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師的道別餐

2022年秋,新冠疫情已至尾聲,華府文史讀書會決定為高齡九十二的王乃驥老師補辦九秩慶生餐會。王老師向來不講究飲饌,總是淺嘗即止,加上大家對疫情餘悸猶存,決定在趙同學家寬敞的大廳舉行,由各家攜來清淡菜餚。
王老師近年健康狀況不穩定,聚會前一天,師母致電趙同學,王老師次日可能無法蒞會。當天我們見到王老師由大師兄陪伴進屋,不禁喜出望外。老人家不但行走不須攙扶,而且精神矍鑠,看到學生們非常開心,談興甚濃。
發表九十感言時,他特別提到昔日曾有三場大劫難,皆與死神擦肩而過。第一次是三歲時罹患惡疾,看遍江南眾多名醫都無法治好,結果被一位毫無名氣的中醫建議以蛆入藥,居然奇蹟似地治癒。第二次是抗戰期間,母親帶著剛進初中的他和兩位幼弟去重慶投奔父親。在鎮江火車站等車時,日機突然來襲,母子四人趴在車站外的地上逃過死劫,身上覆滿一層炸彈爆炸後噴濺的泥土。第三次則是國共內戰正酣,母子四人從上海搭乘漁船前往舟山群島的沈家門,舟山守軍原欲將船上所有偷渡客遣回上海,幸好王老師憑藉四川土話打動一位四川軍官,一家得以留下,而遭遣返的漁船隨後遇到颶風,整船人不幸葬身海底。
王老師的三場劫難不僅具有高度傳奇性,也反映了中國內憂外患連綿交加的悲慘年代,百姓命如螻蟻。我根據老師口述撰寫成文,並請老師過目。老師以放大字體印在紙張上,耐心黏貼,細細閱讀,以工整的字跡做出修改。我將更正後的電子稿投給世界日報上下古今版,大約三個月後刊出。
王家訂閱世界日報數十年,師母將我這篇〈王老師的三場劫難〉拿給老師看。老師懵懵懂懂地看過,茫然詢問師母:「這位作者是誰?」聽到師母的轉述,我震驚錯愕,也感到心酸不捨。
我平生受教於無數良師,若論受教時間最長、師生關係最密切、影響最深遠,則非王老師莫屬。2002年,十多位華府書迷在聆聽過王乃驥博士解析《紅樓夢》的演講後,集體要求拜王老師為師,研讀這本中國最偉大的經典小說。當時王老師七十出頭,一直在經濟領域貢獻所長,但業餘鑽研《紅樓夢》已逾半世紀,經常發布紅學論文,不嫌我等資質平庸,欣然同意傾囊傳授鑽研心得。
一百二十回從頭讀起,每月上課四小時,討論指定的章回。王老師上課大有至聖先師之風,先請諸位同學發表閱後心得,然後,才在字裡行間找出關鍵詞句,指點玄妙幽微,有時更跳躍數十回,銜接起「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前後呼應。四年讀罷一百二十回,等同修得學士學位。王老師改以研究院方式帶領我們更上層樓,訂出一個個貫穿全書的主題,吩咐學生們自一百二十回內尋找答案提出綜論。例如,試論屬於林黛玉的物件與屬於薛寶釵的物件,各有什麼隱喻與象徵;試從一百二十回裡,總結出一字,申論《紅樓夢》全書主旨。如此從入門到精讀,前後總共花了五年歲月。
