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南加野火失控 蔓延16平方哩 1200人撤離

研究:全美最適合養育家庭的城市在北加 有好學校、治安佳

蛻變中的哥倫比亞

纜車是山區居民的交通工具。(蘇彩菁.圖片提供)
纜車是山區居民的交通工具。(蘇彩菁.圖片提供)

朋友聽到我要去哥倫比亞,面露好似我要上戰場般的驚訝神情,最後再補上一句:「你要小心保重喔!」

哥倫比亞因為黨派鬥爭,不同武裝力量內鬥造成社會動盪不安,再加上毒品氾濫種種因素,對國家造成嚴重的創傷。2021年哥倫比亞的平均國內生產總值為六千一百零三美元。2022年每月最低工資二百二十七美元。這些是我出發前查到的資料,也和大眾的刻板印象吻合。

這次在哥倫比亞停留了兩個星期,走了四個城市。雖說時間短暫,走馬看花,但接觸到的人們普遍表現出對自己土地的熱愛,珍惜愛護自己的家園,並引以為傲。

我心裡有些納悶,他們為什麼那麼熱愛自己貧窮的國家,並對國家的未來充滿了信心與期待?他們的自信是哪來的底氣?

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的第二天恰逢周日,我們計畫到北部五十公里處,知名景點錫帕基拉地下鹽教堂參觀。路途並不遠,但是導遊要求早上八點準時出發,因為周日是自行車日,許多道路封閉,遊覽車需要繞路行駛。

全程導遊瑪莉亞是波哥大當地人,非常感謝我們選擇來她的家鄉旅遊。她自信地說,她的家鄉在經濟和現代化各種條件上比不上西方,但幸福指數並不一定與財富成正比。她自豪地介紹了波哥大的「自行車日」。

每周日和國定假日的早上七點到下午二點是波哥大的自行車日。長達一百二十多公里的一些主要街道禁止汽車通行,民眾可在街道上騎自行車。在定點處提供免費的自行車試乘和維修,並提供健康諮詢站和免費的舞蹈、表演及運動課程。

平日居住於窄小公寓的老老少少,紛紛走出戶外,大人騎自行車,年輕夫妻推著小嬰兒車慢跑,小孩們遠離電子產品,在安全的戶外玩耍、溜滑板、玩直排輪。老人家們慢走閒話家常,順便量血壓做健康諮詢,鄰里們在街頭聊天社交,增進了互動,達到守望相助的效果,治安也變好了。一個平日繁忙擁擠、污染令人窒息的城市,轉換成悠閒愜意歡樂的地方。

在2000年前後,幾位市長推動一系列社會計畫,除了打擊暴力犯罪之外,還提倡打造「快樂城市」。為市民提供交通、教育和公共空間的平等機會。城市的規畫以人為本,為窮人提供住房;污染治理,提倡環保綠化,在市民的參與下種植了十萬多株樹木;並規畫行人徒步區。幸福並非源自於財富,而是來自「生活品質」,這才能讓市民感到幸福。波哥大市從一個毫無希望的城市轉變成一個充滿自豪感的城市。

另一座城市麥德林,更讓我刮目相看。麥德林是哥倫比亞第二大城,位於南美洲安地斯山脈北部,海拔一千五百三十八米的山城。美麗富饒,四季如春,氣候宜人,有「春城」的美譽。它位居於近中美洲和邁阿密。地理位置優越,是貿易的中轉站。

在麥德林的第一天,當地的地陪荷西宣布今天將捨棄坐遊覽車,改搭捷運及纜車上山。我心中竊喜,想像著搭纜車在清翠山谷中爬升,山嵐環繞,一定很浪漫。

我的想像和事實完全違和。麥德林的纜車不是為了休閒旅遊,它是為了居住於陡峭山脊上的居民通勤而打造的。在纜車上俯瞰,山坡上密密麻麻蓋滿了簡陋的鐵皮屋,陡峭狹窄的樓梯就是居民徒步上下山的通道。

纜車全長1.8公里,斥資二千六百萬美元建成,於2004年啟用。數以萬計被交通不便困於山區的居民,終於可以搭纜車上下山,到市中心就讀和工作。而我們今天的重頭戲就是乘纜車到北部山區聖多明哥,它包括二十七個社區,約十六萬居民所組成的第十三區,瞭解它的苦難及重生。

