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2024矽谷指數報告出爐 亞裔買房實力強

日本正露丸檢測報告造假30年 製藥商遭勒令停產

31歲北漂程序員玩「數藏」賠光父母50萬 只好全年無休送外賣

NFT數位收藏品資料圖片。(取材自紅星新聞/視覺中國圖)
NFT數位收藏品資料圖片。(取材自紅星新聞/視覺中國圖)

2022年是數位藏品平台發展迅速的一年,這一年中國湧現了上千家平台。註冊一個帳號、手機號碼驗證,再綁定銀行卡,玩家就可以在平台直接買賣虛擬圖片。然而這樣的「投機遊戲」容易讓玩家暴富,又瞬間暴跌。一名31歲程式設計師玩家不僅將父母50萬(人民幣,下同,約7萬美元)積蓄變電子垃圾,還欠下10幾萬外債,只好送外賣還債,他說,「現在基本上能不穿就不穿,能少吃就少吃」。

紅星新聞報導,31歲的程式設計師張暉,在北京當「碼農」,北漂了12年。他在一款名為「十八」的數藏平台上,將整個家庭兩代50萬的積蓄打水漂,還欠下10幾萬外債,這些錢相當於張暉50個月的薪水。張暉父母攢了多年的存款,在農村的母親不敢把錢放在手機銀行,想著放在他手上安全,最後卻都成了不值錢的圖片。

張暉第一次接觸十八數藏平台,是在2022年10月。在十八數藏,張暉第一次買的藏品是一張畢卡索圖,這張圖讓他獲得了空投和優先購資格,再花100元,他就能低價得到第二張畢卡索圖。圖片漲到1萬時,張暉覺得高點了,決定拋出。三、四天後,這張圖片被炒到1.5萬。衝擊感向張暉襲來,他懊惱賣早了,整整少賺了5000元。

「屬於我的機會終於來了。」張暉抱著幻想。隨後,他開始大幅買進虛擬圖片。張暉以「押寶」形容自己當時的賭徒心態:只要買到低價圖片,就等於撿到寶了,坐等平台對它做活動。「例如,我買了20張低價圖片,就是押這20張裡有10張出活動,我就會賺錢,再賣掉剩下的」。

「圖片一買入,隔夜就翻倍,甚至是以萬為單位在翻倍。錢來得太容易了,而且來得毫無根據。」密集的飛漲,給張暉等數藏玩家營造出「遍地是黃金」的錯覺。

透過活動干預價格,是許多數藏平台炒作二級交易市場的玩法。許多玩家普遍反映,圖片是否漲價,全在於平台是否針對某張圖片做活動。張暉也察覺出了不對勁,但還是決定繼續買進。每個月一發工資,他全投進十八數藏,甚至想辦法從其他地方弄錢。2022年底,張暉已經虧損了20多萬,他唯一的想法是把虧損的再賺回來。這時候,平台顯示已有藏品炒到18.5萬,全平台流通市值14.48億元。

2022年底平台顯示已有藏品炒到18.5萬。(取材自紅星新聞)
2022年底平台顯示已有藏品炒到18.5萬。(取材自紅星新聞)

據報導,業界人士介紹,「數位收藏淪為一場擊鼓傳花的投機遊戲,就看誰跑得快了。」許多數藏平台都是「老鼠倉」發售,即平台自己發行、買入,不斷高價拉升市場行情,偶爾給玩家放點「福利」,吸納更多資金,造成交易火爆的現象,最後二級市場收割或跑路。

沒虧錢前,張暉沉浸在暴富的美夢中,看著收藏的錢翻了幾番。那時他看不起送外送賺的小錢。去年7月,債務纏身的張暉註冊了美團眾包,還跑起了山姆超市,周末送外賣,工作日上班,基本上全年無休,「現在基本上能不穿就不穿,能少吃就少吃」。

近一年,張暉等人多次趕赴十八數藏所屬公司在北京的註冊地和實際辦公地,均不見十八數藏相關工作人員的人影。他們多次報警,「警方說只是疑似詐騙,沒有確鑿的證據」。

十八數藏的李姓法務稱,目前數位藏品產業的法律法規較為滯後,公司已盡量出台了一些合規措施,如限制最低年齡為21歲,限制藏品最高價,防止炒作。李稱,平台也設有風險提示,「明知有風險,他(用戶)還在繼續玩,我們也沒法管控,只能是提示,做好自己的合規義務」。

十八數藏平台介面。(取材自紅星新聞)
十八數藏平台介面。(取材自紅星新聞)

畢卡索 家暴 福利

上一則

聯合國報告員:23條控罪含糊、不符人權 促港府檢視

下一則

豪門7旬鬱妻涉殺8旬夫後自殘 今年第3起老護老悲劇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