳的鏤雕木亭,內裡供奉著圓寂聖僧的舍利子,亭子四面敞開著門戶,象徵著通往天堂的大門,四周通往亭子的五級木階代表著大乘佛教的五大禁戒:不殺生、不偷盜、不淫邪、不妄語、不飲酒——據說這是修行者的基本戒,不論出家與否,都須持守謹遵。抬眼上望,正中殿宇屋頂用浮雕技藝刻著印度教造物主梵天的雕像,表示對尊長和過往的敬重。此外,還有象頭神甘尼薩。大殿中,飄忽著潮水一般陣陣襲來的宏大音樂,時而縹緲無蹤,時而獅吼雄渾,與各處錯落有致的柔幻燈光,一道烘染出跳脫凡塵俗世的迷幻之境。

我避開擁擠的人群,獨自一人走到看得見印度洋的陽台,被露天落地窗兩側美輪美奐的飛天菩薩浮雕吸引住了——優美圓潤的曲線,飄逸流暢的造型,帶著三分幻象、七分禪意,從名貴的黃花梨木上轟然躍起。我猛然回頭,看見四、五尊圓雕菩薩凌空飛起,矗立在渾圓的木柱四周,蘭花指輕顫,眉心微蹙,嘴角噙笑,一切顯得似幻如真。這些木雕和莫高窟中的石雕菩薩一樣瑰麗精美,經過匠人的日夜雕鑿打磨,以最完美的姿態呈現在殿閣中,薈萃了金貴的木料和匠人的心血。一扇扇通明的陽台窗外,仰頭望去,自上而下數不盡的游龍與漫天神佛在飛禽走獸中凝固升騰起舞。難怪,有人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也是無聲的歌劇。靠近陽台的邊角旮旯;時而有孤獨的菩薩悠然垂首而立;時而有三倆菩薩勾肩搭背、如同辯機談心;時而有側耳聆聽窗外雨潺潺的浮雕群像。我快速按動相機快門,不知不覺與一尊屈膝跪坐在柚木台階上的圓雕菩薩相遇。她帶著蒙娜麗莎的神祕微笑,雙臂輕抬,閉目凝思,身形圓潤優美。

在北殿,佛教是主題,所有塑像都在詮釋佛教禪意與解脫的智慧。導遊是一位皮膚黝黑的泰國青年,說一口流利英文,帶領著我們這群遊客在東西南北各殿參觀講解。西殿以印度宗教為主題,有印度人膜拜的土、水、風、火元素,也不乏印度教中的神佛雕像,有毗濕奴、濕婆以及眾神。也許是冥冥中的文化牽引,我竟然毫無意識地走到東殿雕刻著孔子與老子的窗戶附近,精美繁雜的雕刻層層鋪開,華美的草葉花朵不厭其精地千雕萬琢。海風從印度洋上徐徐拂過,揚起了我肩頭披掛著的玫紅色披肩,在明滅幽深的光柱中起舞,翩若游龍。我閉上雙目,不去聆聽身畔的冗雜之聲,只靜靜地任這風聲過耳,無慍無怒,無癡無纏。

每一尊雕像之上都彙聚著萬千探尋的目光,那一刀刀的鑿刻不知蘊藏著多少工匠的辛勞。殿中十二星座、日月星辰的浮雕羅列在頭頂,西方與東方、儒釋道,在這裡彙集呈現,來自泰國本土、高棉文明、中華文明、印度教的諸多元素在這裡融匯相遇。如果從殿外環繞而行,會看到花卉、禽鳥、猛獸、仕女、神仙等等神似中國潮汕風格的立體圓雕,細節處理精練老道,每一道刻痕都經得起細看撫摸。縈繞在空中的音樂宏大悠長,和法國巴黎萬神殿中的空靈音色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們錯過了此地每天下午三點半左右的泰國舞蹈表演,於是信步沿著山路打道回府。站在來時的山巔回望,星馳瀚海,日近斗魁。行舟臨秀川,天色沉靛藍,分不清忘川與彼岸。印度洋上的風,斬斷白日喧囂,如蒼生大笑。行腔走韻之間,盡覽遼闊無邊處,獨留一襟晚照。絕境處,一轉頭便是人間勝景。(寄自喬治亞州)

雕刻精美繁複,彙聚了世界多個宗教。(崔淼淼.圖片提供)
雕刻精美繁複,彙聚了世界多個宗教。(崔淼淼.圖片提供)
殿外一隅。(崔淼淼.圖片提供)
殿外一隅。(崔淼淼.圖片提供)
博物館旁的廠區可供遊客參觀木雕的製作流程。(崔淼淼.圖片提供)
博物館旁的廠區可供遊客參觀木雕的製作流程。(崔淼淼.圖片提供)

印度 泰國 博物館

上一則

活著就是幸福

下一則

我的芒果樹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