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北卡夏洛特爆警匪激烈槍戰 警3殉職5傷

4蒙面劫匪開槍破門搶劫 南加華人區年長者受傷

封面故事/他動手術 甩掉帕金森

美國每年約有五萬人確診罹患帕金森氏症,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為全球第二常見的慢性中樞神經系統退化性疾病,目前全球約有800多萬人口罹患此病。(圖/123RF)
美國每年約有五萬人確診罹患帕金森氏症,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為全球第二常見的慢性中樞神經系統退化性疾病,目前全球約有800多萬人口罹患此病。(圖/123RF)

4月11日為「世界帕金森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這一天是帕金森氏症的發現者、英國醫師詹姆斯•帕金森的生日。本期周刊特別刊登帕金森氏症患者現身說法,以親身經歷為例,與讀者分享面對疾病時的實際行動與治療方式,我們感謝作者,也獻上祝福。

近日朋友餐聚,餐會中遇到剛從美國返台的老孫。多年未見,閒談中才得知這些年來,他深為帕金森氏症所苦。幾個月前,他在美國動了「深層腦部刺激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 )的手術,術後讓他脫胎換骨,彷如重生。我看他行動自如,單槍匹馬來到餐會,一點也看不出得過帕金森氏症。 

美國醫療費用昂貴眾所皆知,我很好奇,動這個手術,要花掉老孫多少積蓄?令我意外的是,住在新澤西州的老孫說:「手術所有的費用包含住院,都是由Medicare給付。」Medicare是美國的聯邦醫療保險,被保的對象主要是65歲以上的老人,以及未滿65歲的部分殘障人士。

老孫說,他的Medicare是plan G,一般的是plan A+B,plan G每個月繳的費用比一般的高一些。 

●多巴胺不足 致運動障礙

帕金森氏症主要是腦部基底核及黑質神經系統退化,無法製造足夠的多巴胺而產生的運動障礙疾病。多巴胺神經細胞負責分泌多巴胺的神經化學傳導物質,多巴胺負責協調運動功能,使我們得以完成精細複雜的動作。隨著年齡增長,多巴胺神經細胞的數量會逐漸減少,但帕金森氏症的患者,減量的速度較一般人快許多。

英國醫師詹姆斯•帕金森 (James Parkinson) 於1817年發表一篇論文《論震顫性麻痹》( An Essay on the Shaking Palsy),詳細描寫發生在六位老人身上,一種伴隨著四肢發抖、無力、軀幹駝背、動作緩慢的疾病。後來陸續有人觀察到同樣的病例,因此就把這種病命名為帕金森氏症。由於詹姆斯•帕金森醫師的發現,引起全球醫界對此病症的認識與關注,各種治療方法才陸續問世。1996年,「歐洲帕金森氏症協會」決議將帕金森醫師的生日4月11日訂為「世界帕金森日」,除了敦促各國政府重視此病,也呼籲人們對患者的障礙表徵予以尊重。

●退化症 美每年5萬人確診

根據聯合國資料統計,美國每年約有5萬人確診罹患帕金森氏症。帕金森氏症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為全球第二常見的慢性中樞神經系統退化性疾病,目前全球約有800多萬人口罹患此病,且多為65歲以上的老年族群。帕金森氏症並非阿茲海默症,但有三至四成的患者,會出現失智的現象。 

老孫說:「在手術之前,我的四肢,除了右腿外都會顫抖,吃飯只能用湯匙,如果用筷子,夾的菜都掉光,拿杯水也會把水抖出來。光是吃一頓飯,就要花很長的時間。我走路慢,經常感到全身無力,無法久站,腳很快就酸了。身體沒力氣,也造成便秘,幾乎天天都在擔心何時能排便。日常生活中,我連穿衣服都成為困擾,想把衣服拉直都困難,更不可能單手扣扣子,或者拉上拉鍊。搭車時,我上下車遲緩,想扣安全帶也找不到扣洞。但以上諸多不便,在我動過DBS手術之後,竟然都克服了。電流在我身體裡適時適量的刺激腦細胞產生行動所需的多巴胺,所以我也將藥量減半了。」

