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衝上100℉ 紐約今夏首波熱浪來襲 「危險天氣展望」預警發布

影/拜登募款大會又「呆在台上」 歐巴馬神救援

新聞眼/中美緊張 「熊貓外交」難存

美國國家動物園熊貓「小奇蹟」12月將與父母一起返回中國。 (美聯社)
美國國家動物園熊貓「小奇蹟」12月將與父母一起返回中國。 (美聯社)

「來個大大的道別...」美國各大動物園的大熊貓因為「租約到期」,將在今年與明年陸續返回中國,可能是1972年之後、50多年來第一次,美國境內將看不到任何熊貓。各界觀察認為,中國一反過去十多年的政策不再續約出租熊貓,反映了中美關係的緊繃態勢,除非經貿或政治合作上有所突破,否則中美「熊貓外交」將暫時中斷。

明年後 美境內沒有熊貓

美國史密森尼國家動物園(Smithsonian’s National Zoo)現有三隻大熊貓,分別是入園23年的「美香」與「添添」,以及牠們剛滿3歲的雄性後代「小奇蹟」。由於中國出借熊貓的租約到期,三隻熊貓將在12月初啟程回到中國。此後美國只剩下亞特蘭大動物園的兩隻熊貓「倫倫」與「洋洋」,牠們預計也將在明年租約到期後返回中國。美聯社報導,目前沒有跡象顯示中方願意續約,代表明年之後美國境內不再有任何熊貓。

美聯社指出,根據國家動物園說法,該園與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CWCA)簽訂的熊貓租約為10年,從2010年開始已續約三次。面對記者追問,園方對續約進度三緘其口,只一再表示「負責交涉的政府單位沒有回音」。但園方似乎已認命面對一個時代的終結,9月23日至10月1日特地舉辦長達一周的盛大餞別禮「Panda Pazoola」,期間舉行各式各樣的活動,增加民眾親自入園或線上與熊貓視訊的機會。許多熱愛熊貓的民眾都攜家帶眷,從全美各地前往華府與這些可愛的黑白動物道別。

中美「熊貓外交」始於1972年,時任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出訪中國,也是美國元首首次訪華,當時第一夫人帕特(Pat Nixon)表達了對熊貓的喜愛,當時中國政府還會將熊貓當成禮物贈送給友好國家,隨即也將「玲玲」與「興興」兩隻熊貓送給華府,自此開啟了中美熊貓外交50年的篇章。

中國自1984年開始採取「只租不送」的熊貓政策,所有熊貓都是暫時接受其他國家的招待和照料,到了老年必須送回中國。而這些外僑熊貓生下來的寶寶,在四歲生日前也必須還給中國。台北市立動物園在2008年以「動物交換」的合作方式獲贈「團團」與「圓圓」兩隻熊貓。由於合作模式不同,牠們生下的「圓仔」與「圓寶」不受限於歸還中國的年齡限制,所有權暫屬台灣。

美國遊客拍攝熊貓美香吃竹子。(路透)
美國遊客拍攝熊貓美香吃竹子。(路透)

活體名片 各國都視珍寶

前英國外交官布魯梅爾(Paul Brummell)在其著作「送禮的藝術」指出,只棲息於中國的大熊貓幾乎就等於中國的「活體名片」,由於在其他地區都找不到,外國都將其視若珍寶,更不用說熊貓本身極其可愛的外表,作為外交禮物就是無往不利,沒有哪個國家收到熊貓不開心。動物園往往也夢寐以求熊貓所帶來的命名活動、周邊商品等經濟效益,因此受贈國的各家動物園也會爭搶大熊貓。

中國從唐代以來就有出贈熊貓給友好國家的紀錄,近代美國、日本、蘇聯和北韓都是最早展開熊貓外交的國家。時至今日,收到熊貓就象徵了中國的重視,由於熊貓租約是由政府層級來簽訂,中國經常將熊貓租賃條約包裹在重要的經貿談判之中,一起照顧熊貓被視為兩國建立關係的第一步,之後再慢慢將商業承諾擴展至經貿關係。

牛津大學研究熊貓外交的學者柏金漢(Kathleen Buckingham)指出,中國願意出租熊貓的國家,往往是那些曾經與中國簽訂經貿協定的國家。中國在2011年與蘇格蘭企業簽署框架協議成立合資煉油廠,隨後就出借了「陽光」與「甜甜」一對大熊貓至愛丁堡動物園。柏金漢說:「為什麼愛丁堡動物園有熊貓而倫敦動物園沒有?或許就是因為蘇格蘭擁有中國想要的資源。」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愛丁堡動物園宣布,經過多年努力,陽光與甜甜還是無法繁衍後代,由於牠們的租約也即將到期(疫情期間延長了兩年),兩隻熊貓最快將於10月歸還給中國。澳洲動物園明年也將面臨同樣的別離。