麥德林的土壤及氣候,適宜種植大麻及古柯樹,加上它的重要地理位置,1970年代麥德林成為世界最大的毒品生產地及毒品交易聚集地。

麥德林富人多居住於南邊的平地上。窮人集中於地勢陡峭北部山區,山區缺乏水電交通基本設施,文化教育醫療更是匱乏。居民困於山區與外界隔絕,缺乏教育、謀生技能和工作機會。上世紀八、九○年代,毒品暴力幫派趁機滲入這貧窮落後的社區,第十三區逐漸淪為毒品泛濫、幫派鬥爭、暴力充斥的罪惡之區。

從小就居於聖多明哥區的地陪荷西說,他每天上學都提心吊膽,因為販毒所衍生出的暗殺、綁架、炸彈和鮮血隨時都可能發生,他常常缺課躲在家中。十幾歲時他家被幫派占據,全家只能睡在地板上。幫派成員並強迫他的母親煮飯給他們吃。一個漆黑的夜晚,荷西的父親帶著全家人,捨棄了家園,踏著四輪板車,連夜不停地踏了十多小時,逃到鄰城的馬尼薩萊斯咖啡產地。之後他的父母親就在咖啡農場打工。父親對他說,我們逃出來就是為了你有機會可以完成學業。

1993年大毒梟巴勃羅.埃斯科瓦爾的死亡,是麥德林城市蛻變的一個契機。但是大毒梟死後,在1997到2002年謀殺率反而增加了三倍。1989年,很多名人包括總統候選人、政治家、記者等一一被殺害,震驚了全國上下,迫使政府不得不正視問題,採取行動。

2002年烏里韋當選哥倫比亞總統,他決心重新整頓第十三區內的治安,其主張亦獲得時任麥德林市市長佩雷斯的支持。政府發動多達十次的軍事行動,掃除惡勢力。

2004年麥德林市長法哈多上任,立即實施一連串的城市革新計畫,投入大筆資金到被遺忘許久的貧民區,興建交通和公共設施來改善貧民區的生活品質。纜車的興建令原本三小時的通勤時間縮短到三十分鐘,第十三區的居民得以到市區就學和工作,以遠離犯罪及幫派的生活形態。

2011年戶外手扶梯在陡峭的社區內開始運轉,往日爬半小時回家的居民,現在六分鐘之內就可抵達海拔三百八十公尺高的住家。目前有數座手扶梯連結各個區域。社區興建了圖書館、學校及休閒運動場所,使得處於弱勢的居民能獲得教育及文化等資源。

我們走出纜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五彩繽紛又充滿意義的街頭塗鴉。有人在纜車車站附近擺攤,一些人在路邊餐廳喝咖啡聊天,孩子們在街上追逐玩耍。社區活動中心舉辦體育、舞蹈、音樂、手工藝和藝術活動。一個充滿蓬勃朝氣的社區呈現在我們的眼前。荷西領著我們搭乘有冷氣及音響的戶外手扶梯,來到了山頂,我們從山頂眺望這座春城,繼續聽荷西講述這座城市的故事。

過去二十年中,麥德林從一個令人恐懼犯罪城市,變成了一座適宜居住的城市。改革政策的核心是平等。法哈多市長解釋:「我們最美的建築必須建造在最貧窮的地方。」麥德林的城市規畫與多項公共投資,成功地讓長期處於弱勢的第十三區居民,能夠享受到更多的資源及便利的生活,劣勢轉為優勢。貧民區的百姓打進了市中心融入社會,不被邊緣化,改善了惡化已久的治安,居民的生活更幸福,城市更加人性化,更加自由,更加公平。

2016年麥德林因為成功轉變為世界最具創新性和活力的城市。因而榮獲《李光耀世界城市獎》。

荷西說,我的家鄉麥德林仍然存在著許多懸而未解的問題,我們的國家依然貧窮落後,但我們有為美好的未來而奮鬥的勇氣和決心。(寄自紐約)

山坡上密集的房子。(蘇彩菁.圖片提供)
山坡上密集的房子。(蘇彩菁.圖片提供)
俯瞰麥德林區。(蘇彩菁.圖片提供)
俯瞰麥德林區。(蘇彩菁.圖片提供)

毒品 幫派 哥大

上一則

活著就是幸福

下一則

鏟蚯蚓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