王老師之後不再帶領我們,而紅樓研讀會也改名為中國文史讀書會,陸續學習《詩經》《楚辭》《史記》等其他典籍。我們既是王老師的首批弟子,也是他的「關門弟子」,心中常存感念,深知自己得到行家指導,何其幸運。老師待人謙和,對學生總是鼓勵有加,從不譏諷我們的淺見薄識。我在拜師之前,已嗜讀《紅樓夢》與紅學論著長達二十年,但王老師真正引領我登堂入室見其高華堂奧,視野大開,脫離暗中摸索的狹隘。《紅樓夢》可說是爭議性最大的中國典籍,從作者身世、人物真假到續書問題,歷來眾說紛紜。王老師治學嚴謹,見解獨到,最難得的是,所有推論必有書中文字根據,從不天馬行空無中生有。2010年里仁書局出版的《紅樓夢解紅樓夢》一書內,王老師推論《紅樓夢》一百二十回實係出於一人之手,眾多證據條陳縷析,全部出自《紅樓夢》文本。例如,第四十回大觀園飲宴時行骨牌酒令,鴛鴦給黛玉的骨牌花色是「中間錦屏顏色俏」;一百零八回,一群人擲骰子行酒令,李紈擲出的四個骰子是「十二金釵」,構成的牌色是「紅綠(六)對開」,令寶玉聯想起已逝的黛玉,頓時情緒消沉。為何會好端端地憶起黛玉?王老師以著色圖樣對照「紅綠對開」的骰子與「中間錦屏顏色俏」的骨牌,花色竟然一模一樣。唯有牌戲學養深厚的王老師,方可參悟曹公之妙思。王老師以《紅樓夢》中大量的酒令、牌戲,觀照人物之個性與命運,在芸芸紅學家中可謂獨樹一幟。其實,王老師從不以博奕消磨時光,皓首窮經於斯,乃是受到英國外交官威爾金遜(William Henry Wilkinson, 1858-1930)的言論激應。此君駐華長達四十年,深解中國民俗,在中國各地收集到各種棋類、紙牌、骨牌與麻將等博具戲具。1925年撰寫了一份麻將備忘錄,不客氣地指出:「(中國)知識分子佯裝不屑玩牌,視其為庸俗與不道德,其實他們隨心所欲照玩不誤,卻從不撰寫(牌戲的)學術論文。」此說激發王老師立志要撰寫史上第一本研究麻將的學術專著,多年來四處收集資料。
我們每次和老師聚晤,著實擔心年事日高,仍習慣以手書寫的王老師何時能夠完成他的麻將學術論著。幸好王老師的得意門生杜明盡心盡力將老師的手稿輸入電腦,不厭其煩地助其修改校對,終於在王老師九十那年得以付梓《麻將粹諦史》(MAH-JONGG TREATISE)一書。王老師強調,此書並非麻將必勝指南,而是史上第一本嚴謹討論麻將的學術著作,對「麻將之起源、演進史、古代文獻小說中的麻將、中外對麻將的評價等,做通盤而全面的整理剖析,並論證麻將乃由四大要素:骰子、宣和骨牌、葉子紙牌、明代幣制,所雜揉演化而成。」採證廣博,立論精闢。
2022年慶生會上,王老師贈送每位學生一本《麻將粹諦史》。大家看到老師矍鑠硬朗,思路清晰,都期待為其舉辦百壽盛宴。沒有想到爾後不及半載,老師駕鶴西去,嵩壽九十有三。這些年,常聽老師自道體力與智能急遽退化,孰料兩年前他有高徒杜明協助完成麻將一書,兩年後在慶生會上清晰交代畢生三劫,方才無憾離去。那頓午餐流露的明晰記憶與談吐,莫非是他在最後道別時刻意展現的華麗轉身?
王老師留下三本學術論著,除了上述兩書,還有曾經登上台灣暢銷書榜的《金瓶梅與紅樓夢》。明、清多位紅學家與民國的張愛玲、錢鍾書等人皆認為《紅樓夢》脫胎於《金瓶梅》,王老師長期研究《金瓶梅》而不言倦,自有其因。
三書都完成於我們拜師之後的二十年內,見證了王老對《紅樓夢》、《金瓶梅》與麻將歷史,死生不渝的情之所鍾,也為我們師生課堂對話留下難以抹滅的永恆回憶。(寄自馬里蘭州)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