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去年全球核武支出增13%破紀錄 今年恐逾千億美元

智庫:美國高科技核能慘輸中國15年 「2關鍵」奠定中方領先地位

醫藥/白內障傷視力 也妨礙社交

40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一次眼科健康檢查,治療白內障目前仍以「人工水晶體」置換為主;示意圖。(圖/123RF)
40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一次眼科健康檢查,治療白內障目前仍以「人工水晶體」置換為主;示意圖。(圖/123RF)

現代人長時間盯著手機、電腦,讓白內障提早上門。視力變差不僅是看不清楚而已,也連帶影響外出社交意願。醫師表示,一般人60歲以後水晶體開始老化變硬,而有白內障情形,但並非所有白內障都會影響視力;若發現開始影響日常生活,建議及時就醫並與主治醫師討論手術計畫,選擇適合自己的人工水晶體。

嚴重未處理 恐誘發青光眼

台灣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近視防治中心主任吳佩昌指出,白內障有年輕化趨勢,約九成高中生有近視,當中35.7%更為高度近視;而現今55歲以下成人需要接受白內障手術的族群,也以高度近視者為主。

小朋友的眼睛相當有彈性,能夠調節看遠看近,但過了40歲後,水晶體開始輕微硬化而有老花眼,到了60歲以後,水晶體更加老化變硬,顏色呈現黃棕色甚至嚴重變白即為「白內障」,但白內障其實是人體自我保護的機制,若太過透明則無法阻擋有害光線,這是為了保護黃斑部病變的演化過程。

「角膜負責七成的眼球光線聚焦到視網膜、水晶體負責三成光線聚焦。」吳佩昌說,健康的眼睛光線會聚焦在視網膜上成像,當眼中產生白內障就可能擋住瞳孔後方,讓光線進不來,視力受影響。若白內障太嚴重,導致前房過淺,未進行手術處置,也可能引發急性青光眼,當眼壓升高,引起頭痛、嘔吐感,容易誤以為是腸胃炎,若拖到三天以上,可能導致失明。

手術沒縫線 傷口自動癒合

目前白內障治療仍以「人工水晶體」置換為主,台灣桃園林口長庚眼科醫師陳怡杏說,經過手術治療後,患者視力可大致回到不錯的狀態。過去白內障手術傷口較大,約1公分,有病患返家後不慎撞到、跌倒,就會造成植入的水晶體產生位移;但現今的技術相當進步,傷口小於0.5公分,也沒有縫線,術後可自動癒合。

陳怡杏說明,目前「超音波晶體乳化」技術,是在黑眼珠附近開0.2至0.3公分的傷口,另外也有新的科技,可以透過飛秒雷射機器輔助切開傷口,利用超音波把水晶體震碎後取出,再將內部洗淨後,置放人工水晶體。隨著科技進步,感染機率已非常低,但仍要注意一個月內不可搬重物、好好照顧傷口,否則一旦感染,將會前功盡棄。

人工水晶體 依生活習慣挑

單焦點、延伸焦距、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市面上產品百百種,患者到底該如何挑選?陳怡杏說,沒有任何一個人工水晶體能讓人完全回到20歲原生的水晶體狀態,建議依照自己的「生活習慣」挑選人工水晶體。例如,平常會出門買菜或爬山健行等遠距離視力的需求,選用「單焦點」即可,但看手機就需要拿遠一些或配戴老花眼鏡輔助;如果平時近距離視力的需求較高,例如看手機、看平板、閱讀書籍等等,建議選用「多焦點」;若平常需要要夜間開車、看路況,同時看導航、儀表板,過去通常會建議選擇「繞射型延伸焦段」,但部分病患在夜間會感受到光線分散狀況,導致眩光、光暈的發生,進而影響夜間的視覺品質。若想避免這樣的情況會建議選擇「非繞射型延伸焦距」的人工水晶體。

陳怡杏分享一位71歲家庭主婦,雙眼近視100度,有輕微散光並配戴老花眼鏡,黃斑部病變病史預後良好。她希望手術後可以看電視、搭公車、使用電腦、正常使用手機。術後希望能不要配戴任何眼鏡,因此選擇非繞射型的延伸焦距人工水晶體,手術後沒有夜間眩光的問題,日常的需求也都能夠看得很清晰。許多置換人工水晶體的患者,置換後對光線太過敏銳,難以適應。吳佩昌說,本來白內障擋住的光線,治療後都被清除了,確實需要配戴護目鏡一段時間,而視網膜細胞需要在黑暗狀況才能恢復,晚上睡覺時也建議關燈睡覺。

陳怡杏則說,人工水晶體置換後通常可以使用終生,少數會因為細胞增生產生兩次白內障,但經過5分鐘左右雷射光治療都能解決。

視力保養須知 資料提供/醫師吳佩昌
視力保養須知 資料提供/醫師吳佩昌

上一則

醫藥/手機通話太久 恐增高血壓風險

下一則

旅遊補給站/初夏旅行 哪些地方機票便宜?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