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1元酒50分雞趐 這家連鎖餐廳便宜促銷還賺錢

道瓊早盤站上4萬點 史上頭一遭

兒少自傷恐從幼兒園開始 醫曝關鍵在這2字

近年來,兒少自傷事件頻傳,醫師呼籲社會、家長應更加重視。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本報資料照片)
近年來,兒少自傷事件頻傳,醫師呼籲社會、家長應更加重視。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新北市某幼兒園餵藥案偵結不起訴,源起於家長發現孩子出現躁動、自殘等異狀。不過,精神科、心理師確實發現,兒少自傷、自殘比率逐漸上升,已成為國家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醫師分析,兒少自傷、自殘三大因素,包括家庭環境及教養、3C產品及網際網路盛行,與兒少自我壓力、學習模仿有關,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壓力過大,必須適時減壓。

「兒童青少年自傷、自殘等情緒問題,近10年來,呈現增加的趨勢。」衛福部嘉南療養院成癮暨司法精神科主任李俊宏表示,以該院來說,近3年來,兒少身心科門診初診就醫人數成長快速,每年增幅約10%,超過高齡精神科、成癮防治科、一般精神科等病人成長率,完全不因少子化受到影響。

李俊宏說,近期到學校舉辦營隊,老師也分享發現,兒童青少年的情緒障礙、憂鬱、焦慮、自傷、自殘的比率,也呈現上升情形。這現象並非台灣獨有,亞洲地區包括日本、南韓、中國等國家都有相同問題,且自傷、自殘比率快速增加,已成為新興議題。另美國、英國也有相同情形,其中英國去年一年,兒童青少年在心理衛生需求,約增加50%以上,可見這是全世界都須面對的問題。

李俊宏分析,兒少自傷、自殘比率增加,主因是下一代成長的環境及壓力,已與父母親的世代完全不同。其中共分為三個面向,第一、目前家庭功能與過去差異非常大,包括單親家庭、隔代教養的情形愈來愈多,兒童青少年從家庭接受到的支持,與上一代相差很多。

另過去幾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造成家庭經濟狀況不理想,或雙親可能又忙於工作,常把孩子送至安親班、托兒所、補習班,更有人稱「下一代的孩子是安親班、補習班養出來的」,如此兒少在心理健康學習、支持均受到許多阻礙。

其次,兒少成長環境脫離不了3C產品、網際網路,尤其是一天幾乎24小時都離不開手機,在情緒表達、身心活動都侷限於手機、網路,即使是外出運動,或家長一起外出遊玩,還是一直在玩手遊、社群,甚至可能會影響大腦發展,造成身心失衡。

第三、從教育、社會結構來說,兒少面臨課業、同儕等許多壓力,甚至24小時達在和同儕比較,無形中形成很大的壓力,又完全沒有減壓。在尋找未來方向時,也感到十分迷網,如「我這麽努力是為了什麼」、「我的未來又在哪理?」增加自傷、自殘風險。

李俊宏指出,一部分兒少自傷、自殘的行為,可能是從同儕、父母學習而來,如臨床曾收治一名幼稚園孩童自殘,研判原因為父母關係不佳,且父母也有自殘行為,引發孩子的模仿。另父母親常有體罰、虐待等行為,當兒少無法排解內心的壓力,可能轉而傷害自己。社會要多注意這方面問題。

如何預防兒少自傷、自殘?李俊宏表示,家長應做到傾聽和陪伴,多花時間了解孩子的情緒,「父母的時間要還給孩子,教養沒有速成的管道」,特別是現在的孩子壓力過大,必須適時減壓,以戶外活動取代3C產品,多愛孩子、了解孩子,珍惜與孩子相處的每分每秒,如果孩子出現自傷、自殘或已有相關徵兆時,仍要盡速就醫。

心理師 疫情 心理健康

上一則

洗澡後能用「吹風機吹乾私密處」嗎? 專家解答:可用這方法

下一則

新冠肺炎重症族群改變 醫曝「看不見臉的人」要多注意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