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印度占星師預言第3次世界大戰 明天就知道他準不準

杭特拜登申請非法持槍案重審 但很快就自行撤回

旅遊/70年後重遊澎湖 回故居

北寮摩西分海。(圖╱作者提供)
北寮摩西分海。(圖╱作者提供)

父親在1946年初奉調到澎湖防衛司令部任職,一年後,母親帶著我和兩歲的妹妹從浙江嘉興老家搬到澎湖全家團聚,我小學低年級就是在馬公要塞司令部的子弟小學讀的;小學高年級時搬家到台北,從此澎湖的景色只存在於記憶之中了。一眨眼70多年閃過,這次趁疫情後第一次出訪台灣之便,決定專門去看看幼年時生活的故地。

到了澎湖,我們兄妹一行七人租了兩輛車,首先當然立刻去拜訪幼年時的故居、現名篤行十村。大家很快就找到了我五歲時住的日式房子,進玄關後是一層榻榻米,用紙窗拉門隔成許多房間,後頭拉門打後就是三個台階下到後院的草坪。這棟房子和前後十幾棟相似的屋子都是日軍建的,大約有100多年的屋齡了,竟然保持得十分完好。我跟妹妹在後院台階前照了張相片,真不敢相信這麼多年後還有如此的幸運再能見到這棟老屋。

唱紅澎湖灣 潘安邦故居

隨後,我們步行到低階軍官和士官居住的宿舍,曾經很出名、演唱「外婆的澎湖灣」的歌手潘安邦,其故居就在此地,四面牆壁上貼了他舉行演唱會的海報,不少的遊客都照相留念。轉了幾個灣以後就看到了馬公要塞司令部及子弟小學的遺址,現在由圍牆圍著所以無法進去重溫舊夢,不過後面的老城牆和防空壕經過整修後依然完好,牆外的斜坡道路也鋪上了瀝青,比我記憶中的碎石路要平整多了。從路上眺望澎湖灣,船隻仍然星羅棋布,遠處的漁翁島似乎多年來還是老樣子,難怪潘安邦有感而發唱出了那首名曲。

澎湖雖然不大,人口也不太茂密,可想不到的是寺廟何其多,真可說十步一小廟,百步一大廟了。第二天一大早起來,計畫去箸名的保安宮看名聞遐邇的大榕樹,大家先排隊去賓館旁的小巷裡買現烤現炸的燒餅油條,沒想到生意好得不得了,等了半個多小時讓預訂的一大堆人都領取了後才輪到我們,不過新出籠的燒餅的確美味,很值得排那麼久的隊。

大榕樹根據歷史有著300多年的壽命,保安宮前面的廣場上搭了一片棚子,榕樹有一個特性會長鬚根,每枝鬚根碰到泥地時就長成了一個新根,如此一來樹就變得盤根錯節,籠罩一大片了,棚子上也爬滿了它的枝葉。

水族館和跨海大橋

靠海的城市幾乎都有水族館,澎湖水族館的亮點是人潛泳餵魚,當潛水人把小魚放在靠近魔鬼魚旁邊的時候,魔鬼魚就會立刻翻身一口吞下,坐在大玻璃帷幕前的小朋友們都會驚叫一聲拍起手來,這個節目真是很受大家歡迎。

隨後開車到1970年建成的澎湖跨海大橋,記得小時住在馬公島時,海灣對面的漁翁島只有坐船才能去,當時的軍人訓練的一個項目就是武裝游泳來回馬公漁翁兩島。跨海大橋對澎湖島嶼的連接有著不可磨滅的功效。

車開過了大橋有一個二崁古村,平矮的房屋大都有百年以上的歷史,有口古井現在還能汞出清水來。在小時候自來水不普遍的時代,人們都是由人工打口井取用地下水使用的。見到這口老井不禁讓我回憶起多年前住在台北信義路鄉下,每天拎著水桶去井邊取水給家用的生活。

二崁古村的老水井

古村中見到一些手掌大小中空的石頭盤子,大家猜不透是做什麼用的。人群中有個老者說他知道,原來它們是放在四個桌腳下面,灌了水,用來防螞蟻爬到桌上吃剩菜剩飯的。真是漲了見識,也佩服古老人們的睿智。

下一站跑到澎湖的另一名勝:風化石壁,這一片百來公尺長高約十餘公尺的風化岩是地質上的奇蹟,石壁經歷千萬年的風雨侵蝕成了像一片片排列有序的麵包形狀,想像中的童話世界裡有一巨型妖怪以石片為食,正盯著這一大塊麵包片準備要大快朵頤呢!

