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哥大:示威學生今下午2時前須撤離 否則停學

德州州長警告偷渡客:葛蘭德河有鱷魚 風險自負

娛樂/身心障礙者電影 療癒觀眾更治癒自己

「好像也沒那麼熱血沸騰」劇照。(取材自豆瓣電影)
「好像也沒那麼熱血沸騰」劇照。(取材自豆瓣電影)

今年許多中國電影創作者將視角放在需要關愛和理解的特殊人群身上,無論是講述特殊籃球選手的「好像也沒那麼熱血沸騰」,或是智力障礙夫妻懷孕的「最好的相遇」,以及講述盲人登頂珠峰的紀錄片「看不見的頂峰」,都用影像讓觀眾獲得啟發與感動。

「好像也沒那麼熱血沸騰」:不賣慘 相信他們能做到

「好像也沒那麼熱血沸騰」以喜劇講述一名教練帶領心智障礙卻身懷絕技的籃球運動員,追逐夢想更在賽場上拼搏的故事。其中有三位隊員是由身心障礙者出演——岳亮、劉沐琪與劉斯博,他們分別患有自閉症和唐氏症,演出帶著天真質樸的本色,讓該片洋溢生動溫情與勵志熱血。

飾演「樂亮」的岳亮圓了一次表演夢,岳亮的母親楊君說,陪兒子親歷拍攝過程,感覺他抗壓能力、交流能力都有了進步,「亮亮這次演電影也啟發了我,讓我知道不能總用單一的角度去看待他。」

楊君說,平時兒子的日常生活就是在特教學校,自從他到劇組,似乎換了一個新鮮的環境,他跟工作人員和演員們朝夕相處,因為大家對他的好,他也逐漸學會去挑戰不可能的自己。「大家很有耐心地幫他、鼓勵他,女主演王智帶著他一起對台詞,拍攝時還拉著他的手,說姐姐一拉衣服提醒你,你就說台詞,這些都是有益的帶動。」拍完戲後,岳亮的家人發現他的理解能力和反應能力比過去強,楊君很欣慰孩子的改變。

「好像也沒那麼熱血沸騰」洋溢著生動的溫情,勵志的熱血。(取材自豆瓣電影)
「好像也沒那麼熱血沸騰」洋溢著生動的溫情,勵志的熱血。(取材自豆瓣電影)

中國約有2580萬身心障礙人士,絕大多數與社會脫節,「好像也沒那麼熱血沸騰」監製、編劇邢文雄談到他的創作初衷:「喜劇可能會直覺認為主創在調侃或冒犯殘疾人,但在了解和觀察這個群體過程中,他們真是真誠且可愛的人,我們希望觀眾看到他們,也感受到主創對他們的愛。」

但邀請身心障礙者拍戲,對劇組和演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導演高虎說,在創作初期就定好基調,堅持不賣慘,並且要用平視的態度對待這些孩子,將他們在鏡頭前最真實、誠實地呈現出來,讓人們知道他們是可以做到的,不是俯視或憐憫同情他們。

「我們先定好的原則是,演員首先不能是『臉熟』的大明星,不能讓觀眾一眼就認出這是在『表演』。另外,演員需花長時間觀察體驗,另還需鍛鍊提升籃球技巧。」高虎說,「他們(身心障礙者)太好了,特別純真、可愛,這種簡單、乾淨的狀態是其他演員很難演出來的。這幾位特別演員的家長放下手頭的工作,全程陪護和照顧他們。每場戲都是家長反復跟他們準備、講解的。這個過程中家長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他們的耐性是無人能及的。」

高虎多次提到,想跟觀眾傳達的觀點是對待這個群體時應該平視與尊重:「雖然他們有些缺陷,但他們能從電影中收穫到自信和快樂,我們希望鼓勵大家知道他們也很努力地在生活,給他們多點關心愛護,重要的是在過程中努力,自得。平視著接納他們,保障他們的權利,換個角度來看,也是接納每一個不那麼完美的自己。」

「最好的相遇」:尊重平等任何生命

電影「最好的相遇」同樣把視角放在弱勢群體上,講述金世佳飾演的失意B超師(超音波師)曹盧醫經人介紹到東山庭院療養院工作,在這裡,他看到一個如世外桃源般不同尋常的世界,也結識了劉英俊(邱澤飾)和吳燕子(張鈞甯飾)這一對特殊的戀人,他們笨拙卻無比堅定的愛情慢慢改變了隱藏著秘密的曹盧醫,這對戀人走到了懷孕的階段,所有人都陷入了艱難的抉擇。

