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矽谷華人媽為電動車充電 帶孩離開1小時…車上被放髒話字條

川普:若認為不合法 可能不接受2024威州選舉結果

長期便祕腹痛小心大腸憩室炎 嚴重恐腸道穿孔危及生命

大腸憩室炎常見左下或右下腹痛,合併發燒、畏寒、腹脹等症狀,病情嚴重時恐危及生命;示意圖。(圖/123RF)
大腸憩室炎常見左下或右下腹痛,合併發燒、畏寒、腹脹等症狀,病情嚴重時恐危及生命;示意圖。(圖/123RF)

高齡社會加上飲食精緻化,民眾蔬菜吃得少、喝水不足,增加「大腸憩室炎」發病機會。醫師表示,大腸憩室炎為大腸憩室遭到感染出現急性發炎,常見左下或右下腹痛,合併發燒、畏寒、腹脹等症狀,病情嚴重時恐引發大腸腸道穿孔及腹膜炎,危及生命。

大腸憩室炎反覆發作,可能使大腸結構受到破壞,或使大腸沾黏,增加排便不順的機會。為避免大腸憩室炎上身,台北國泰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吳大衛強調,預防方式要從改變飲食習慣著手,多喝水、多吃蔬果,多攝取纖維質及膳食纖維,但要少吃紅肉、加工食品等,並且維持良好的排便習慣,減少大腸沾黏、便祕等,才能避免硬便、糞石卡住憩室,引起發炎、出血。

糞石卡入憩室 容易感染

吳大衛說,大腸憩室發炎原因,常為大腸結構老化、缺乏彈性,合併腸道蠕動異常所致,一旦便祕、腸道壓力增大,大腸黏膜容易被擠壓出肌肉層,形成一突起囊袋構造,即為憩室。一般來說,西方人大腸憩室炎好發位置在乙狀結腸,症狀為左下腹痛,亞洲人則多發生在升結腸,常見為右下腹痛,曾有研究顯示,大腸憩室炎發生在乙狀結腸或升結腸的機會相差不多。

「不是所有的大腸憩室都會發炎,或出現不適症狀。」吳大衛指出,已有大腸憩室病人中,約有10%至25%會出現大腸憩室炎,好發原因為長期便祕、蔬果纖維攝取不足、喝水不足及年長族群等,腸道內常有硬便,或糞石卡入憩室後,容易引發感染、發炎、出血。

大腸憩室炎好發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好發比率愈來愈高。吳大衛說,常見症狀為下腹痛,包括左下或右下腹痛,同時可能合併發燒、畏寒、惡心、嘔吐、食欲下降、腹脹等,但因下腹疼痛可能是闌尾炎、泌尿道感染、婦科疾病等,因此,患者仍需進一步接受問診、腹部檢查等,才能確定是否罹患大腸憩室炎。

大腸憩室炎預防方式要從改變飲食習慣著手,多喝水、多吃蔬果、多攝取纖維質及膳食纖維...
大腸憩室炎預防方式要從改變飲食習慣著手,多喝水、多吃蔬果、多攝取纖維質及膳食纖維。(圖/123RF)

確診治療 禁食清空腸道

吳大衛常收治60、70歲大腸憩室炎患者,多出現下腹痛、持續發燒、吃不下東西症狀到急診就醫,經電腦斷層檢查確診,症狀嚴重時會住院治療。確診患大腸憩室炎後,先請患者禁食清空腸道,以點滴提供足夠營養攝取,以防產生更多糞便,造成發炎惡化,並給予抗生素治療,降低發炎反應。

大腸憩室炎不是難治的疾病,吳大衛建議,當出現腹痛時,應盡速就醫,及早治療的成功率可達八至九成,僅有少部分病人病情嚴重或延誤就醫,大腸腸道恐出現膿瘍、穿孔,更可能引發腹膜炎,導致生命危險,必要時還需引流膿瘍、切除壞死大腸等手術治療。

大腸憩室炎的預防 資料來源/元氣網疾病百科
大腸憩室炎的預防 資料來源/元氣網疾病百科

高渣食物 病患暫時忌口

患者治療期間需禁食多久?吳大衛表示,大腸憩室炎患者就醫,會監測病人發炎指數、白血球數值、發燒等情形,當發炎、發燒較為緩解後,會讓病人攝取稀飯等流質、軟質等不易有殘渣的食物,觀察患者進食後沒有持續腹痛,就可以回家休養;返家後,對於加工、油炸、紅肉、高鹽及牛奶等高渣食品應暫時忌口,避免症狀再度惡化。

便祕 牛奶

上一則

憂鬱症有「這些」症狀可能是躁鬱症 未治療自殺風險恐倍增

下一則

肝癌前哨戰 醫師:5族群當心「代謝性脂肪肝」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