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世說新聞╱棍棒爆竹進校園 學生頭破血流訴求為何?

5/25舊金山台灣日 黃仁勳將登上職棒大聯盟

椰漿成食安新風險?專家:難排除可能性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目前累積28例通報,其中包含2人死亡;其中一位民眾未食用粿條、河粉,而是咖哩仁當椰香飯與奶茶。(記者葉信菉/攝影)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目前累積28例通報,其中包含2人死亡;其中一位民眾未食用粿條、河粉,而是咖哩仁當椰香飯與奶茶。(記者葉信菉/攝影)

寶林食物中毒案至今僅在患者體內驗出「米酵菌酸」,粿條、香蘭葉、在來米粉等皆未被驗出含米酵菌酸。昨通報案例中,新增食用非粿條或河粉食品,為「咖哩仁當椰香飯」,料理使用到的「椰漿」恐成新的疑似汙染源。

專家指出,印尼過去雖發生過椰子發酵餅引起的米酵菌酸中毒事件,但產生毒素關鍵在「發酵」,椰漿非發酵品,產生米酵菌酸的機率相對低,不過仍無法完全排除可能性。

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表示,寶林中毒案已經可以確定是「米酵菌酸」引起的中毒事件,這種毒素必須要在富含脂肪酸的食物,如椰子、玉米、木耳、銀耳等,並處於中性pH值、低鹽以及潮濕溫暖的環境中,才能大量孳生。

楊振昌表示,過去發現米酵菌酸的食物,都是「發酵」的產品,如發酵的椰子或玉米等,而咖哩仁當椰香飯所使用的食材幾乎沒有發酵製品,即使椰香飯有用到椰漿,初步了解非發酵品,除非製造時就已汙染,否則椰漿開罐後使用再引起米酵菌酸的機率低,而咖哩屬於高鹽食物,米酵菌酸也難生成。

米酵菌酸中毒已引發民眾恐慌,開始恐懼米製品,有專家指出,多數中毒案例食用的粿條,成分並非全部都是米,大多添加了玉米澱粉。楊振昌表示,磨製穀麥類成漿時,如果未即時晾曬並製作為產品,即可能出現米酵菌酸,不能排除粿條在製成時就汙染。農業部也指出,經查,米酵菌酸僅為Bongkrekic Acid的中譯名,其名稱與米並無直接相關。

中研院前研究員何美鄉認為,米酵菌酸中毒是台灣首件罕見事件,疫調團隊應詳實調查通報案例的用餐以及發病時間,並「立即」告知大眾,查到哪裡就公布到哪裡,增加衛教也能降低類似事件發生。

印尼 農業部

上一則

日本小林製藥紅麴風暴 台灣至少3人受害

下一則

大老林光華當面嗆蔡英文:北台綠軍覆沒 因未重視文化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