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旱鴨子醫學生遭惡作劇推下岸 溺水近20分鐘無人營救

習近平偕彭麗媛飛抵巴黎 法國總理艾塔爾接機

封面故事/我是媽媽 我拍攝母子成長

一家人將拍攝創作視為重要的家庭活動。(汪曉青提供)
一家人將拍攝創作視為重要的家庭活動。(汪曉青提供)

台裔攝影師汪曉青與先生在英國攻讀博士期間意外懷孕,她從感覺「人生被毀滅」,到「擁抱過程」期間,每一年拍下與兒子的照片,記錄兩人在此過程中的心境成長,22年累積的12張系列照片「母親如同創造者」;如今在社群媒體上有不少孕媽媽都會用手機記錄孕期肚子的成長,身為孕期自拍照的「始祖」,汪曉青透過作品,向全世界證明,女性在為人母後,仍可以在母職中保有自我。

汪曉青今年受邀到紐約市展出作品。(汪曉青提供)
汪曉青今年受邀到紐約市展出作品。(汪曉青提供)

汪曉青日前受到由國際攝影藝術經紀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Art Dealers)主辦的攝影博覽會邀請,在紐約市展出「母親如同創造者」系列作品,該套作品讓幾乎被隱藏的母職角色受到重視,並且翻轉母職的定義,重新發現母親具有無窮的創造力。

這張照片開啟了汪曉青拍攝「母親如同創造者」系列作品的靈感。(汪曉青提供)
這張照片開啟了汪曉青拍攝「母親如同創造者」系列作品的靈感。(汪曉青提供)
兒子出生的隔年,汪曉青抱著他與前一年她懷孕時拍下的照片合影。(汪曉青提供)
兒子出生的隔年,汪曉青抱著他與前一年她懷孕時拍下的照片合影。(汪曉青提供)
在拍攝的過程中,汪曉青看到自己和兒子的成長。(汪曉青提供)
在拍攝的過程中,汪曉青看到自己和兒子的成長。(汪曉青提供)

汪曉青在受訪時表示,她與丈夫婚後兩人一起到英國攻讀博士,當時在有避孕的情況下仍意外懷孕,對她來說「感覺未來都被毀掉」;汪曉青解釋,媽媽在家庭中多是扮演犧牲的角色,懷孕像是在她的人生中加了一個句號或是分號,也讓未來人生規畫受到影響。

「我一開始很抗拒有小孩這件事,於是開始去尋找,為什麼會有這樣強大的抵抗在我身上發生」;身為藝術家的汪曉青說,在傳統文化中對「母親」的觀念就是要「犧牲自我」,但藝術家的角色卻是要「保有自我」,兩者衝突下,再加上孕期的各種孕症,讓她感覺到精力和自我都被剝奪,於是在2001年拍下了該系列的第一張照片,記錄自己是「如何在母親的身分中消失」,也當作是自我存留。

在系列的首張照片中,一頭短髮的汪曉青在預產期前一天拍下自己的肖像照,照片中她的坐姿有別於傳統觀念中女性應該「坐有坐樣」,「兩腿開開」的她一隻腳盤在床上,另一隻腳則垂在床沿;汪曉青說,透過這樣的姿勢,她想表達自己在孕期中水腫很不舒服,感到生氣,不想符合世道要求般好好坐著,另一方面,她也想要讓觀賞者感覺到母親這個角色的重要性。

拍下第一張照片後不久,汪曉青的兒子順利出生,她2002年在英國拍下第二張照片,背景則是她在預產期前拍的第一張照片;「這張照片讓我在倫敦大學的女性指導教授很不屑,覺得『當媽媽』這個題目,不值得成為博士研究題目」,但對於汪曉青來說,她在懷孕過程中,遍尋不著有藝術家談論女性的苦楚,反倒有不少以男性觀點去描述自己為人父、為人子的故事,堅持要以第一人稱講述母親故事的汪曉青,於是轉學到英國布萊敦大學,而她的題目卻受到男性指導教授的鼓勵,表示從未看過這樣的題目。

