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全球最強護照排名出爐 新加坡奪冠、美國排在這

川普提出改採「全關稅」 學者:打擊中低收入、富人獲好處

矽谷裁員 老將找到新舞台 投身綠能或AI領域

對科技員工來說,獲聘於馳名業界的公司曾是終極的職涯成就。但是近來縮編頻傳,迫使許多矽谷老將轉往中小型科技公司謀職、甚至投身非科技領域的企業。

華爾街日報引述獵才顧問公司Riviera Partners合夥人萊斯指出,以往進入科技大廠意味可以工作多年,無需擔心飯碗不保,現在不再如此。勞動市場的轉變促使更多人在尋找科技職位時,放眼非科技產業或是志趣相符的新創公司,例如綠色能源或人工智慧(AI)。

職場數據供應商Revelio Labs分析公開的線上檔案,發現科技員工轉職到非科技公司任職的比率,去年底一反多年的下跌趨勢開始回升。萊斯說,要是能讓原本效力於科技巨擘的資深員工克服企業形象不符的心理障礙,招聘這些人到不知名的公司會比過去容易。但有意到小型新創企業任職的人,可能得做好減薪的心理準備。

邱約翰(音譯)是工程師,曾在Salesforce旗下的Tableau Software工作,隨著Salesforce啟動組織瘦身,他1月自請離職。他說:「我看到被資遣的人員,情況一團糟,很多被解僱者是績優員工,都是一些我敬佩的傑出同仁」。邱約翰接受減薪20%,轉往資料科學新創企業工作。轉赴原因是每天都能學到新東西,並能看到自己對協助打造產品的貢獻。

儘管臉書母公司Meta、Google母公司Alphabet等相繼裁員,科技業整體人力仍維持成長。美國電腦工業協會(CompTIA)研究長赫伯特表示,失業率仍在2.2%的低點,代表員工被重新吸收。他說,技術服務和軟體發展多半是中小型業者,過去一年聘用最多科技人員,人力似乎轉往新創公司、網路安全商、科技顧問商。

此外,創投商SemperVirens合夥人蓋茲指出,金融服務業、餐旅業、物流業也更有機會從大型科技公司招人。她說,這些公司股價較低,給員工的福利待遇無法和科技巨頭競爭,是一大問題。現在他們高呼「實在太好了,我們終於招得到人了」。

華爾街 矽谷 裁員

上一則

美股撐住連三周漲勢 別指望科技大咖財報超標再掀漲勢

下一則

理財Q&A/借錢給親友 言明在先以防後患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