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挺巴學運/哥倫比亞大學示威學生攻占漢彌爾頓大樓

紐約公共交通重罪案件 今年已下降6%

城市傳真/鹽湖、鹽灘、鹽田 打翻上帝調色盤

博納維爾鹽灘是浪漫唯美的電影場景。(作者大邱提供)
博納維爾鹽灘是浪漫唯美的電影場景。(作者大邱提供)

久仰鹽湖城(Salt Lake City)大名,但除了在此轉機外從未真正停留過;今夏到黃石公園旅遊,在回程時特意繞道鹽湖城,盤桓一日。

鹽湖城是猶他州的首府和第一大城,1847年由楊百翰率領一批摩門教徒在此拓荒建成,因其緊鄰大鹽湖(Great Salt Lake)而得名。聖殿廣場就在下榻旅館對面,正喜徒步可至,豈料聞名已久的白色大聖殿正在整修,四周都是高大的鷹架將它重重包圍,什麼也看不見。

鹽業鎂礦 重要經濟來源

此城既因大鹽湖而得名,自是不容錯過。維基百科說大鹽湖是動物的天堂,湖中的蝦子、鹽業、鎂礦更是猶他州的重要經濟來源。它是史前博納維爾湖(Lake Bonneville)的遺跡,是西半球最大的鹹水湖,也是世界第八大終端湖。現在長約75哩,寬約35哩,平均深度僅16呎,最深處也不過33呎,因雨量多寡和蒸發快慢的關係,湖域面積經常波動。該湖有三大支流每年均帶來大量的礦物質沉積物,但因除了蒸發外沒有其他任何出口,導至該湖的高鹽度和高密度,若在湖中游泳類似於漂浮,故亦號稱“美國的死海”。

大鹽湖附近有兩個公園,羚羊島州立公園 (Antelope Island State Park)和大鹽湖州立公園 (Great Salt Lake State Park),據說是觀賞大鹽湖的最佳地點,我們先去了離鹽湖城較近的前者。

羚羊島上 只見美洲野牛 

位於湖東南端的「羚羊島」是大鹽湖八個島嶼中最大的一個,長15哩,寬4.5哩,佔地兩萬餘英畝,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居住。東岸有一條11哩長的縱貫公路通到Fielding Garr牧場而非最南端的獨角獸點(Unicorn Point)。

大鹽湖中的羚羊島。(作者大邱提供)
大鹽湖中的羚羊島。(作者大邱提供)

Fielding Garr是島上的第一個定居者,牧場是他在1848年所建,他的住所至今仍然矗立在其原始的地基上,是猶他州最古老的摩門教建築物。牧場對我的吸引力遠不如附近山坡上的葵花田來得大,這向日葵島上隨處可見,既不像榨油的向日葵粗壯結實,又不及觀賞的向日葵艷麗多姿,不解為何要煞費苦心地在這鹼地上圈養種植?後來才知道它的正確名稱是矮蜀葵(Dwarf Sunflower),它具有抗鹽性且能防止土壤流失。

望文生義以為羚羊島上必多羚羊,結果只見大群壯碩的美洲野牛(American Bison)而未見羚羊蹤影。原來是1845年最早的外來者聽說此島多羚羊,並曾射殺過一隻叉角羚羊吃了,想來羚羊肉味美遂將此島命名為羚羊島。

堤道騎車 猶如乘風破浪

老實說,島上風光不怎麼樣,倒是那七哩長的入島堤道讓我深深著迷。車行其上像是行在水面,有種乘風破浪的感覺。島呈南北向長梭形,入島堤道由西南方向進入島的北端,右邊水域遼闊,晴空、遠山和近水皆沉浸在一片深藍淺藍之中,純淨和諧,與世無爭。左邊水域「兩岸青山相對出」,浮雲列隊盤踞山頭,臨水照影,將一脈青山擁入懷中,這千載白雲不再空自悠悠。溼地上漫生著乳白、鵝黃、翠綠、橘黃及緋紅各種耐鹽植物,是浮萍、鹽草、芒草、蘆葦還是藻類,無從分辨,五彩繽紛像是打翻了上帝的調色盤。

大鹽湖上的羚羊島堤道。(作者大邱提供)
大鹽湖上的羚羊島堤道。(作者大邱提供)

這片水域因有耐鹽植物,成為許多鳥類的棲息地。大群的加州海鷗(猶他州州鳥)不稀奇,稀罕的是頭次見到的鵜鶘(Pelican)。遠看似群鴨戲水,近看才發現它有長長的黃喙和大大的㗋曩,還有鴨子所沒有的捕魚本事。可惜等候多時,還是沒有看到它施展捕魚絕技。

州立公園 其實是小船塢

位於湖南端的「大鹽湖州立公園」很小,實際上就是一個小船塢,不過這兒的湖水較深,湖水較藍,比較符合一般的湖泊印象。

從觀景台可以看到大鹽湖兩個最大的島嶼,一個是左前方的斯坦島(Stansbury Island);另一個是右前方的羚羊島。二者淺浮湖面,看不出是與陸地相連的半島,彷彿是水天之間的天然畫屏,半遮半掩不讓人一眼看盡湖的全貌。

