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特刊/課外補習 亞裔一馬當先
三年疫情重創k-12系統內學子的閱讀和數學水平,教育周期刊(Education Week)哀號「20年取得的進步幾乎喪盡」。號稱「全美學童成績單」的「國家教育進展評測」(NAEP)報告指出,全美13歲學生數學、閱讀測驗分數出現半世紀以來最大跌幅,13歲學童2022年秋季測驗結果與疫情發生前的2019年秋季相比,數學分數退步9分、閱讀降低4分。再創公立教育中心(CRPE)去年報告指出,年級越高,退步越大—7年級生需要額外5.9個月學校教育來趕上疫前數學和閱讀水平,8年級生則分別需要9.1個月和7.4個月來趕上疫前水平。
盡快幫助學生查漏補缺,以使其順利進入大學已成為美國教育界共識。數據顯示,2019年到2023年間,美國高等教育體系損失約130萬名學生。當家長們注意到每天的課堂時間不足以完成他們對於孩子學業的期待,就把孩子送去了課外補習學校,這方面,亞裔家長一馬當先。
高效輔導 校內缺校外補
隸屬於美國教育部的教育科學院(Institute for Education Science)指出,高效輔導(High-Impact Tutoring)具備以下特徵:
1.校內輔導
2.上學日期間進行
3.小組形式,師生比小於1:3(對年齡較大的學生,師生比小於1:4)
4.每周至少三次
5.每次至少30分鐘
6.輔導由教師或訓練有素的專業導師,而非志工、同伴或家長提供。
教育部發起的「學生成功全國合作組織(NPSS)」,致力於引導學生在2025年前跟上學業進度。去年有約18萬7000名導師註冊,但即便招滿計畫中的25萬名導師,合格導師依然是稀缺資源。
根據去年針對1600戶家庭的調研,推測全美僅有2%的學生實際獲得高效輔導,儘管有約270億元撥款用於公校輔導項目。
在賓州費城,教育局提供面向k-12的校內高效輔導,也提供線上的免費集中輔導(Centralized Tutoring)。然而各地教育部門對於輔導項目的落實力度不一,也未必觸及最需要的學生或適配其日程。
校內高質量輔導既可遇不可求,校外服務自然就有需求。當很多家長不再迷信美國公校體系,不再把孩子教育拱手交出,課外輔導就成為補充課堂的一個必要手段。用芝加哥資深教育業者、美國陽光國際教育集團創辦人滿素潔的話來說,「美國教育也拚家長,拚家長的時間和金錢付出。有錢人,捐款讓孩子上名校。經濟一般的家庭給子女上課外輔導班有其必要。因為學校裡的老師沒有那麼多精力、課內沒有那麼多時間,一個二、三十人的課堂,老師不可能把每個孩子都照顧到。」
那麼,何為「高質量輔導」?新澤西華人媽媽Daisy介紹了在美國流行多年的「公文補習」(Kumon),她表示兩個孩子在該州克里夫頓的一家公文補習中心學習,數學英語進步都很大。
公文數學 從日本到美國
這家公文補習中心的師生配比是1:2,每門課單次補習時間20-30分鐘。學生每周2次在中心接受輔導,每周5天需要寫回家作業。
公文補習由畢業於大阪帝國大學的日本高中數學教師公文公創辦,當妻子在兒子公文毅的書包裡發現一張成績不如意的數學試卷,找他想辦法時,公文公開始根據兒子的水平為他設計練習紙,逐漸開發出一套自成體系的數學教程。1958年,第一所公文學校建立。
公文式教學打通k-12教育架構,將一門科目的學習課題分解到最小的程度,由淺入深編排成一個獨創的教學體系。從孩子「會做」的地方開始,程度比較好的學生可以超越學齡和學年先修。
1988年,當阿拉巴馬州蘇米頓小學的副校長看到一個關於公文數學的電視節目時,她認為這種方法可以真正幫助她的學生克服對數學的厭惡。這是公文式教學法首次在日本以外的常規學校課堂中應用,結果超出了預期。從此,公文補習的名聲不脛而走,在美國也遍地開花。
據說剛創業時,公文公以發展家庭主婦來加盟為主。在公文官網上,除了公文父子,師資形象幾乎壓倒性是女性。新澤西州這家公文中心就是母女二代傳承的家族業務,當Erika Bien去年6月接手時,母親已經營了這家補校有32年之久。
Erika記得自己是在母親加盟公文的第二年出生,三歲半她開始了公文學習。因熟知公文體系,學生時代她即成為公文教室的兼職小老師。在伯根社區大學(Bergen community college)做了一學期兼職教授後,她全力投入公文業務。目前作為克里夫頓公文中心的導師(Kumon instructor),她麾下包括助理和教師在內的10人團隊指導共約180多名學生。團隊中有一些與她一樣,本身就是過往的公文學生。目前學生以印度裔最多,其次是包括菲律賓裔、日裔和華裔的其他亞裔,然後是西語裔和高加索裔。
刷題練習 建立學習習慣
