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海峽論壇再出招 台灣門號將可開中國銀行帳戶

北京雖缺席烏克蘭和平峰會 澤倫斯基:中國能幫我們

助晚上好眠 睡眠專家早上絕不做這事

Photo by Gregory Pappas on Unsplash
Photo by Gregory Pappas on Unsplash

睡眠專家建議,為了要晚上好入眠,早上睡醒後應立即起床,不要繼續躺在床上滑手機,並讓身體接觸戶外的陽光,自然可讓身體在晚上時更容易入眠。

所謂的晝夜節律或稱生理時鐘(Circadian rhythm)就是身體的自然睡眠與清醒周期,通常是以24小時運作。精神科醫生及睡眠醫學專家契斯特.吳(Chester Wu)說:「早上維持有益的行為,有助強化生理時鐘機制,讓白天保持清醒,夜晚進入疲倦狀態。」

相反的,不規律的睡眠模式,晚上接觸過多光線以及久坐的生活方式,都可能會破壞這種節奏和睡眠壓力的平衡,進而導致睡眠出現問題。

因此,為了擁有一夜好眠,睡眠專家通常在早上清醒後,並不會賴在床上滑手機15分鐘,之後再慢慢起床。契斯特說,「我不會在床上久留,我知道那樣會讓我感到更慵懶或昏昏欲睡。」

神經科專家羅爾沙(Chelsie Rohrscheib)也認同,「我從不在床上進行與睡眠和親密無關的事。醒來後就立刻下床,去屋內其他地方,這樣會讓我的大腦認為臥室就是一個休息的地方,進而打造一個高品質的睡眠。」

神經科專家和睡眠健康專家溫特(Chris Winter)也說,「我從不會讓自己待在黑暗的臥室,走出去接觸光線很重要,因為光線能有效地抑制大腦分泌褪黑激素,讓身體知道一天已經開始了。」

那麼睡眠醫師早上會做什麼事?他們一致說起床後就要接觸光線。羅爾沙表示,「早上醒來30分鐘內,我通常會先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去曬太陽,例如可以外出或是坐在窗邊。」他認為白天的光線對於讓生理時鐘運作良好非常重要。因為研究也指出,缺少暴露陽光可能會降低睡眠品質、導致失眠並產生負面情緒。

睡眠醫學專科醫師達斯古普塔(Raj Dasgupta)也認同,早上起床後第一件事情應該先曬太陽。他說,「在清晨醒來後,曝露在陽光下可以提高白天時的警覺性與活力,有助於改善晚上的睡眠。」

失眠

上一則

亞馬遜會員秋季促銷活動開跑 為年終旺季暖場

下一則

降低心臟病發作風險 醫生勸你養成這習慣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