天空之鏡 極速賽車聞名

久聞玻利維亞(Bolivia)的烏尤尼鹽沼(Uyuni Salt Flat)有「天空之鏡」的美稱,是世界上最大的鹽沼。奈何遠在天邊,無緣目睹這面巨鏡,所幸美國也有一個「天空之鏡」就是猶他州的博納維爾鹽灘(Bonneville Salt Flats)。它位於大鹽湖州立公園以西90餘哩處。這一片密集的鹽灘是博納維爾湖的遺跡,約在3萬年前形成,也是大鹽湖以西最大的一個鹽灘,但它並非因湖得名,而是由地質學家在1830年以探險軍官之名命命名的。鹽灘長12哩,寬5哩,中心地殼厚5哩,邊緣不足1吋,蘊藏著豐富的鹽礦。同時它也以每年舉辦的極速賽車聞名,還有許多電影在此取景拍攝。

博納維爾鹽灘有如天空之鏡。(作者大邱提供)
博納維爾鹽灘有如天空之鏡。(作者大邱提供)

在前往博納維爾鹽灘的路上看到堆滿白色鹽丘的製鹽場 (Morton),這才知道我家食用的海鹽出自大鹽湖。隨後想起了位於死亡谷國家公園之內的惡水盆地(Badwater Basin),它海拔-282呎,是北美洲的最低點。因水質鹽度過高不能飲用才被稱作「惡水」。遠望一片白沙和山頭積雪遙相呼應,予人身在雪地的錯覺。漫步其上不似沙地軟綿反覺堅硬,地表猶如舖滿了六角形蜂窩狀的地磚,其實是在反覆蒸發循環下由鹽分所形成的結晶。

由80號公路出來轉入小路後,發現此處平坦空曠非但不像惡水盆地一片白花花,也沒有六角形地磚,倒是有無數的縱橫車行痕跡。路的盡頭是小小的停車場,眼前鹽灘上覆著一層吋餘淺水,卻如明鏡般將左邊的迤邐青山和右邊的成排白雲,一一倒影水中,一時水連天,天連水,夢幻若遠去的青春,不可捉摸卻曾經真實存在過。中間遠山被水天模糊了山體,只留下幾筆極簡的深藍淺藍線條,卻勾勒出了國畫山水的空靈意境。

次晨為看日出重來,卻錯過了日出時分。昨天碰到的電影團隊又比我們早到,依舊佔據了最佳景點。漫天浮雲下,一對男女坐在兩峰之間的鹽灘上,儷影既在雲中成雙又在水上成對,此情此景,只應有海枯石爛的浪漫情懷,不該有滄海桑田的莫名感傷。

玫瑰鹽田 池水多彩絢爛

看罷鹽湖和鹽田歸來,仍覺意猶未盡,剛好看到世界日報上的一條消息說舊金山南灣的Alviso玫瑰鹽田美景再現,立時心動行動。

Alviso玫瑰鹽田。(作者大邱提供)
Alviso玫瑰鹽田。(作者大邱提供)

原來舊金山灣多溼地而且風與陽光充足,具有引海水製鹽的優良先天條件。最早的原住民奧隆人(Ohlone)即知道利用潮汐池中的海水來製造海鹽,到了1850年代因淘金熱湧入了大量人口,使得鹽的需求量大增,於是開闢鹽田投入工業生產。後來有鑑於沼澤地的大量流失,遂於2003年起逐漸關閉鹽田,期使恢復原有的自然生態。

這玫瑰鹽田位於Alviso海洋公園(Alviso Marina County Park)之內,公園佔地20英畝,毗鄰Don Edwards金山灣區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踏上園區步道,居高臨下,馬上被眼前所見的玫瑰水色所深深吸引,尤其是水中散落的幾排迷你白色錐狀物,反映紅色池水,腹紅背白,有的還有長喙,像極了列隊昂首涉水的企鵝,憨態可掬,賞心悅目。

下到岸邊,可清楚看到這些白色錐狀物上的顆粒,原來它們是水面上因蒸發而形成的一層層鹽和鹵水的結晶物。這些曾經用來儲存和生產鹽的鹽池,目前剩下厚厚的白色沉積物,因著池水的深淺而上下浮沉,有片片浮冰,有道道長堤,有串串水漂,也有三兩孤島,其上還有許多鳥類棲息。

Alviso玫瑰鹽田。(作者大邱提供)
Alviso玫瑰鹽田。(作者大邱提供)

望著池水顏色由橘紅、緋紅、紫紅、粉紅、淺紫、淺藍層層波動幻化,終至沒入遠處的白色鹽田之中,大有人生由絢爛歸於平淡之感。這濃艷的池水顏色,來自豐年蝦(Brine Shrimp)和在不同鹽度下繁衍生息的微生物,肉眼看不見,只見許多細碎的小氣泡,然而這「葡萄美酒夜光杯」亦非隨時可見,只有在夏末秋初,微生物大量繁殖期間才得一見。

三大景觀 後續發展受矚

大鹽湖和博納維爾鹽灘都是天然形成的,含有高濃度的鹽分。前者是一個水體,但因乾旱不斷蒸發縮小,長此以往會對當地的製鹽業及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後者不包含液體水,鹽殼厚度少有變化,近來因附近鉀礦的開採而有所減少,因鹽殼的厚度攸關鹽灘賽車,引發賽車業的隱憂。Alviso鹽田則是人工建造的產鹽區域,在環保意識抬頭後不僅被廢棄,且在努力恢復舊觀中。

鹽湖、鹽灘和鹽田均與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而鹽又是人類生活中不可少的必需品,三者際遇不同,但其後續發展同樣值得世人關注。

猶他州 州立公園 賽車

上一則

人與書/「小荳荳2」 黑柳徹子為烏童書寫希望

下一則

移民專頁/入籍申請 通常需要7到9個月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