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喬州巴士遭劫持釀1死 槍手飛車逃逸爆胎落網

辛拉麵一年可賣五億包 亞洲超市重塑美國人飲食習慣

母親節別忽視媽媽心理健康 女性罹憂鬱症 心臟病風險增

圖片來源 /NOW健康
圖片來源 /NOW健康

周末將迎來母親節,還在思考要準備什麼禮物,或者安排帶母親去哪裡吃飯嗎?比起禮物或美食,不妨從關照媽媽的身心健康做起。在許多家庭中,母親這角色,常被賦予許多重擔,要處理家務、照顧長輩或子女等,如同時身為職業婦女,更是分身乏術,壓力山大。在全球,女性罹患憂鬱症的比例是男性的2倍,不僅如此,根據2024年4月發表於《美國心臟病學期刊:亞洲》(JACC: Asia)期刊的研究指出,被診斷出憂鬱症的女性,比憂鬱症的男性更容易罹患心臟病。

2因素易致憂鬱症 尤以女性患者的心臟病發作機率較高

該研究由日本多位學者進行,採用JMDC(Japan Medical Data Center)的索賠數據庫中的資料進行追蹤和回顧,時間從2005年到2022年,篩選出412萬5720份的參與者,年齡介於18到75歲,其中約57%為男性,且將憂鬱症患者確定在初次檢查前已經過臨床診斷的人。

結果發現,憂鬱症診斷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比率在男性中為1.39,女性則為1.64;在憂鬱症導致心臟病發作、胸痛、中風、心臟衰竭和其他事件的危險比率上,女性均高於男性。研究人員表示,體內的荷爾蒙和發炎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的2個因素,憂鬱和焦慮則是壓力源,它們會對身體造成發炎破壞,使血管硬化和斑塊聚積。

女性憂鬱症患者更易罹患心血管疾病 醫師揭可能原因

台灣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任詹佳真說明,此篇屬於觀察性世代研究,研究結果雖無法確定憂鬱症跟心血管疾病間的因果關係,但確實看到兩者間的關聯性。憂鬱症的女性患者同時也有較高的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症候群的問題,是否因憂鬱症導致忽略自己飲食、運動等健康照顧的工作?

憂鬱症跟心血管疾病一向都被認為是雙向關係,罹患心血管疾病的病患,較易罹患憂鬱症,反之亦然。她說,女性在月經周期、懷孕、停經期受荷爾蒙改變的影響,比男性更重視周遭人際關係;扮演不同的角色時的矛盾與衝突,均提高罹患憂鬱症的風險,且罹患率高於男性。詹佳真建議,母親節除了安排聚餐外,不妨陪伴母親做運動、坐下來話家常,讓母親的身心更健康。

平時可從2方面關照自身情緒 適時放鬆才有心力照顧別人

台灣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關照自身的情緒狀態可從兩方面著手,首先是「覺察」,不時思考與之前的我有何不同,如果常處於不能自己的狀態,像是發怒、想哭、焦慮、煩躁、靜不下心、沮喪、不斷地負向思考;而可能出現的身體狀況,如頭痛、胃痛、不時感到疲倦,以及什麼事都不想做等,就需要特別留意;其次是「檢視」壓力源,我的壓力從何而來?通常女性身兼多種角色,可以進一步預想,沒有我的話會是什麼狀況,將「我」縮小,壓力可能會降低。

葉雅馨建議各位女性,平時就該積極照顧自己的情緒,再怎麼忙每天都要空下30分鐘給自己,可以是放空、放鬆、滑手機、追劇或逛街採買自己的物品(不是為了家庭或孩子的需求),尤其有更多人需要照顧時,更要先照顧好自己。

葉雅馨提醒,身旁有憂鬱情緒的家人,可以跟她說:「想聊聊嗎?」或「想做什麼都可以告訴我,我陪你」,切記避免說「加油」、「不要想太多」或「你是可以的」等看似正向,卻是易成為另種壓力的言語, 也不要一直給建議,她需要的其實只是你的陪伴。

【本文授權轉載自NOW健康

憂鬱症 心血管疾病 心臟病

上一則

男性乳癌好發於高齡長輩 多數感疼痛、潰爛才發現

下一則

性早熟長腋毛 7成「聞腋青年」恐引起心理社交障礙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