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紐約市長初選日飆高溫 選務官員籲提前投票

美軍「部署餐」舊片瘋傳 網友熱議是否將直接介入以伊戰爭

關稅影響 美中關係還能回頭嗎?

聽新聞
test
0:00 /0:00

2016年季辛吉在與中國領導人會面時曾坦言:「美中關係,也許一去不復返」,彼時這番話被不少人忽視,但今天看來,卻愈發顯得先知般準確。

川普掀起關稅戰開始,全世界都被捲入了這場漩渦,而美中則是風暴的中心。面對美國的強硬姿態,中國社會彌漫著焦慮和憤懣,普遍認為不能屈服於霸權壓力。中國政府果斷回擊,也贏得了國內的廣泛支持。然而,也有不少學者意識到,這場關稅戰的背後,是美中關係正在結構性惡化的徵兆。

有學者提出:「美中關係回不去了」和「美中關係還能不能回去」,是兩個不同的問題。這種區分很有意義,但我認為,這兩種提法的實質其實是一致的。我們不妨用婚姻作比喻:從蜜月期到日常磨合,逐漸積累的矛盾,最終可能走向分手。當理念與價值觀的差異愈發不可調和時,「離婚」就成為一種無奈但現實的結局。

過去十餘年,美中事實上已處於「分居狀態」。川普執政時期,雙方曾中斷中美政府90多個溝通管道。有人以為這只是暫時中斷,其實不然—大國之間在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溝通一旦長期中止,其後果將是可怕的,或出現不可預測的風險。當缺乏溝通成為常態,誤解和敵意也會日益加深,美中如今之間的裂痕,或許只差一張「離婚證」。

今天的美中各有心儀的國家目標、價值信仰和戰略方向,彼此愈發無法容忍對方「另有所愛」。這場衝突的本質,早已不只是經貿分歧,而是關乎未來全球秩序由誰主導。

中國相信自身制度的優越性,相信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成果是「四個自信」的體現。在「東升西降」的判斷下,不少人相信中國必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而美國則深深擔憂,一旦讓中國掌握主導地位,全球可能陷入非自由、非民主的體系中,在其精英看來,是對現代文明的背叛。

美國於是試圖趁中國「羽翼未豐」之際予以壓制,甚至阻斷中國崛起的路徑;中國則將西方的圍堵視為激勵自身奮起的契機,認為這是中國智慧與國力的試金石。

然而,美中之間不僅是實力的較量,更是對世界觀、歷史觀、文明觀的衝突。美國強調自由、民主、憲政,主張通過制度約束權力,保護公民自由。而中國文化傳統強調秩序、權威和集體利益,儒家思想至今仍是治國理政的重要資源。這種深層價值差異,使得雙方在面對同一問題時,出發點、邏輯和目標截然不同。

如果不能從根本上理解這些分歧,只在事務性層面尋求「方案」,那註定無解。美中如今打的是經濟戰、科技戰、輿論戰,未來是否可能走向熱戰,沒人願意看到,但也無法排除這種風險。因為當價值理念成為國家安全的底線,退讓就不再可能。

很多人說中國人沒有信仰。但一個文明能延續5000年,其中一定蘊含著某種深層的精神結構。或許不是宗教式的信仰,而是一種文化的執念,一種歷史的延續感。西方從法國大革命以來,將限制權力、捍衛自由視為現代文明的核心標誌,而中國在通往現代化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條不同路徑—這條路究竟通向輝煌,還是陷阱,現在仍在歷史的懸崖邊上等待驗證。

如果拋開制度、文化、信仰這些根本問題,僅就經濟利益和權力格局來談中美關係,那永遠找不到真正的解藥。

美中關係還有回頭路嗎?或許答案不在技術性調整中,而在我們是否有勇氣正視彼此的不同,以及是否有智慧在衝突中尋找和平共存的新方式。

川普 關稅 季辛吉

上一則

國民黨正靠人民走出孤島…民眾黨鼎力相助 震懾綠營

下一則

殘酷經濟現實 迫使川普「眨眼」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