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世說新聞╱棍棒爆竹進校園 學生頭破血流訴求為何?

5/25舊金山台灣日 黃仁勳將登上職棒大聯盟

旅遊/羅馬尼亞 探吸血鬼城堡

西奧塞古做最後一次講演的革命廣場。(圖╱作者提供)
西奧塞古做最後一次講演的革命廣場。(圖╱作者提供)

羅馬尼亞處女行,徹底改變了我固有的印象,本以為羅馬尼亞是社會主義國家,與中國相似,自踏上羅馬尼亞國土始,看到了一個與想像完全不同的國度。

布加勒斯特市內的雅典娜神殿。(圖╱作者提供)
布加勒斯特市內的雅典娜神殿。(圖╱作者提供)

羅馬尼亞人十分歐洲,本是羅馬人的後裔,在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就有了人類的活動,羅馬尼亞人的祖先為達契亞人,西元100年時歸入羅馬帝國。1881年羅馬尼亞王國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戰加入協約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與德義日同盟,直到戰爭後期反轉加入同盟國,在蘇聯的影響下,推翻君主制,1947年底成立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由共產黨執政。1965年西奧塞古(Ceausescu)當選總書記,執政前期與蘇聯保持距離,大力發展經濟,後期實行獨裁,1989年底被推翻,羅馬尼亞從此變為社會民主主義國家,千禧年後加入了北約和歐盟,它是巴爾幹半島上領土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

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農村博物館內的木教堂。(圖╱作者提供)
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農村博物館內的木教堂。(圖╱作者提供)

我們到達首都布加勒斯特後,第一個景點是農村露天博物館,走進一座像公園似的博物館,有些困惑,參觀過各種博物館,但農村博物館還是首次。雖說是農村,卻與皇家息息相關。博物館由羅馬尼亞著名的花花公子國王卡羅爾二世建立,這位國王生性風流,當王儲時即不斷私奔,1927年老國王去世時因對風流兒子失望,立六歲孫執政,1930年風流兒子改邪歸正後接任國王,在任期間於1936年建立該博物館,將散落在羅馬尼亞農村的特色房舍、教堂和作坊搬遷至此,用以弘揚羅馬尼亞傳統文化。這位風流國王1940年被希特勒趕下台,他剛滿19歲的兒子重新執政。小國王當政7年,雖無建樹,但卻是少有能與希特勒和史達林握手言歡、共飲咖啡的人,小國王1947年下台後移居瑞士,96歲壽終正寢。

羅馬尼亞國民議會宮。(圖╱作者提供)
羅馬尼亞國民議會宮。(圖╱作者提供)

羅馬尼亞古老農舍多為木屋草篷,風車、磨坊、水井均為木製,與俄羅斯的農舍甚為相似,園中的木教堂是博物館的標竿,細長高聳的教堂尖頂搬來實屬不易。園內道旁設有售貨攤,賣手工品和農作物,進門需購票,不知當地人是否會來此採購?遊客稀少。

布加勒斯特是歐洲第六大城市,建築歐化,街道整潔,市內的雅典娜神廟非常漂亮。令我感觸良多的是革命廣場,那裡是1989年羅馬尼亞革命發生地,亦是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所在地,我看到西奧塞古最後一次講話的陽台,陽台後面的半扇門敞開著。

1989年12月21日西奧塞古在這裡對10萬民眾發表演講,隨後在25日夫妻倆被臨時組建的軍事法庭審判20分鐘後判決死刑,立即執行;3名士兵用AK47步槍掃射,120發子彈打在他們身上,屍體慘不忍睹。後來這個軍事法庭受到質疑,曾經的羅馬尼亞總統夫婦亦成為羅馬尼亞最後的死刑犯,從1990年起,羅馬尼亞取締死刑。站在當年的人民宮前,我心情沉重,曾經權傾一時、風光無限的總統夫婦最後如此下場,真不如我們平頭百姓一生平淡,終生平安。

我們沿著滿是噴泉的統一大道(原名為社會主義大道)走到底,大名鼎鼎的羅馬尼亞國民議會宮就在正前方,這個被譽為世界第一大民用建築議會的大廈,占地33萬平方米,高84米,是西奧塞古執政期間的產物,1984年奠基,1989年西奧塞古被處死時已耗資20億美元,才初見雛形。當時有人建議炸掉,不留西奧塞古的任何功績在世,幾經討論後還是決定集資完成,我們今天才得以看到如此龐大的議會大廈。

這座建築從設計到施工全部由羅馬尼亞人自行完成,議會四周還有配套設施,恢弘大氣,理應視為羅馬尼亞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