入學後,學生先要進行學力診斷/水平測試(placemence test);根據測試成績,導師安排適合該生程度的練習紙(work sheet),以便教師根據學生水平因材施教,實施個性化的輔導。學生遇到卡關的題目,教師不會直接告知答案,而是給與提示,鼓勵獨立思考。練習紙完成當場批改,並須馬上訂正。中心會隨時調整學生與練習紙的匹配度,如果孩子學得快,就會選擇程度更難的練習紙;如果當前練習題沒有達到100分(訂正後得100分也算),就回退到前一檔練習題,找到解題思路後,再回來做後一檔做錯的題目。確保學生從會做的下手,建立信心,激發自學能力。課後還有回家作業,要求學生不要一次性做完,每天練習一點點,建立學習習慣。
「每個學生參與一或兩門(數學或/和閱讀)科目,而我們需要掌握每個學生參與個別項目的不同程度和進度,就相當於管理230多個專案。」Erika說,公文老師常規會在導師帶領下接受總部培訓,需要熟練微調給題節奏。並且一開始就要抓準學生難點背後的根源,從基礎開始補習。「如果學生分數(fraction)學得不好,那麼有可能是加減乘除的基礎沒有打好,就應先從那裡練起。」
說公文補習靠「刷題」不為過。比如二年級的減法分冊全是減法,重複練習,簡單有效。理論上,學習超前的孩子,第一頁做一遍,最後一頁做一遍,全做對,這套題就算結束了。
對一些家長來說,加盟式補校就像補習界的「麥當勞」,教程統一,質量可控,進步可期。無論孩子學有餘力或需追趕進度,最終都可以超綱先修。
名校重提SAT 催生需求
公文教室內的開放式文件櫃,按階段密密麻麻排列著練習紙,極度細化的分級題庫是公文核心。它從數學起家,分A-L共計12個階段,每階各有200頁不同梯度的練習題,從最簡單的運筆連線一直到微積分知識。公文賣點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套作業」的自有體系,與美國Common Core課綱的知識點安排順序並不一致,目標更不在考試衝刺,所以到了高年級,很多家長還是青睞與美國大學升學銜接的AP課和SAT補習班。
大學招生官普遍默認,AP、SAT/ACT這類標化成績比高中GPA更可靠。很多大學在疫期短暫取消入學申請中SAT和ACT考試成績的要求後,去年起已有常春藤盟校中的耶魯大學、布朗大學、達特茅斯學院,以及麻省理工學院、喬治城大學等頂尖大學陸續恢復要求,市面上對AP輔導課和SAT衝刺班的需求在波動後也走出了谷底。
在芝加哥地區創辦一家教育中心的滿素潔建議,6、7年級學生學業相對不緊張,可以提前學高中課程,比如高中物理掛科的人多,不妨提前學,培養熟悉感和接受度。她打比方說,「一個小朋友乍來到一個擠滿人的房間,誰都不認識,先混個臉熟。下次再來,張叔叔是這個、李叔叔是那個,就一目瞭然了。」
名師課 著重教課和講解
對於頂尖大學恢復SAT成績要求,滿素潔早已預料,「大學對SAT的要求還會回來的,這是關鍵的升學學術標準,不然怎麼去衡量學生水平?標化不行的學生,哪怕進到哈佛,也可能畢不了業。頂尖學府寬進嚴出,一門掛科就拿不到學位證書。」滿素潔說,高中GPA把作業也算進去,有條件的學生可以通過課外輔導把作業做好,把GPA弄高;「標化考試你也可以去參加輔導班,但畢竟要親自上場去考。」
如果說公文不講究名師,也不針對學霸,那麼「名師課」就是另一種打法。所謂「自適應學習」的公文法採用學員無需過多求助,就可自行完成的適當的教材,公文教師只監督和調整練習進度;「名師課」則重在教課和講解,其滿足的期待不同。
源自日本的公文題庫基本不變,學生做錯時,還是重新練習原來的題。這種刷題對答案、反複練習的訓練法,針對美國數學教育「一英里寬、一英寸淺」的痼疾,以及學生普遍基礎薄弱的現狀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很適合大部分普娃的補習需求,但在一些人眼裡更接近亞洲傳統cram school的「填鴨式」補習。近年來,名聲更大的是結合東方式題海術與西方式實踐探索的「新加坡數學」。
新加坡數學的CPA(Concret,具象化教具;Pictorial,圖像符號;Abstract,抽象化建模)理念,其建模一塊,銜接美國「加州數學」式的問題解決策略(Problem solving)練習。而一度也曾影響過紐約法拉盛華人教輔圈的公文補習,後來由更多當地韓國人加盟。華人補校則應家長的實際要求,朝向科目更多更全、請名師考名校的路子發展。
明確目標 才不會走彎路
市面上引得華人家長熱搜,一般都是針對大學標化考試,公校資優班或特殊高中錄取、高中會考、甚或爬藤輔導等各類目標明確的輔導班。「名師課」是招牌,「名校夢」是關鍵詞,「最新教學方法」、「最新考試趨勢」是宣傳語。對每年出題思路的解析,教材的不斷補充更新,是當期吸引學員的必須。「進攻班」、「衝刺營」等充滿了行動感的班名,讓人躍躍欲試。
