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拜登白宮記協晚宴暗酸川普是「6歲小孩」隻字未提以哈戰爭

舊金山中國遊客人數仍未復甦「這原因」是關鍵

愛喝含糖飲料 真的會導致糖尿病?

學界發現含糖飲料的出現,跟糖尿病發病、心臟血管疾病及其死亡率呈現「正相關」。(本報資料照片)
學界發現含糖飲料的出現,跟糖尿病發病、心臟血管疾病及其死亡率呈現「正相關」。(本報資料照片)

近年來各國觀察到肥胖對健康的危害,紛紛把肥胖當成慢性病來看待,甚至不惜訂定相關的罰款,也要為民眾的身材把關。為什麼控制體重這麼重要?喝太多手搖飲料真的會得糖尿病嗎?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王治元為大家解答。

體重和糖尿病具有相關性。王治元表示,2003年一篇曾在美國內科醫學會發表的國內論文,發現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病與肥胖具有相關性,但糖尿病的症狀卻會讓患者在罹病初期「變瘦」。他解釋,罹病初期體重快速下降的原因是血糖過高導致的脫水,再加上脂肪組織因醣類無法運用而燃燒,造成患者迅速消瘦。

Q:糖尿病與肥胖的關係是什麼?

「有些原本比較胖的病人,因為生病初期體重減輕,誤以為自己變瘦了很健康。」王治元指出,若長期觀察糖尿病患者,會發現因為水分排出、體內電解質不平衡,以及脂肪組織減少、葡萄糖無法代謝等現象,造成血糖異常、酮酸中毒等併發症。

喝太多飲料真的會導致糖尿病發生嗎?

王治元說,學界發現含糖飲料的出現,跟糖尿病發病、心臟血管疾病及其死亡率呈現「正相關」。此外,根據美國研究,近二、三十年間,當含糖食品消耗過多、體重過重的時候,同時也觀察到「心臟血管疾病死亡率、糖尿病診斷率跟著增加。」他解釋,國人早期習慣喝茶、喝白開水,後來漸受西方飲食文化影響,含糖的運動飲料、手搖飲料進入市面、入侵生活,對青少年造成影響。

Q:生活型態改變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功課,不過,真的什麼都不能吃嗎?

「只要腎功能沒有問題,糖尿病患西瓜、木瓜、巧克力、蛋糕,都可以吃,只是需要注意份量。」王治元常用閩南語跟患者說,「你要吃得心酸,不能吃得歡喜(即吃得傷心辛酸,不能吃得開心)」想吃的東西有吃到就好,快樂淺嘗輒止,不能吃得盡興,克制飲食份量是糖尿病患生活型態調整的重要一環,也是年輕糖尿病患最需要學習的事。

王治元表示,有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只要體重減輕,糖尿病就有機會「消失於無形」。不過他強調,糖尿病無法治癒,一旦發病之後,患者終生都是糖尿病患者,雖然可以藉由生活型態調整、減重,控制住血糖,但是飲食習慣的改變十分困難,「每個人都有愛吃的東西,有時候很難放棄,台灣又是一個夜市文化、美食發達的國家。」

Q:得了糖尿病,壽命會不會因此縮短?

王治元曾遇到一位年輕糖尿病患,發病時年僅36歲,體重卻重達95公斤。透過改變飲食習慣加上運動,成功瘦到80公斤,血糖也因此變得穩定。他表示,該患者沒有使用時下流行的生酮療法節食,單純每天按照營養師的建議,就達到減重效果。王治元說,營養師在給予糖尿病患建議時,不像過去規定只能吃幾斤肉、幾斤菜,而是詢問患者常吃什麼料理,配合其喜好給予建議,加上自主血糖監控,很快就能穩定血糖。

王治元說,過去糖尿病患的壽命的確比正常人短;近年隨著國內糖尿病治療架構改變,糖尿病患的壽命已經和正常人相差無幾。他表示,正常人活到八、九十歲,就算是完滿的人生,一位糖尿病患在40歲前後發病,若重視血糖控制,一樣可以活到與常人無異的歲數。

美國糖尿病學會(ADA)每年都會頒發「糖尿病徽章(Diabetes Medal)」予罹患糖尿病超過20、30、40年的患者,就像夫妻結婚度過金婚、銀婚、鑽石婚,糖尿病患與疾病共處,也能走過數十個年頭。

王治元在曾來美國出席糖尿病相關研討會議,恰好ADA於會中授予一位第一型糖尿病患罹病70年的徽章。他表示,這代表糖尿病具有可控性,患者在四、五歲時發病,過了70年,仍然「活得很好、身體健康」。王治元說,只要回歸正常穩定的生活型態、健康飲食,「疾病就是你的朋友、不是你的仇人。」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王治元。(本報資料照片)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王治元。(本報資料照片)

糖尿病 血糖 肥胖

下一則

聯邦專案小組建議:40至74歲女性 每2年篩檢1次乳癌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