●微量電刺激 克服藥物瓶頸

老孫罹病十年,雖然服用藥物控制,並且努力復健,仍不免病情逐漸惡化。在臨床上遇到藥物治療的瓶頸,對於重度患者醫生就會建議病人接受外科手術,進行「深層腦部刺激術」,透過微量電刺激,調節視丘下核的異常活性,控制不正常的腦神經訊號。 

「深層腦部刺激術」是一種高精密度的手術,術前必須先做電腦斷層造影、紀錄腦部神經活動及電刺激位置,才能確認手術位置。手術會用到三組醫材,包括術前的「深層腦部刺激器之立體定位套組」和「深層腦部刺激器」及「深層腦部刺激器導線組」。

根據台灣衛福部的網站訊息,自2022年6月1日起,帕金森氏症病人執行「深層腦部刺激術」治療必需使用的全套三組醫材共台幣65萬5980元(約2萬530美元),已全數納入台灣的健保給付。以往在台灣進行此手術,因為醫材皆須自費,約需花費台幣110萬元左右(約3萬4400美元),現在健保給付醫材,已經大大減少了病患的負擔,但對一般家庭來說,手術加上住院及其他開銷,仍是一筆龐大的數字。

因為運動功能持續退化,身體的不由自主,也讓帕金森患者更易產生挫折及沮喪的負面情緒,因此,除了配合醫藥的治療,家人及朋友對於患者的心靈層面,也應給予適時的關懷。

這些年,老孫在孫夫人的陪伴下,蒔花弄草,種植蔬果,在網路上秀出他們植栽的成果,魚翅瓜、柿子、番茄,結實纍纍成果豐碩,親朋好友們也分享到他們豐收的喜悅。適度的運動,不但有助於減輕症狀,也能放鬆心情。患者若能以開放的態度與人溝通,找到自己的嗜好,除了陶冶心靈也能忘卻病痛。 

●鬱金香花語 無限的愛

荷蘭著名園藝家J. W.S. Van Der Wereld於1980年栽培出一種紅白相間的鬱金香,Wereld本身也是帕金森的患者,他為了感念帕金森醫師的貢獻,將這款得獎的花命名為「詹姆斯•帕金森醫生」。

「詹姆斯•帕金森醫生」鬱金香於2005年首次被當作帕金森氏症的象徵符號,之後,鬱金香圖像陸續出現在全球各個與帕金森氏症相關的組織、醫院、研究單位。鬱金香的花語是無限的愛及永恆的祝福,鬱金香的優雅,宛如面對疾病的病友,在生活上的諸多不便中,依然努力活得精彩,綻放著對生命無懼的光芒。 

餐會結束後,看著老孫在朋友陪伴中離去的身影,雖然不捨他這十年來所遭受的病痛,但看到他因動了「深層腦部刺激術」的手術後,如今行動自如,這個手術,讓他從無底的深淵重燃希望。他的背影,漸漸淹沒在人群中,我心中默禱,給予他最衷心真誠的祝福。

 

巴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神經退化疾病,主要是因大腦「黑質」部位退化,神經傳導的多巴胺...
巴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神經退化疾病,主要是因大腦「黑質」部位退化,神經傳導的多巴胺細胞死亡,而導致運動變得混亂和無法控制。(圖/123RF)
荷蘭著名園藝家J. W.S. Van Der Wereld於1980年栽培出一種...
荷蘭著名園藝家J. W.S. Van Der Wereld於1980年栽培出一種鬱金香,他也是帕金森的患者,為了感念帕金森醫師的貢獻,將這款得獎的花命名為「詹姆斯.帕金森醫生」。(圖/123RF)
帕金森氏症患者罹病後,即使服用藥物控制,並且努力復健,仍不免病情逐漸惡化。(圖/...
帕金森氏症患者罹病後,即使服用藥物控制,並且努力復健,仍不免病情逐漸惡化。(圖/123RF)

聯邦醫療保險 健保 阿茲海默症

上一則

封面故事/從皮膚診斷帕金森氏症 又快又準

下一則

人物/拒絕追思會 齊邦媛一生優雅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