22年12張照片 看見變化

22年間總共拍下12張照片,每一張照片都是以前一年的照片為背景,形成像是「時空隧道」般的畫面;汪曉青說,她在過程中曾抱著兒子在書房裡對話,發現除了兒子在成長,自己也在變化。

在研究過程中針對該題目做田野調查,汪曉青說,她曾問其他媽媽,當母親的體驗如何,大多都會獲得「不要再說,一切都是苦」的答案,認為孩子、家庭的成就功勞不全在母親;「可是我身在母職,卻覺得母親很厲害,需要不斷成長,面對小孩,不僅創造力,還要有彈性、各種能力」,她表示,人母應該要正視自己做的事情都是好的,並且記錄下來,才能看到過程、看到累積。

近年的系列照片中,也加入汪曉青兒子的創意。(汪曉青提供)
近年的系列照片中,也加入汪曉青兒子的創意。(汪曉青提供)
在拍攝「母親如同創造者」系列作品時,汪曉青一家人全員出動設置背景。(汪曉青提供)
在拍攝「母親如同創造者」系列作品時,汪曉青一家人全員出動設置背景。(汪曉青提供)

從兒子剛出生到如今已經21歲,汪曉青仍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和他繼續拍系列照片,從第一張照片到如今累積的12張照片,也可以看到內容、風格的變化;汪曉青說,這樣的變化與攝影史有關,從過去的底片到如今的數位輸出,媒材的轉變造成技術上的困難,另外風格也是根據時代變化,如今照片內容也逐漸加入兒子的想法。

汪曉青說,過去的照片風格由她掌控,從2018年開始她就開始讓兒子參與,問孩子過去這一年有沒有什麼事情是想紀念的,兩人在討論、構想畫面;該年的照片就是以兒子感興趣的動漫為發想,在照片中加入對話框,兩人的姿勢也是由動漫角色討論出來,「媽媽的角色不是讓孩子永遠跟隨,而是一起溝通、創造生活,讓他擁有他的自我與主見,生活才會愈來愈豐富。」

談到「母親如同創造者」系列作品,汪曉青說,會受到關注,並在此次受到商業展邀請參展也是「出乎意料」,「畢竟肖像畫不好賣,而且是以『母親』為主題,又不是什麼名人」,但是汪曉青透過該系列作品,除了從藝術方面呈現母職的偉大,也讓許多觀者有不一樣的想法及回饋。

在拍攝的過程中,汪曉青看到自己和兒子的成長。(汪曉青提供)
在拍攝的過程中,汪曉青看到自己和兒子的成長。(汪曉青提供)
近年的系列照片中,也加入汪曉青兒子的創意。(汪曉青提供)
近年的系列照片中,也加入汪曉青兒子的創意。(汪曉青提供)
近年的系列照片中,也加入汪曉青兒子的創意。(汪曉青提供)
近年的系列照片中,也加入汪曉青兒子的創意。(汪曉青提供)

系列照片 翻轉母親形象

汪曉青回憶,曾有年輕女性被傳統觀念嚇到,認為生小孩是女生的「天職」,而因為要生小孩,女性就得犧牲自己,但在透過她的作品後,該名女性被鼓勵,了解到女性在當母親的當下,也能擁有自己;另外還有男性在看到她的作品,感到「忌妒」和「羨慕」女性,因為在傳統社會教育制度下,讓父親和小孩保持距離,但與孩子親近卻是人類心裡最中心且最基本的東西,於是被鼓勵要花更多時間陪小孩,「不能讓女生獨得這樣的經驗」。

對於如今手機相機功能發達,有愈來愈多女性開始記錄孕期間身體的變化,以及產後孩子的成長,日前「Eye Mama Project 」國際視覺平台,開始收集自2015年起全世界媽媽攝影師的作品,透過照片分享媽媽眼中的母性故事;該平台邀請汪曉青為出版物撰寫前言,肯定她是該領域的「始祖」,對此汪曉青感到相當特別,她也透過該系列照片,證明母親除了可以在母職中保有自我,更能運用創造性來翻轉固有的母職迷思,挑戰刻板的母親形象。

攝影 英國 手機

上一則

移民專頁/等待綠卡 可持回美紙出入境

下一則

旅遊/手捧但丁神曲 遊歷文藝歐洲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