三歲大的熊貓「小奇蹟」正吃著冷凍水果蛋糕。(Getty Images)
三歲大的熊貓「小奇蹟」正吃著冷凍水果蛋糕。(Getty Images)

借與不借 釋放外交訊號

針對熊貓外交終結的趨勢,喬治城大學亞洲研究教授、前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亞洲事務主任韋德寧(Dennis Wilder)稱之為「懲罰性熊貓外交」(punitive panda diplomacy)——中國早已習慣於在兩國交好時出借熊貓,並在兩國關係顛簸時拿熊貓做文章。例如2010年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會見流亡藏人領袖達賴喇嘛,隔兩天中國就要求收回兩隻剛出生的熊貓幼崽。2013年馬航班機MH370空難事件,153名中國乘客罹難,中國不滿馬來西亞政府處理態度,兩國關係一度陷入緊張,中國當時也選擇暫停運送新的熊貓至馬來西亞。

韋德寧認為,熊貓早已變成中國釋放外交訊號的手段之一,如今也是藉此對中美關係的緊繃情勢表達不滿。

韋德寧指出,近年美中之間大大小小的風波不斷,政府與民間在各領域的對抗只增不減。包含美國制裁中國企業、官員;禁止企業向中國提供美國半導體技術與設備;打擊中國製藥物芬太尼(fentanyl)的美版「鴉片戰爭」;立法機構對中資社群軟體TikTok的疑慮和禁用,以及日前中國「間諜氣球」事件引發的美國反中情緒等。韋德寧還認為,中國相信美國與北約組織(NATO)正在齊心對抗中國。

就連熊貓本身也曾小小捲入風波,賓州民主黨參議員費特曼(John Fetterman)某次受訪時表示,應該禁止中國購買美國的農地。他在參院這樣脫口而出:「他們要把熊貓收回去,你們懂的,那我們也應該收回他們的農地。」

孟菲斯動物園的熊貓雅雅患有皮膚病,被誤會遭人虐待。 (路透)
孟菲斯動物園的熊貓雅雅患有皮膚病,被誤會遭人虐待。 (路透)

虐待傳聞 引發民間反美

反過來在中國,熊貓也可能引發輿情反美的現象。就在今年稍早,田納西州的孟菲斯動物園(Memphis Zoo)的雄性大熊貓樂樂突然驟逝,年僅24歲(人工豢養的熊貓平均可活至30歲),微博上也流傳著樂樂的同伴丫丫照片,圖中牠顯得毛皮雜亂黯淡,引發中國國內質疑動物園「照料不周」、「虐待」的聲浪,網路出現送丫丫回家的請願連署,雖然中國專家在趕到孟菲斯調查後,證實樂樂與丫丫並沒有受到虐待,丫丫的毛皮只是患有慢性皮膚炎而顯得參差不齊,但中國方面仍決定不再續約,丫丫已於今年4月回到中國。

中國目前透過「合作研究計畫」(cooperative research programs)名義將65隻熊貓「出借」給19個國家,包含丹麥、德國、俄羅斯與卡達等。此類計畫宗旨以合作育種為核心,將租借期拉長到十年,每年每對大熊貓的租借金額高達100萬至200萬美元,這些費用也成為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與中國官方熊貓保育計畫的資金。

前美國野生動物管理局局長艾許(Daniel Ashe)曾在2010年飛到中國、成功令國家動物園的租約延期。但他認為現在的情勢完全不同往日。艾許說:「現在兩國的緊張關係都是層級很高的政府單位,只有那些層級可以討論、解決問題。」

現在,美國若有意願留住熊貓,最大的希望可能將寄託在11月舊金山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屆時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有機會碰面,重新打開美中對話。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7月於阿斯彭安全論壇(Aspen Security Forum)受訪時說:「我會盡力做到最好,讓阿斯彭也有(熊貓)。」

華盛頓國家動物園為期九天的「熊貓Palooza」活動,吸引許多民眾前來觀看。(G...
華盛頓國家動物園為期九天的「熊貓Palooza」活動,吸引許多民眾前來觀看。(Getty Images)

動物園 華府 拜登

上一則

人與書/「小荳荳2」 黑柳徹子為烏童書寫希望

下一則

移民專頁/入籍申請 通常需要7到9個月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