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以色列官員:總理內唐亞胡解散戰時內閣

去年全球核武支出增13%破紀錄 今年恐逾千億美元

詐騙ing/社媒詐騙花樣多 警惕9種騙局

Meta不保護任何個人之間或場外交易的付款。(取材自Pexels.com)
Meta不保護任何個人之間或場外交易的付款。(取材自Pexels.com)

「社媒詐騙」日益猖獗,擁有Facebook和Instagram兩大主要社媒平台的Meta公司,列舉了旗下用戶經常遇到的九種騙局,提醒民眾在使用社交媒體時保持警惕。

1.投資詐騙:詐騙者稱僅需少量投資就可賺取大額回報,如100元的投資額可快速獲利1000元,騙子通常在受害者付款後消失。這類常見的投資騙局包括「現金倒賣」、龐氏騙局或「快速致富招數」。

2.浪漫詐騙:詐騙者向陌生人發送浪漫訊息,稱自己離婚、喪偶或婚姻狀況不佳,正在尋求戀愛關係。隨著交流的深入,他們會提出需要金錢資助或目標帳戶的個人信息來購買機票或申請簽證。他們可能會在要錢之前與目標帳號進行長達數周甚至數月的對話。

3.求職詐騙:詐騙者透過誤導性或虛假的招募信息,騙取目標帳號的個人資訊或金錢。在點擊招聘鏈接時,警惕那些要求提供個人敏感信息的網站,或在申請職位之前須預先支付費用的招聘廣告。

4.彩券詐騙:詐騙者冒充名人、知名企業或政府機構的帳戶,向陌生人發送中獎通知。他們稱只需支付一小筆預付費用即可領取獎金,並可能要求目標帳戶提供個人信息,如地址或銀行詳細信息,以便在收到獎品之前驗證身分。

5.貸款詐騙:詐騙者通過發送「低利率即時貸款」的消息吸引注意,並要求申請人預付少量費用。一旦付款成功,他們可能會要求更多付款以便提供大額貸款。

6.捐款詐騙:詐騙者冒充慈善機構、孤兒院或宗教人士的線上帳號尋求捐款。

7.繼承詐騙:詐騙者冒充律師或政府機構代表討論逝者遺產繼承問題,並聲稱行使繼承權前須提供個人資訊。

8.商業詐騙:詐騙者聲稱自己在網上銷售商品或服務,價格往往非常優惠,他們可能試圖說服目標帳戶點進第三方通訊管道進行溝通。他們在「銷售」過程中,會營造緊迫感,讓人們迅速採取行動下訂單,或要求透過加密貨幣付款。

9.付費訂閱服務:詐騙者聲稱可以通過價格優惠的一次性付款來購買某訂閱服務的終身訪問權限。

投資 貸款 簽證

上一則

人與書/「小荳荳2」 黑柳徹子為烏童書寫希望

下一則

移民專頁/入籍申請 通常需要7到9個月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