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市售牛奶2成含禽流感病毒片段 FDA:不會構成危險

緊急逃生梯空中脫落 達美航空客機緊急折返

不再是富人遊戲… 跨國養娃 中產階級新時尚

孩子在泰國有充足的機會接觸大自然。(取材自澎湃新聞/一條提供)
孩子在泰國有充足的機會接觸大自然。(取材自澎湃新聞/一條提供)

近兩年,跨國育兒成為中產的新時尚,與傳統不同的是,擇校已從美國、英國、加拿大,改到學費便宜、性別友善的芬蘭、自然資源豐富的泰國等較冷門國家;家庭結構上,有家長和孩子一起出國念書拿學簽;有全家游牧教育,使用彈性的簽證組合在不同國家流動。

跨國育兒不再是富人遊戲,澎湃新聞引述自媒體「一條」報導,中產階級討論跨國育兒熱潮時,關注的不只是經濟壓力,還有孩子能獲得怎樣不同的教育選擇和人生體驗,以及當遭遇階層和生活水準降級,成年人如何自我成長,不成為孩子的附庸。

史新紅在修水管。(取材自澎湃新聞/一條提供)
史新紅在修水管。(取材自澎湃新聞/一條提供)

●北京老闆 變加國水管工

史新紅,1974年生,現居加拿大安大略省,水管工。

史新紅一家在安省的一個小城市倫敦村生活七年多了,剛來的時候沒什麼華人,這幾年來的中產階級家庭越來越多。他建了一個安省陪讀家長的群,好幾百人,大家分享的感受都是困難比以前多,落差感很大。加拿大移民政策一直在收緊,經濟不太好,就業率不高,通貨膨脹太厲害了,比他來的時候起碼翻了一倍。

他原本在北京開公司,想讓孩子接受歐美的教育體系,選這個小城市,原因是和美國相比,加拿大整體便宜些,這裡消費水準就更低。「我們不想去華人家長扎堆的地方,這不又捲起來了嗎?要攀比,給孩子報這個班、那個班。」

他說,原是太太先陪孩子在加拿大讀九年級,當時孩子叛逆期,跟她對著幹。他只好把公司關了來做陪讀爸爸,太太回老家照顧父母,上面還有養老壓力,不能兩個人都走掉。

史新紅到加拿大的時候已經43歲,大學學的那點英文早就忘了。孩子一開始不適應,英文成績只有五、六十分,他就去上語言學校,每次考試成績都給孩子看,後來孩子也慢慢進步。

讀完一年語言學校,他又去上了一所類似大專的學校,第一年學水管,第二年學電工。他說,第一次發現自己動手能力很強,以前不知道自己這麼厲害。

他的計畫是拿幾年學簽,再拿工簽,最後拿永居。選專業之前就得倒推,能不能找到全職工作,薪水夠不夠養活一家人。他發現這裡沒有華人水電工,房子都是木頭和石膏板,水管一破房子一泡就完了。但本地人上門,就算什麼都不修就看看,也要收100加元(約74美元)的上門費,5點以後就下班了,得支付近兩倍工資,假日根本找不著人。

老師鼓勵他成立水管工公司,史新紅於是成了藍領階級。他表示,吃的苦太多了,主下水道一打開,排泄物從頭淋到尾,冬天在戶外做水管,低溫下,五分鐘手就凍僵了,還得繼續。有時候會想,要在北京的話怎麼可能要做這樣的體力活。「但這裡沒有職業歧視,做工人挺受人尊敬的,有技術的藍領收入比很多白領還高,我出幾天遠門,倫敦村很多華人都急了,問我什麼時候回去。」

史新紅的孩子被滑鐵盧大學數學系錄取,已經搬出去獨立生活,家裡就剩他一個人,除了工作,他就在院子裡種花種菜。「在這裡,國內的社會關係、階級、經驗都要清零。但我對事情判斷力、學習能力,那些經驗是清不掉的,所以我會更理智,規畫自己未來的路該怎麼走,更知道自己內心真正的追求。」

李梓新一家,他和兒子女兒都在英國讀書,妻子一人陪讀。(取材自澎湃新聞/一條提供)
李梓新一家,他和兒子女兒都在英國讀書,妻子一人陪讀。(取材自澎湃新聞/一條提供)