前面提到過,澎湖列島雖然地方不大,廟宇卻是出奇的多,真稱得上是十步一小廟,百步一大廟了。

么弟有個友人,職場退休後居然在家鄉澎湖當了廟祝,他管理的廟宇名為「赤樊桃」,供奉的是朱柳李三大王,那時剛好是此廟宇開光揭幕。我們一行到達時廟前正搭了台子演唱歌仔戲慶祝,老妻是菲律賓人,從未見過如此的陣仗,於是坐在前排觀賞,她聽不懂就不斷地問我,其時我也分不太清唱詞,只好隨便翻譯一番,好在她也搞不清翻譯是否到位。

廟裡自然有金壁輝煌的大王們的坐像,廟祝大略地介紹了一下,反正我們興趣也不怎麼大。然後他領我們大夥去不遠他的家裡坐坐,拿出了許多的澎湖特產招待,包括花生酥和鹽水花生,的確可口。其實當一個廟祝在地方上的影響力還是相當的大,尤其在每次選舉時,各方神聖都要來大力拜託拉票,一時風光得很。

十步一小廟 百步一大廟

晚餐去當地的喜來登大飯店享用海鮮自助餐,魚蝦貝魷,真是豐富得目不暇接,吃得大家讚不絕口,費用每人1200台幣,合美金不過40元,對我們這些美國洋鬼子來說絕對是物超所值了。

第三天的重頭戲是去北寮參觀「摩西分海」,這跟每天的潮汐有關,當天的退潮時分是在早上10時55分,我們一大早還是排隊吃了新鮮出爐的燒餅油條以後,就直接開車到北寮占停車位。從岸邊望過去大約100多公尺的前面有個小島礁,時間一到人群就排隊走向沙灘。只見黑色的石頭一顆顆露出水面,11時30分時大家就能夠徒步走到對面的小島礁了。

孩子們一路上不斷地翻開石塊抓尋小螃蟹和寄居蟹,只聽到一陣陣的歡呼聲,顯然是有人有所獲了,對面的小島礁由於環境保護的關係不准攀登。

12時許,大家回頭走回北寮的沙灘。用過午餐後我們到附近的舊砲台遺址去瞭望一番,父親當時是馬公要塞的砲兵群主管,那裡應該嗅得到他以往腳步的遺跡。

離開澎湖時心情悲喜交錯。悲的是時光拖不住,一眨眼70多年就流淌過去。不過該喜的是竟然在有生之年,還能找到機會重遊童年的故居,這種幸運不是一般人都能得到的吧!

小啟

您去過哪些地方旅遊呢?有什麼好玩的?有什麼驚奇的?歡迎與世界周刊讀者分享。

 投稿電郵:[email protected]

 請附中英文姓名、稿酬支票抬頭、稿費寄送地址,請留底稿,恕不退件。

 請您配合:

1.來稿限3000字以下。

2.旅遊中有無要注意事項或交通須知,歡迎一併寄出。

3.照片檔案不宜過小,至少寬度要10公分或400萬畫素以上。

4.照片jpg檔隨信寄送,並附註圖說(也可以做成檔名)。

5.請勿提供網路照片。

 您的投稿,本報相關版面及世界日報新聞網(worldjournal.com)得選用刊登,請勿一稿兩投,嚴禁抄襲,投稿者文責自負;對於有抄襲爭議之稿件,在未經確認為投稿者所創作前,本報系得不支付稿費;若確認是抄襲,扣發稿費,來稿永不刊用。

二崁古村的老水井。(圖╱作者提供)
二崁古村的老水井。(圖╱作者提供)
保安宮大榕樹。(圖╱作者提供)
保安宮大榕樹。(圖╱作者提供)
澎湖跨海大橋。(圖╱作者提供)
澎湖跨海大橋。(圖╱作者提供)
風化石壁。(圖╱作者提供)
風化石壁。(圖╱作者提供)
75年前曾經住過的故居。(圖╱作者提供)
75年前曾經住過的故居。(圖╱作者提供)
舊炮台遺址。(圖╱作者提供)
舊炮台遺址。(圖╱作者提供)

疫情 名勝 退休

上一則

星座/5月26日至6月1日運勢 金牛好運連連 雙魚代溝危機

下一則

旅遊/四川采風行 獨特文化古今輝映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