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撐不到2個月 全球首例基改豬腎移植患者身亡

舊金山「台灣文化節」湧萬人同樂 名廚展示台味美食

戈壁種電 「長出」一片片「藍色」森林 風沙變少羊變多

鄂爾多斯市達拉特太陽能基地。(新華社)
鄂爾多斯市達拉特太陽能基地。(新華社)

青海、新疆廣闊的戈壁近年「長出」一片片「藍色」森林,上千萬片太陽能板改變了「風吹石頭跑」的蒼涼;除了綠電,太陽能板的「庇護」也減少風沙、增加土壤濕度,讓荒灘長草進而吸引牧羊人帶著羊隻進駐,戈壁種電,陽光生金,改善當地生態環境與人居環境。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以西的地區曾一度被廣闊的戈壁沙漠所覆蓋,長期受到風沙困擾。這裡平均海拔約2920米,白天陽光普照長達八小時。乾燥、貧氧、土地貧瘠等生態問題一直困擾著當地。如今,在共和縣的塔拉灘,已有超過700萬塊深藍色太陽能(光伏)板在綠色草甸上展開,昔日「風吹石頭跑」的蒼涼景象已不復存在。

★荒灘 蛻變太陽能海

中新社報導,這裡有榮獲金氏世界紀錄的最大裝機容量水光互補發電站—龍羊峽水光互補發電站,還有最大裝機容量的太陽能發電園區—青海海南州太陽能產業園區,讓曾經寸草難生的荒灘蛻變成如今的「太陽能海」。

報導稱,青海海南州太陽能產業園區內的太陽能電站,在發電效率和運維管理上面臨著多重挑戰。一方面,發電業務仰仗大自然,即使是晴朗的日子,也受到太陽角度、雲層遮擋和樹蔭的影響,導致發電量波動。另一方面,電站規模巨大、設備眾多、地理位置偏遠等因素導致運維工作量極大,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力資源。

數字技術應用,成為提升效率的關鍵;數字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的融合可以提高太陽能電站的穩定性,增加發電量,並簡化併網流程,有助於新能源快速普及。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表示,數字技術大有用武之地,在新能源的生產領域,太陽能、風電融合數字技術,可有效降低工程和維護成本,提升發電效率,助力新能源的規模化開發應用。

新疆國家電投洛浦縣太陽能發電項目。(新華社)
新疆國家電投洛浦縣太陽能發電項目。(新華社)

★綠電+生態+民生 三贏

青海海南州太陽能產業園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太陽能逆變器中植入AI(人工智能)算法,AI能根據雲遮擋和雲層移動等情況,計算出支架的最佳轉動角度,這一創新提高了1.5%的發電量。同時,無人機和AI圖像識別技術也被引入電站運維中,實現智能巡檢,將原本近兩個月的巡檢時間縮短至僅需兩天,既提高運維效率,也確保發電性能的穩定。

受數字技術加持的太陽能電站同時改善生態環境,目前在每塊太陽能板的「庇護」下,風沙帶來的影響已經大大減少,其中太陽能園區的土壤濕度增加32%,平均風速降低41.2%,空氣濕度增加2.1%。

這些改善也吸引著曾經因缺乏優質牧草而離開的牧羊人重返故土,兼具發電和生態養殖的創新模式,實現「綠電+生態+民生」三贏。

青海共和縣塔拉灘華能青海公司太陽能電站內的羊群。(新華社)
青海共和縣塔拉灘華能青海公司太陽能電站內的羊群。(新華社)

★板上發電 板下牧羊

據「光伏」網站報導,茫茫戈壁荒灘、寸草不生,是塔拉灘給人留下的印象,隨著太陽能發電的興起,「借光」聚能的塔拉灘換了模樣。

在塔拉灘深處,曾經只有一樣東西無處不在,那就是漫天的黃沙;「進了塔拉灘,汽車三點頭;出了塔拉灘,汽車把頭搖」,這是20多年前過往司機常掛在嘴邊的順口溜,說的是穿越沙化嚴重的塔拉灘時,車顛得厲害,風沙一吹還能把汽車打成「麻子臉」。

改變始於2011年。這一年,國家電投集團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到塔拉灘,開始利用荒漠化土地建設太陽能發電園區。

儘管98.5%的面積都是沙化土地,但塔拉灘地勢平坦,且光能資源豐富,年均日照時間近3000小時,適合大面積建設太陽能電站。然而,在塔拉灘開工動土,絕非易事。

「當我好不容易來到塔拉灘時,心裡真有點發怵。地上全是黃沙,僅有一些零星的麻黃草,一陣大風過來,塵土飛揚,吹得人滿嘴都是沙土。」黃河水電公司新能源建設分公司副總經理王倫至今清楚記得,第一次到塔拉灘踏勘時的場景。