●滬創業者 全家居遊英國

李梓新,1979年生,現居英國倫敦,「三明治」創始人。

十幾年前,李梓新在英國UCL讀碩士,後來在上海創辦「三明治」,全家一直實踐「居遊」的生活方式,上海、汕頭、北京、廣州、香港、英國,拖家帶口搬了20次家。

李梓新2019年和太太帶著兒子和女兒到英國。現在一家四口人有三個人在讀書,太太一人陪讀。兒子在高中最後一年,已經被美國柏克萊音樂學院錄取,小女兒讀英國小學三年級,他自己在UEA讀創意寫作的研究生。

他在倫敦看到很多家長仍然在用一種陳舊的爬樓梯的方式,想爬進英國社會的階級。李梓新表示,兒子上的高中排100多名,他們不覺得教育品質有太大的差別,兒子挺喜歡自己的學校,從容不迫,那裡人淳樸,也不妨礙他喜歡音樂。太太過生日,兒子會寫一首採樣自己身體各部位的聲音,混音成一首歌給媽媽,他我會感覺到真正的生命的創造。

李梓新指出,孩子總歸不會沒書讀,在低齡的階段去探索,更多是從培養他們的角度,接受多元文化,有一些別的經驗。他認為,孩子在一定的階段,兩、三年移動一下,對他們的成長沒太大影響,甚至有好處。

李梓新太太小遊和女兒在書店。(取材自澎湃新聞/一條提供)
李梓新太太小遊和女兒在書店。(取材自澎湃新聞/一條提供)

李梓新說,他們家沒有以拿到永居為目標,他的學簽畢業後還能留兩年,兒子去美國讀大學,他們沒有考慮太久遠的事,兩、三年過後,可能又有了流動的契機,去探索其他地方,未嘗不是好事。現在英國的簽證政策越來越不友好,但他覺得其他國家,整體簽證政策還是在變得友好的。

他有想過,50歲可以去申請泰國的退休簽,或是去馬來西亞的銀行存點錢,也可以有簽證。「生活就是學習,對我們這個家庭來說,大人的自我學習跟孩子的教育,兩者之間能否有一定程度的統合,不一定有標準答案,游牧的理念只是一種嘗試。」

宋立勵和兒子合影。(取材自澎湃新聞/一條提供)
宋立勵和兒子合影。(取材自澎湃新聞/一條提供)

●深圳媽媽 泰國陪讀

宋立勵,1984年生,現居泰國曼谷,目前是全職陪讀媽媽。

宋立勵說,沒娃的時候就有出國上學的打算,後來看到清邁的夏令營,了解到泰國的國際學校很不錯,價格和國內的差不多,入學手續和簽證都很好辦。2020年9月,她和孩子從深圳到曼谷。

剛開始,孩子的融入上,出過短暫的問題。三歲在幼稚園,老師反映他在班上打人。其實是他的壓力反應,班上只有他一個中國小孩,當時有疫情的背景,幾個歐美小孩排斥他,產生了矛盾。但孩子的適應力非常強,慢慢就好了。

現在,七歲的娃每天2點半就放學了,有很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放學那麼早,宋立勵給他安排不少「活」,孩子上過足球、籃球、鋼琴、滑板、摺紙、象棋,想學就去學,不想學就換一個。

她跟他說,深圳的小朋友6點放學,回家還要寫作業,孩子覺得不可思議,沒辦法想像天黑了才回家的感覺。

宋立勵指出,泰國的自然環境很好,去自然學校或是夏令營也很方便。平常母子兩人就逛農場,大人喝咖啡,孩子在溪水裡玩,釋放天性。生活的氛圍是輕鬆的,不急不慢。孩子在這個年紀有很多玩的時間,有很多機會嘗試喜歡的東西,本地人也非常友好,曼谷又是一個國際化城市,可以接觸各種各樣的人,感受多元文化的融合,這些豐富的體驗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是沒辦法取代的。

宋立勵表示,她與先生屬於普通的家庭,一個辭職陪讀,一個在國內搬磚。經濟上面有壓力,應付個學費還是可以的。生活上是租房子住,月租7500元人民幣(約1044美元)。她算過日常開銷,和在深圳基本上持平,不過也一直在漲。

她認為,泰國不是移民國家,這個簽證在這裡不能工作,也沒辦法把它轉換成永居。雖然有其他辦法留下來,但她從一開始沒想在這裡定居,大概率還是會等孩子大一點就回國。

泰國 簽證 加拿大

上一則

中國發布外籍來華人員支付指南 銀行開戶等更方便

下一則

歐洲6國免簽 首批旅客抵華大讚便捷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