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槍手連開28槍 密西根爆隨機槍殺 至少10人中彈

江蘇「天才少女」姜萍火了 老家村民:她姊姊也非常聰明

七旬翁患另類扁平足 醫用「關節融合手術」緩痛治變形

李先生被診斷是左腳舟狀骨外側壞死,圖為手術前狀況。(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李先生被診斷是左腳舟狀骨外側壞死,圖為手術前狀況。(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年近70歲的李先生,左腳背長期疼痛約兩年,只能跛腳走路,到他院求診都只被診斷為疑似肌腱炎、韌帶退化,但治療都無法改善。後由台北慈濟醫院檢查,判定為舟狀骨外側壞死(穆勒・魏斯氏症),所幸經手術治療及3個月復健,已經可以正常行走。

專長為足踝外科的骨科醫師王禎麒表示,構成人體的足踝骨骼系統分別有趾骨、蹠骨、楔狀骨、舟狀骨、跟骨、距骨,共有26塊骨頭。

其中,舟狀骨是內側足弓重要的結構,一旦舟狀骨外側因受傷或是過度使用導致骨頭壞死,即可能造成中後足部的疼痛,而隨著疾病進展,舟狀骨往內側移動,而距骨相對地往外側掌側移動而形成扁平足,且足部疼痛加劇範圍也逐漸擴大。

王禎麒表示,一般扁平足是指足弓比正常情形還凹陷的足部變形,如先天性扁平足或是後天脛後肌腱失能導致的扁平足,而「穆勒・魏斯氏症」是一種少見的足弓結構畸形,為後跟内翻合併扁平足。此外,舟狀骨成因除了外傷、過度使用,因遺傳或先天舟狀骨發育不全,皆是穆勒・魏斯氏症的好發族群。

王禎麒指出,初期疼痛較輕微的患者,可以透過客製化鞋墊將受力平均分散加上復健治療,避免加劇舟狀骨產生位移,但病程若進展成持續性疼痛、無法以正常步態行走的話就須透過手術治療。

手術方式為將壞死的骨頭移除後,將其他骨頭復位,再取自體髂骨或是以大體老師捐贈的骨頭補在病灶處,加上鋼釘、鋼板讓骨頭更有支撐性,藉由「關節融合手術」將足踝骨骼融合固定。手術成功率約九成且幾乎不會復發,術後待骨頭品質穩定,須搭配助行器復健,訓練肌力、關節活動度。

王禎麒提醒,走路時應盡量讓雙腳受力平均,穿適合的鞋,維持足部健康。另外,若骨質疏鬆者平時可以透過攝取高鈣與優質蛋白、每日適量的走路與運動,適度的曬太陽以增加自然合成維生素D,這些都可加強骨質,也建議足踝若有任何不適,應盡早就醫,尋求專業診斷。

李先生的左腳藉由「關節融合手術」將足踝骨骼融合固定。(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李先生的左腳藉由「關節融合手術」將足踝骨骼融合固定。(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王禎麒看診示意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王禎麒看診示意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手術 關節 骨科

下一則

孕婦吃芒果寶寶皮膚會變差? 營養師這麼解讀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