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史島市議員提案籲設特別工作組 嚴打霸房現象

劉醇逸等議員連署 促擴大紐約皇后區公車快線

洛城新語/美國職場不必要的中國特色

洛城新語
洛城新語

近期,有一則報導很有意思,一名比佛利醫院的伊拉克裔醫生狀告醫院對其報復和歧視,起因是一場手術中,其他三位護士及技工全程講中文,他在提醒其中一名護士不要在手術中講中文後,被指責是「歧視」。對於該事件中三名華裔醫護人員講中文的習慣,華人「懂的都懂」,如果一個場合中華人居多數,大家就更習慣用中文。但在一些工作場合中,這一習慣其實有不妥。

這名狀告醫院的醫師名叫Dr. Ihsan Shamaan。2020年11月,Shamaan醫師進行了一場疝氣手術,在場的還有其他三位亞裔面孔的護士、技師和麻醉師。當醫師要求護士去取紗布時,這名護士竟與技師用中文溝通起來,來來回回都沒能拿對醫師需要的紗布。在手術當中這三人時不時用中文互相溝通。

Shamaan醫師對此表示不滿,理由是手術中講不必要的英語之外的語言,會干擾他手術。因此對這名護士提出不要說中文的要求,後來卻被護士長告知這是「歧視」行為。

雖然這是Shamaan醫師遞交給法院的訴狀,是其一面之詞,但公共場合或工作場合華人之間相互講中文,確實是很常見的現象。例如在華人超市,餐館,當員工和顧客都是華人時,如果中文是雙方的第一語言,或是雙方英文都不好時,當然沒必要講英文。

不過以上案例有所區別。手術是很嚴肅的工作場合,更何況手術的主要參與醫師只講英文,不懂中文。如果其他華裔員工之間相互講中文,不但是忽視其他不講中文的醫師及不禮貌的行為,還可能導致手術進展不順利。在類似這種的工作場合中,即便華人占多數,講英文是最基本的職業素養,體現的是醫護的專業性。

在美國謀生的華人,要懂得「入鄉隨俗」,尊重美國職場文化。雖然美國人以不嘲笑其他族裔的英文水平為基本素質,但我們華裔積極提升英文水平,起碼做到職場英文溝通無障礙,可以贏得其他同事的尊重。以上案例中護士不講英文,也許正是英文水平不到位。

其實不僅是講中文的習慣,其他一些華人特有的習慣也要「因地制宜」地改變,例如逢年過節給上級送禮,可以變成寄送卡片送祝福,過節給客戶送平價但心意滿滿的小禮物也是不錯的選擇。再例如中國企業加班文化來了美國,就要按照法律,讓加班員工得到合法的補償。

手術 華人超市 歧視

上一則

2022年歐洲風雲車刷新吉尼斯世界紀錄 Kia EV6首戰告捷

下一則

南加州北一女校友會 老少三代春節聯歡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