從傳統補習學校,到升學諮詢公司,華人教輔業近年來的發展,也是感應到升學導向的需求在變多以及精細化。
Kyros.ai智能升學平台創辦人Rebecca Ye表示:補什麼,怎麼補,要先明確目標,「是要進名校,還是想多申獎,要搞科研,還是找一份好工作?——只有起點和終點明確,再去執行,才不會走彎路。『條條大路通羅馬』,沒錯,但有的走三個月,有的走三天就到了。」
該平台顧問從升學規畫的角度,建議學生做什麼樣的補習更有利於達成目標。Rebecca表示,補習不是什麼都補,眉毛鬍子一把抓;先修也不是什麼都趕早學,把日程排得滿滿當當。「孩子精力時間有限,要針對其優勢弱勢、興趣愛好、期望和目標做規畫。有的家長覺得孩子這不行那不行,什麼都補,鬧得鷄飛狗跳,只會事倍功半。」
網課崛起 無法取代實體
智能升學平台在疫情期間迅速發展,為華人較多的紐約、維吉尼亞、華府、喬治亞、德州、加州、華盛頓州、俄勒岡等地提供服務。其科技賦能諮詢模式,利用智能算法為會員匹配教員和輔導課程,以及在硅谷教育圈的資源,也獲得不少印裔、猶太人、白人和非裔家庭的認可。
該平台會員在線論壇,形成一個互相激勵的社群,來自不同族裔的學生相互學習、影響,拓展他們對世界認知的廣度和深度。「同伴社群模式更適合Z世代學生,大家呼朋喚友,一起來學習同一門課程,或一起做一個項目。」Rebecca說,有的孩子發起一個義工項目,就在論壇尋找項目合作夥伴。該平台每季度一次的Co-Creator項目,由會員組隊、提供創意點子和設計,由平台導師幫助優化,最終生成動畫短視頻、網站界面等作品。
儘管在克里夫頓的公文中心,只有三四個學生轉成App網課,但通過平板電腦應用Kumon Connect將練習紙電子化,為公文輔導增添了新功能。師生在線互動代替公文教室內的輔導、批改和訂正,導師可通過App計時器觀察學生有沒有完成當日學習時間,不用等待孩子返回課室就能批改回家作業。家長則省去了來往接送的麻煩——畢竟公文學校也不像一些中文學校,提供額外的文娛活動。
滿素潔在芝北地區開辦課後班、夏令營和線下課程,疫情期間學生銳減,校方大力拓展網課,目前服務全美1000多個家庭的2000多個學生。「由於我們提供很多高品質的AP課,家長提議我們辦成一所網路高中。」人稱滿校長的滿素潔說,疫情將網路教育提前了十年,藉著網校發展的機遇,她的教育中心得以走出芝加哥,延請各地名師,也幫助偏遠地方的華人家庭,「因為當地沒有中文學校提供這類輔導服務。」本身是中文教育專家的滿校長對此充滿了使命感。
從凝聚華人家庭的中文學校起步,發展成全科輔導學校,以至成為華人周末托兒、社交、健身、娛樂、求助、八卦、獲取資訊,春節聚會聯歡,以及連接族裔文化的場域,這種社區圖騰化的中文學校在代表性的華人聚居區並不罕見。周末去中文學校學中文、補課、上興趣班,也成為許多華人子弟將來值得回憶的珍貴身分體驗,這是網校網課不能取代的體驗。
華人補習學校 紮根社區
紐約華人聚居的法拉盛、布碌崙也有許多補習學校;各行各業、三教九流與老牌補校的緣分,既體現著華人重視教育的傳統,也寄託了新移民尋找立足點的期許。有一個開越南餐館的家長,四個孩子在一家知名補習學校補習,全都考取醫學院,一時傳為佳話。
某補習學校負責人林老師表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潛能,數理弱,或許文藝強;課業弱,或許擅長體育;進不了學術社團,在童子軍表現卓越,也是其聰明之處。」人生不止一條路可走,她主張品行最重要,心理健康也很重要。
她甄選師資,考核加培訓,不僅注重其專業度,還要求授課幽默風趣,對學生有愛心。「教學方法、教育心理都要通。」匹配學生和教員時,她精細到留意師生地區的適配性,「都會地區的老師跟學生匹配,城鄉部的老師跟學生匹配,確保雙方都在舒適區。」該校為每門課程設立助教老師,老師、學生、家長,加上助教老師對學生的鼓勵和與家長的溝通,更能將進步穩固。「就像一張桌子四個桌腿,缺一不可。」
林老師最高興的是,一些菁英學子在多年後與她路遇,交流最新的想法時,每每會提到,想為華人社區做點事。
如果說公文補習標舉超越語言、文化、歷史(not restricted by the barriers of language, culture or history,見Kumon官網),那麼,扎根社區的華人補校,其特質恰恰來自於這些建構華人身分的元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