傍晚到布加勒斯特老街溜達,古老建築裡坐落眾多餐館,休閒民眾、美麗姑娘、街頭藝人、穿城而過的河水將天上的彩雲納入水中,一片祥和富足,這就是社會民主主義羅馬尼亞的現狀。都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那天晚上我們的晚餐打破了這句諺語。

●派勒斯城堡宮殿

距首都布加勒斯特以北130公里處,有個美麗的小城錫納亞,那裡有座建於1873-1914間的城堡,城堡內有168間房,新文藝復興風格,被稱為歐洲20世紀最現代化的城堡宮殿。其外部像童話世界,內部奢侈華麗,尤其木雕裝飾堪稱一絕,亦是羅馬尼亞第一座擁有中央供暖系統、中央吸塵器和電梯的建築,遊人來此主要為參觀該宮殿,它原是羅馬尼亞第一任國王卡羅爾的夏宮。

錫納亞小城風光無限,我們去時遊人如織,餐廳林立,沿緩緩山坡而上,一幢幢特立獨行的建築耀眼醒目,不同的形狀,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大小,伴隨著我們走到路盡頭,突然一座龐然大物展現眼前,它就是赫赫有名的派勒斯城堡宮殿。

走進城堡,宮殿內院牆壁的裝飾讓人耳目一新,除了複雜的木雕外,還有生動的壁畫。邁進大門,大廳裝飾彙集了德國和義大利新文藝復興、新巴洛克風格、洛可可帝國、東方帝國和1900年風格元素,彩繪玻璃天花板下的鑲嵌木雕豐富得令人眼花繚亂,像進入木雕博物館,每一部分都堪稱頂級藝術品。

國王卡羅爾一世和皇后伊莉莎白的漢白玉雕像在深深的木製宮殿中格外突出;宮殿陳設的各種武器多到咋舌,每個房間都美輪美奐,無論是牆壁、地板和天花板,還是家具、擺設和繪畫都是無價之寶,好在允許拍照,這些照片都是我的珍貴留念,今天翻看還是驚訝不已。若說中國的故宮以規模取勝,這座羅馬尼亞國王的夏宮,則以精美絕倫留史。到羅馬尼亞一定不能錯過派勒斯城堡宮殿。

羅馬尼亞國王夏宮派勒斯城堡宮殿。(圖╱作者提供)
羅馬尼亞國王夏宮派勒斯城堡宮殿。(圖╱作者提供)
派勒斯城堡宮殿中的餐廳。(圖╱作者提供)
派勒斯城堡宮殿中的餐廳。(圖╱作者提供)

●布朗城堡

全世界幾乎人人都知道吸血鬼的故事,但我卻是第一次知道吸血鬼原形《德古拉》一書的作者布拉姆‧斯托克,是在參觀了羅馬尼亞的布朗城堡後產生靈感,寫出了傳世之作《吸血鬼》。據說這位愛爾蘭作家斯托克一直想寫部恐怖小說,但苦於找不到靈感,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日子,他獨自一人參觀了這座城堡,靈感突至,於1897年發表了小說《吸血鬼德古拉》,從此各種吸血鬼故事大行其道,影視作品接連不斷,使得這座城堡名聲大噪,引來無數遊客和德古拉的粉絲到此膜拜。

德古拉城堡與派勒斯城堡天壤之別,同為木製城堡,一個華麗無比,一個陰森簡樸,德古拉城堡室內牆壁全部白色,房間窄小,家具樸實,曲曲彎彎的房間讓我聯想到加州的鬼屋。

布朗城堡始建於1377年,原為匈牙利的軍事要塞,1406年交予羅馬尼亞公國,1920年贈與羅馬尼亞王后瑪麗,1948年歸國家所有,1956年對外開放。城堡建在山包上,地勢險要,居高臨下,城堡內有四個角樓,由走廊相連,走廊牆上布滿射擊孔,以防外敵入侵。城堡如今成為歷史藝術博物館,裡面陳列著深受羅馬尼亞人民愛戴的瑪麗王后的照片、雕像、皇冠、衣物、家具和鋼琴,還有各種古代武器和盔甲及刑具木樁椅。遊走在高低不平的一個個小房間中,雖無恐懼感 ,卻有些憋氣,幸虧從城堡視窗可以瞭望山區的紛華秋色,也算拾遺補缺。

布朗城堡。(圖╱作者提供)
布朗城堡。(圖╱作者提供)