「最好的相遇」呈現出生命本真的感動。(取材自豆瓣電影)
「最好的相遇」呈現出生命本真的感動。(取材自豆瓣電影)

2015年,因為機緣巧合,「最好的相遇」導演哈智超參訪一間座坐落於田野的福利院,也就是片中療養院的原型,「現實中,福利院的構造就像童話一樣,冬天眼前是開闊而荒涼的田埂;夏天則會看到大片起伏的麥子。小院子裡有一棟三層小樓,牆上有很多小朋友喜歡的畫,還養了很多動物。」除了環境,讓哈智超印象最深的莫過於那裡的小朋友幾乎都遭遇過不幸卻苦不自知。

他說,這些孩子純真的眼神給了他極大的衝擊力:「你看到他們,就會有想對他們好、想讓他們開心的衝動,於是我們給孩子們開聯歡會,一起唱歌跳舞,他們不會假裝快樂,他們因為你的陪伴感到開心,那種開心是真正寫在臉上的,那些笑容給我們很大的震撼。回在家的路上,沒有一個人說話。」

「最好的相遇」裡的一名素人演員,她的孩子就是心智障礙者,「跟她講述劇情是一對患有智力障礙的夫妻懷孕了,準備把孩子生下來,我問她相不相信這件事。她說非常相信,也願意相信,因為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像普通人一樣,有屬於自己的小家庭。當時那個眼神,那幾句話,我真的覺得很感動,這個情節,應該拍在這個電影裡,這個電影,也應該拍。」

哈智超透露,「最好的相遇」開拍前,劇組請來法國默劇大師菲利普比佐(Philippe Bizot)幫演員上了兩周表演課,另外花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帶著整個團隊實地考察、參加公益活動,接觸並採訪心智障礙者,把主創放在福利院的環境裡,接觸、觀察、模仿機構孩子們,找到角色的內在。

「演員們每天和孩子們在一起,教他們學習手工、繪畫,陪孩子們買菜」哈智超說,「這些孩子的喜怒哀樂都非常純粹,情感的濃度非常強,其中是有一種美感的,我希望這種美感能夠在每個角色身上閃亮,呈現出生命本真的感動。」

「最好的相遇」在籌備過程、程序審查中與中國殘聯、福利機構等相關部門溝通,拍攝過程中也隨時諮詢家屬,多方協調,希望在照顧身心障礙者感受的前提下創作。哈智超說,從來不認為拍攝這個主題是「敏感的」,「有人或許覺得拍他們是在消費苦難、煽情,但我們經過長時間的接觸與觀察,如同劇中院長那句話,『這些孩子被當成傻子看,可他們在我這都是寶貝,他們得了病,就得治病』,我希望不要放棄他們,希望他們能有尊嚴地、正常地生活。」

「看不見的頂峰」:有目標 只管向前

紀錄片「看不見的頂峰」則從旁觀者的視角,記錄盲人張洪從做出決定、前期籌備訓練、和嚮導相互磨合、攀爬珠峰,直到最後成功登頂的全部過程。拍攝過程中,張洪思考登頂珠峰這件事會為他帶來什麼的時候,慢慢意識到,最大意義不僅能夠為自己帶來自身存在的價值,也能夠為社會上更多人帶來一些力量。

「看不見的頂峰」電影海報。(取材自IMDb)
「看不見的頂峰」電影海報。(取材自IMDb)

片中,張洪說:「自然界的山是有頂的,我們只要往前走一步,最後就會離目標更近一步。」他說,過去很多年內心很封閉,很難打開自己,但是整個珠峰攀登過程讓他的心態發生很大的變化。這也是源自於各界朋友的支持與幫助,才讓他有這個機會完成這樣一件事情。

導演范立欣補充,張洪正認真地學英語、背單詞,因為明年會帶這部電影去世界各地放映,要把他的故事帶給全世界的朋友。同時範立欣也分享早前一位盲人觀眾的反饋,那位盲人朋友說,「這部片我只哭了一次,就是從頭到尾。」

(取材自新京報)

福利 療養院 邱澤

上一則

人與書/「小荳荳2」 黑柳徹子為烏童書寫希望

下一則

移民專頁/入籍申請 通常需要7到9個月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