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NBA/戴維斯生死戰傷肩 金塊穆雷3.6秒致勝球淘汰湖人

房租有彈性 用兩招跟房東議價

封面故事/活動篇/學音樂 忌揠苗助長

紐約幼獅青少年管弦樂團許多畢業生成為律師、醫生或是工程師,在各行業發光。(方秀蓉提供)
紐約幼獅青少年管弦樂團許多畢業生成為律師、醫生或是工程師,在各行業發光。(方秀蓉提供)

期盼孩子贏在起跑線,學音樂成為不少家長的首選,然而除少數人能成為像郎朗一樣的天才職業音樂人外,多數孩子日後都選擇不同職業規畫;多位音樂專業人士提醒,每個孩子情況各異,切忌揠苗助長以及功利性太強的學藝之路,恐消磨孩子的學習熱情。

Joyous Music學校創辦人俞Julian,帶領樂團登上「艾倫秀」(The Ellen DeGeneres Show)、美國廣播公司(ABC)的「早安美國」及中國湖南衛視的「天天向上」等多個美中知名節目,他的一雙兒女分別在樂團中擔任大提琴與小提琴手,已在多個知名節目上表演,多位成員高中畢業後申請進入常春藤大學。

對於何時學習音樂,俞Julian表示,家長最早可從胎教開始培養孩子的音樂細胞,但他稱學習音樂不等於過早教授孩子樂器,他建議孩子一到兩歲可接觸音樂,三歲可學習舞蹈以培養節奏感,四到五歲再選擇樂器,七歲到九歲可參與表演、協奏,增強自身的自信心。

俞Julian帶領樂團登上多個美中知名節目。(俞Julian提供)
俞Julian帶領樂團登上多個美中知名節目。(俞Julian提供)

有理解力後 再學樂器

育有四個孩子的音樂老師廖信惠,目前在紐約幼獅青少年管弦樂團擔任管樂老師,從小學音樂的她表示,音樂是陶冶性情的興趣,反對過早的教授孩子樂器;相反,她希望孩子有足夠的理解力後,再入門樂器,切忌揠苗助長。她提醒,初期除老師教導外,家長的督促也至關重要,以自己孩子舉例,大兒子從鋼琴轉學小提琴初期,練琴就像鋸木頭,每天自己要「捨命陪練」,直到三個月後孩子才能完成一整首樂曲。

兒科醫生戎愛珍的兩個兒子從小學習樂器,大兒子已是外科醫生,小兒子目前擔任樂團第一副會長與大提琴首席;對於兩個兒子的音樂教育,她表示,孩子有自己的個性,等到他們足夠成熟,能夠良好溝通,才建議他們學琴,希望這個興趣未來能紓解他們在學業或工作上的壓力,從未強迫過他們。

俞Julian表示,每個孩子的音樂天賦不同,「天賦淺可能不一定成為藝術家,但不代表他們不適合學音樂」;他舉例說,相較未開蒙者,學過樂器的孩子能彈一首曲子就是有天賦,但若與能彈奏音樂係數較高的同齡人比,家長感到自己孩子相形見絀,「藝術不是用來比較,是自我培養與提高」。此外,每個孩子在各階段的表現不同,有孩子雖然三歲到四歲就顯現音樂天賦,但到了七歲到八歲就失去了和同齡人的優勢。

培養興趣 古典+流行

對於如何培養孩子的音樂興趣,廖信惠表示,除了訓練古典音樂外,她還會幫學生尋找流行音樂,例如宮崎駿動漫插曲或是南韓KPOP等;她補充,家長在孩子的學藝過程中,既要鼓勵孩子取得的成績,也要催促孩子堅持練習,「家長和孩子肯定會吵架,但不能讓他們輕言放棄」。

戎愛珍表示,許多華人父母不能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庸;她建議培養音樂成為孩子的興趣,讓他們在享受中學習,避免功利性太強學藝,恐讓孩子對音樂失去興趣。

戎愛珍的兩個兒子從小學習樂器。(戎愛珍提供)
戎愛珍的兩個兒子從小學習樂器。(戎愛珍提供)

俞Julian表示,美國與中國的音樂教育差別較大,中國從小學到高中設有有專科音樂學校,美國在基礎教育時期,沒設專科音樂學校,只有部分高校在周末開設提前專科音樂教育,美國的教育更希望培養學生多方面發展,以著名音樂家馬友友為例,他申請進入哈佛大學後,取得人類學學士學位,而非音樂專業。

接受台灣與美國音樂教育的廖信惠表示,美國的老師更青睞鼓勵,而華人老師更關注學生的基本功,常會指出孩子的不足,兩者都有優缺點,若過分鼓勵孩子,恐讓孩子不了解自己的劣勢,失去進步的空間,而打壓式教育,恐讓孩子失去信心,甚至喪失對學習樂器的樂趣;她指出,音樂教育應注重平衡中西方的教育方式,鼓勵孩子的同時,也要讓他們認識到自己需要進步空間,通過樂團表演等方式,增加學生的求好心。

紐約幼獅青少年管弦樂團 (Youth Orchestra, CYCNY)藝術總監方秀蓉1998年接手樂團,她幼時學習鋼琴,兩個女兒也秉承媽媽的衣缽,大女兒成了醫生,小女兒陳思潔進入茱莉亞音樂學院,之後創作多首歌劇,成為一位職業音樂人;除了自己的女兒外,她還為數百名華人子弟提供表演平台,讓這些音樂愛好者在舞台上一展所長。

音樂老師廖信惠鼓勵挖掘孩子對音樂熱情。(廖信惠提供)
音樂老師廖信惠鼓勵挖掘孩子對音樂熱情。(廖信惠提供)

方秀蓉說,華人家庭注重教育,學習一門樂器成為不少孩子成長必經之路, 除了紐約幼獅青年管弦樂團外,同時期華人社區還有其他的樂團,目前更是遍地開花,不少愛好音樂華人學生,除可加入學校樂隊外,更希望能考進樂團,在更大的舞台表演;她指出,紐約幼獅青少年管弦樂團至今已有300多名團員,許多畢業生已成為律師、醫生或是工程師在各行業發光,時常會返回樂團,與學弟妹共同演出。

對於參加樂團,方秀蓉說,團員不僅要訓練自己的技藝,還要學會與其他隊員配合,能夠在大舞台上自信表演,通過一場場的演出,讓孩子們對學習樂器產生更濃厚的興趣,改變華人子弟只會學習的刻板印象,「左右腦、理性與感性還有自信心的訓練」。

廖信惠表示,考級成為部分家長考量學生標準之一,但她指一些音樂考試較簡單,即使孩子通過考試,並不代表他們音樂程度有所精進,更不建議通過競賽方式推進音樂教育,希望真正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帶給他們更多啟發。

俞Julian表示,音樂考級與升學考試不同,第一級到第三級一般需要三年,但若想考過第四級,要通過至少兩年練習;他指出,考級的測試較片面,有孩子在考級中能輕鬆獲得100分,讓他們容易自滿,忽略自身不足,來年不用功練習,對孩子長遠學習音樂帶來負面影響。

教育 華人 升學考試

上一則

封面故事/學區篇/紐約10佳學區 9個在長島

下一則

封面故事/閱讀篇/孩子在讀什麼書?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