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中國開放福建赴馬祖旅遊 推團客赴台 陸委會回應了

上百龍捲風狂掃中部州 奧克拉荷馬州3死含1嬰

生前診斷與死後分析高達4成不同 台灣腦庫將發揮此功能

「台灣腦庫」5日在台大醫學院正式揭牌成立,台灣腦庫協會理事長謝松蒼(右)、監事李立仁(左)在零下80度的儲存庫前,向媒體記者介紹儲存流程。(記者許正宏/攝影)
「台灣腦庫」5日在台大醫學院正式揭牌成立,台灣腦庫協會理事長謝松蒼(右)、監事李立仁(左)在零下80度的儲存庫前,向媒體記者介紹儲存流程。(記者許正宏/攝影)

台灣腦庫5日正式揭牌,為國內腦科學研究開展的重要里程碑。台灣腦庫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謝蒼松說,全球目前共有150個腦庫,分布在美國、澳洲、歐洲、日本等地,成立腦庫是一個國家國力的象徵。捐腦同時「利他又利己」,依美國腦庫研究分析顯示,約4成捐腦病人,生前的臨床疾病診斷與往生後的病理診斷,兩者完全不同,若以腦庫資料進一步研究,可以回饋給其他的病人及家屬。

台灣為何要成立腦庫?謝蒼松表示,腦庫成立是有意義的,台灣有許多退化性疾病、罕見疾病,具有特殊的基因型,以他研究的「類澱粉神經病變」,台灣人的基因突變與外國人完全不同,即便取得外國人的腦組織進行研究,還是沒辦法回答台灣人致病的問題。

如同一名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教授,在1980至1990年代,經腦庫中的腦組織研究發現,失智症病患大腦內的乙醯膽鹼神經細胞較正常人少,歷經十年研究藥物問世,如今失智症患者可以服藥,延緩病情惡化。謝蒼松說,國內如小腦退化疾病、漸凍人等大腦神經罕見疾病,這些都是無解的病,若經過研究,有機會了解新的致病機制,就有研發新藥的機會,「這是病人最大的期待」。

捐腦同時也是「利他、利己的行為」。謝蒼松說,依他國腦庫研究顯示,生前的臨床診斷及往生後的病理診斷,兩者是有落差的,甚至有些個案是完全不同,因此,如果可以捐贈的大腦進行完整的病理檢測,可以回饋給病人及家屬。

台灣腦庫協會常務監事、台大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科暨研究所教授李立仁說,依霍普金斯大學研究研究指出,醫師診斷病情與病理解剖不同比率達40%,其中在美國可能是醫師誤診,而腦部病理科醫師可以回饋給醫師,於往後進行更精確的診斷。

李立仁指出,大腦捐贈者希望是僅進行皮膚、眼角膜的大愛捐贈,以及大體老師、健康人捐贈,但如果進行器官捐贈者,此時大腦都已腦死,不適合捐贈,或是罹患庫賈氏症患者,其腦組織具有傳染性,將會汙染研究器械,甚至研究人員也可能被感染,因此,也不適合捐贈。

謝蒼松說,如果民眾已簽署捐贈大腦同意書,在往生前的彌留階段,醫師會聯繫腦庫小組,當捐贈者往生後,就會前往取腦,取腦時間約1.5小時,還需要3至4小時進行分腦、切片,因腦式分常珍貴的組織,所以當需要研究時,就取一小片,如此才能有效利用。

李立仁說,台灣腦庫辦公環境溫度約保持攝氏20度、濕度為50%,以保持乾燥,當取得大腦後,將先從中間切成兩半,其中一半用福馬林浸泡防腐,約一個月待腦組織變硬後,再切片進行研究,而另一半是直接切成24至28片,立即放進攝氏零下80度的冰箱冷凍保存,目前「台灣腦庫」總共有3個冷凍保存冰箱,總計可存放150至180個大腦相關組織。

李立仁表示,未來希望全國北、中、南、東都可以成立腦庫,現在台灣腦庫成立後,將會積極推廣,期盼一年捐贈者可達10人,讓腦科學研究蓬勃發展。

台灣腦庫協會常務監事李立仁持切腦器械,說明大腦組織如何切開、儲存。(記者沈能元/...
台灣腦庫協會常務監事李立仁持切腦器械,說明大腦組織如何切開、儲存。(記者沈能元/攝影)

檢測 醫學 澳洲

上一則

研究:現場觀看運動比賽 有助增加幸福感、減少孤獨感

下一則

52歲婦健檢報告「紅通通」還不吃藥 醫師火大再聽下句話瞬間感動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