除了黃沙蔽日,高海拔的工作環境也令項目人員苦不堪言。「這裡平均海拔接近3000米,氧氣含量是平原地帶的64%。」王倫回憶,項目伊始,由於參建人員只能住在臨時搭設的帳篷內,飲食質量、休息條件都比較差,現場調試工作進展緩慢。

雖然困難重重,但項目團隊並未退縮,反而創新提出基地式規畫,樹立生態保護優先的理念。既要科學施工,更要綠色施工,「架設電塔時,為保護植被,我們在地面鋪棕墊,作業也靠人拉肩扛。」一名工程師指著一棵不足一人高的樹,「施工時本來要伐掉,但想到高原上長棵樹不容易,我們把它移植到旁邊。」施工過程中,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

如今,已建成345平方公里的太陽能園區為戈壁荒灘披上一件「防曬衣」,在一個個太陽能板「庇護」下,昔日荒灘變成草原牧場,如珍珠般散落的羊兒在園區內覓食,成為當地獨特一景。

「自從太陽能板一排排搭起來,風沙不僅小很多,草長起來也可以養羊。」49歲的多苟杰住在距離塔拉灘十多公里遠的鐵蓋鄉,平時基本靠放牧為生。

誠如多苟杰所言,有了太陽能板覆蓋,地表蒸發量大幅度減少,水分留住,牧草也得以恢復生長。「數據表明,光伏板的鋪設,減少風對植被的影響,而且清洗光伏板的水會下滲至地表,對草地有一定滋養作用。」黃河水電公司的工作人員說。

在太陽能板的遮蔽下,草長起來了,草雜亂生長遮住太陽能板,降低發電的轉化率,冬天還存在火災隱患;「與其花錢雇人割草,不如讓牧民來放羊」,為此,園區邀請周邊村民進入園區養起「太陽能羊」。

為了讓羊兒能暢通無阻食草,工作人員將太陽能組件離地間隙從原來的50厘米升至120厘米,拓寬羊群的「綠色通道」,實現「板上發電、板下牧羊」。

新疆和田地區洛浦縣太陽能發電站工作人員在高溫天氣下巡檢設備。(中新社)
新疆和田地區洛浦縣太陽能發電站工作人員在高溫天氣下巡檢設備。(中新社)

●和田最大太陽能電站 年減碳33萬噸

距離新疆和田地區洛浦縣20公里處的國家電投洛浦太陽能電站,藍色電板在陽光下散發微光,一望無際的戈壁灘上彷彿「長」出一片藍森林。「四季看新疆」主題採訪團的採訪車,在太陽能板方陣裡穿行,「車行十幾分鐘,只看到電站不到十分之一的區域」、「我去過很多太陽能電站,這麼大規模的還是第一次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CGTN英語記者鄭松武說。

新疆日報報導,洛浦太陽能電站的場址選在荒漠戈壁灘,缺水、土質沙化,不適合種植農作物。2021年,國家電投洛浦縣200兆瓦太陽能發電項目落戶這裡,開始在戈壁上「種電」,用陽光「生金」。

國家電投洛浦縣200兆瓦太陽能發電項目,是和田地區投產單體最大的新能源發電項目;「與燃煤電廠相比,我們這個太陽能電站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3萬噸,按照1棵樹每年可吸收並儲存18千克二氧化碳換算,相當於種了至少1700萬棵樹。」國家電投新疆能源化工和田有限公司洛浦電站站長田舉雄說。

200兆瓦太陽能發電項目不遠處,國家電投實施的400兆瓦太陽能發電項目二期工程施工已進入尾聲,周圍近1.5萬畝的戈壁灘都將被太陽能電板陣列覆蓋;「項目在調整能源結構往綠色低碳方向發展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田舉雄說。

新疆地域遼闊、風光資源豐富,是國家大型清潔能源基地,「我相信不遠的未來,新能源產業一定會成為除旅遊之外,新疆的又一張金名片。」鄭武松說。

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區為何深受風電太陽能「青睞」?科技日報報導,「這類地區面積廣闊,風能太陽能資源富集,技術可開發量占全國的60%以上,適合開發建設風光大基地。」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周強說。

周強認為,除充分發揮這些地區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受土地利用影響小的優勢,還能在該類地區探索開展風電太陽能治沙、防風、固草,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構建新能源發電、生態修復、荒漠治理等多位一體循環發展模式。

專家表示,在西部荒漠地區,探索上述循環發展模式可提高土地綜合利用效率,助力土地沙漠化的治理,讓荒漠化土地變身新能源「藍海」,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

青海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太陽能產業園的一家太陽能電站,工作人員準備駕駛車輛清潔太陽...
青海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太陽能產業園的一家太陽能電站,工作人員準備駕駛車輛清潔太陽能板。(新華社)

新疆 庇護 AI

上一則

中國首位染疫明星 「浪姐」金莎確診 工作人員證實

下一則

油麻地中華書局耀百年 港人精神家園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