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黃仁勳:輝達5年內在台灣興建大型設計中心 選址未定

南加華人區Airbnb出租屋內藏毒235磅 2疑犯被捕

上市250萬 成交380萬 芝加哥華埠商鋪飆天價

1993年推出的華埠廣場,目前租金、房價都節節上漲。(特派員黃惠玲/攝影)
1993年推出的華埠廣場,目前租金、房價都節節上漲。(特派員黃惠玲/攝影)

在全美各地華埠相繼沒落之際,成為全國公認唯一逆勢成長唐人街的芝城華埠 ,吸引了國際企業、連鎖店爭相搶進市場,同時也加速了華埠老店凋零,近日永活街一處店鋪,以高出底價130萬的380萬天價成交,未來華埠高房價是否將步向「仕紳化」(Gentrification),甚至可能重演百年前華埠從市區遷至現址的歷史,已引起社區高度關注。

舍麥路與24街間的永活街,是芝城華埠的老商圈。(特派員黃惠玲/攝影)
舍麥路與24街間的永活街,是芝城華埠的老商圈。(特派員黃惠玲/攝影)

1870年首位華人遷居芝城

根據史料,第一位到芝加哥的華人為T.C. Moy,在1870年從西岸搬到芝加哥定居,10年後芝城華人增加到172 位,主要聚集在市區介於Van Buren St.與Harrison St.間的克拉克街(Clark St.),華人當年在這小區內,開了雜貨店、藥店、理髮店、屠夫店、雪茄工廠和餐廳。

1912年華埠從市區遷至現址

到了1900年,華人大幅增長到1179人, 然而接下來的十年,由於該區過度擁擠加上租金節節上漲,也有人說是因為華人多少受到歧視,所以從1912年開始,芝城華埠遷移到永活街、舍麥路一帶,然後不斷發展到今天的規模。

華埠永活街拉直工程在2019年完工,旨在縮減北區華埠廣場與南區永活街老商圈的發展...
華埠永活街拉直工程在2019年完工,旨在縮減北區華埠廣場與南區永活街老商圈的發展差距。(特派員黃惠玲/攝影)

芝城華商會董事黃安立說,1912年的華埠從市中心搬走,雖然當時是破於無奈,但同時卻因為遠離市區,而使華埠有更便宜的土地、房子,也有機會創造了更寬廣的發展空間,「這種繁榮,不可能發生在仍留在紐約曼哈頓的唐人街」。

1993年華埠廣場應運而生

芝城華人人口增長迅速,「天下為公」牌樓下的商鋪、住宅,已經不敷使用,位於普林斯頓街與永活街間亞珠街(Archer Ave.)的全新華埠廣場在1993年應運而生,經過30年的發展,一開始乏人問津的廣場商鋪,現在每個單位售價都已經飆升到當年的10倍左右,租金也在五位數上下。

為了拉近華埠商圈老區與新區的差距,透過華埠更好團結聯盟等維權團體的爭取,將原來街道設計影響南北商圈交通的永活街,於2019年完成了拉直工程,間接帶動了舍麥路、永活街老商圈的發展。

兼具傳統與現代 華埠持續發展

 

不過,隨著華埠的不斷發展,永活街一些的老商家,甚至原來不是店面的辦公樓,近年都紛紛由全新的連鎖奶茶店、火鍋店取而代之,尤其經歷新冠疫情後,人潮大幅回流,顧客群也從原來大多數都是華人面孔,變成現在絕大部分是非華人。

此外,除了九龍壁、十二生肖雕塑等傳統文化雕塑,非盈利的保護芝加哥組織(Presevation Chicago)的米勒(Ward Miller)說,擁有華埠圖書館、培德中心、華人諮詢服務處等充滿特色或為知名建築師的建築作品,是許多遊客到訪芝城的必遊名單,因此保留了華埠旅遊市場的吸引力。

數十年來積極推動華埠發展的華埠更好團結聯盟創辦人陳增華說,華埠的繁榮發展令人欣喜,但如果無法擴大商圈範圍,未來的房價與租金預期將升高到一般商家無法負擔的水平,一旦出現「仕紳化」現象,也就意味著華埠會跟其他原本充滿文化特色的社區一樣,有可能被迫遷移甚至沒落、消失。

防仕紳化 華埠正往西擴展

華埠要向外擴展,首要任務就是徹底改善華埠通往西區的橋洞通道。(特派員黃惠玲/攝影...
華埠要向外擴展,首要任務就是徹底改善華埠通往西區的橋洞通道。(特派員黃惠玲/攝影)

陳增華說,從長遠來看,現階段應該開始落實解決華埠往西擴展的交通障礙,他表示,尤其華埠西區其實已經有越來越多商家在運河街(Canal St.)聚集,但華埠通往西區的多個橋洞,因疏於管理維護,大多數時間非常陰暗、髒亂,導致「遊客止步」,也中斷了華埠與西區連成一氣的發展可能性。

如何將橋洞交通狀況改善,便利更多訪客穿梭於華埠廣場、永活街商圈以及新的88超市商圈等地區,將是華埠實現永續發展的重要下一步。

華埠 華人 芝城

上一則

日本海之滴褐藻糖膠 自然增強免疫力 守護健康

下一則

明州教授說台灣農曆年 華洋民眾樂參與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