●裴多菲戰亡地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這首裴多菲(Petofi Sandor)著名的自由與愛情詩,在我們這一代人中,幾乎人人朗朗上口,對裴多菲的認識與熱愛大多基於此詩,我無意間來到了這位偉大詩人的戰死之地——羅馬尼亞的阿爾卑斯蒂小村,參觀了建在那裡的裴多菲博物館。由於訪客少,館長特為我們從家中趕來開門,並贈送我們每人一張裴多菲的明信片。博物館不大,裡面展現了裴多菲豐富多彩而短暫輝煌的一生,當瞭解了這位革命戰士、詩人的事蹟後,站在博物館花園中他的墓碑前,肅然起敬。我在博物館的留言簿上,用中文引用他的自由詩後寫道:「這首詩讓中國人民認識了您,今天在這裡看到您的最後歸宿地,心潮澎湃,更加敬仰您,愛戴您。」如果裴多菲在天有靈,也算轉達了中國人對他的崇敬之情。

1849年7月31日,裴多菲在這裡跟隨一支300人的騎兵隊出發,與數千的敵人作戰,全軍陣亡,他被敵軍的長矛刺入胸膛壯烈犧牲。這次戰鬥他本可以不參加,當時視他如子的將軍明令禁止他出征,但一腔熱血的裴多菲偷偷跟隨部隊而去,他犧牲時年僅26歲。對於如此才華橫溢的匈牙利民族文學奠基人、愛國詩人和英雄,他的英年早逝令人們難以接受,廣傳他在此戰役中失蹤。

裴多菲去世時留下22歲的美麗妻子和1歲半的幼子。他在短暫的一生中創作了800多首抒情詩,8部長篇敍事詩,80多萬字的小說、政論、戲劇和遊記,至今顯少有人超越。他的「民族之歌」是匈牙利的非正式國歌,我認真拜讀後,覺得田漢先生創作義勇軍進行曲時一定受到民族之歌的啟迪。

裴多菲博物館院內的詩人雕像。(圖╱作者提供)
裴多菲博物館院內的詩人雕像。(圖╱作者提供)

●千眼之城錫比烏

位於羅馬尼亞中心地的錫比烏,是個美麗小城,1190年由德國人建造,17世紀成為東西歐交流中轉站。隨著城市日益繁華。2007年當選為歐洲文化之都,變成旅遊熱地。那裡保留著許多中古時代的景觀和防禦建築。我們清晨漫步城中,神清氣爽,看到一隊小學生在廣場等待進入錫比烏國際電影節臨時搭建的白色帳篷中參觀。廣場周圍的建築十分中世紀,許多屋頂上的氣窗都設計成眼睛形狀,這些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有的獨眼,有的二隻眼、三隻眼、四隻眼、五隻眼,在一幢幢紅色的大屋頂上無時無刻地注視著你,讓人頓生敬畏,自言千萬不能做壞事,我想錫比烏的犯罪率可能較低。

這些眼睛屋多建於一戰前,那時這裡80%的人口是德國人,眼睛屋是日爾曼民族的建築特色。現在德國人已很少,但德國人留下的眼睛屋卻成為繁榮當地旅遊的特色,許多人到此就是要一睹千眼之城的芳容。

千眼之城錫比烏。(圖╱作者提供)
千眼之城錫比烏。(圖╱作者提供)
千眼之城錫比烏。(圖╱作者提供)
千眼之城錫比烏。(圖╱作者提供)

●阿爾巴尤利亞

阿爾巴尤利亞(Alba Iulia)古城是歐洲最大的星形防禦古城,我們到達時正中午,抬頭藍天白雲,俯視紅磚城牆,沿著簇新的橋廊走入城堡,一座黃色的鐘樓迎面而立,穿過鐘樓下的門洞,眼前一亮,綠色的草坪,正中一座黃色外牆的教堂,兩旁是黃色的二層羅馬長廊,清新美麗脫俗,令人心悅,米哈伊的褐色騎馬雕像立在院中。

阿爾巴尤利亞古城是歐洲最大的星形防禦古城。(圖╱作者提供)
阿爾巴尤利亞古城是歐洲最大的星形防禦古城。(圖╱作者提供)
阿爾巴尤利亞古老的吊城門。(圖╱作者提供)
阿爾巴尤利亞古老的吊城門。(圖╱作者提供)

勇敢的米哈伊生於1593年,死於1601年,他在1600一年之內統一了羅馬尼亞的大小公國,統一了文字貨幣,奠定了羅馬尼亞的疆域和民族共同感,將阿爾巴尤利亞定為首都,米哈伊是羅馬尼亞的英雄,這座七邊形城堡則成為羅馬尼亞統一的象徵。城堡雖然修復一新,但仍能嗅到古老的歷史痕跡,尤其是在城堡的後門可以看到以植物勾畫的七星城堡圖案,及古老的吊城門,門上立有卡羅六世皇帝的騎馬雕像。

阿爾巴尤利亞古城是歐洲最大的星形防禦古城。(圖╱作者提供)
阿爾巴尤利亞古城是歐洲最大的星形防禦古城。(圖╱作者提供)
阿爾巴尤利亞古城是歐洲最大的星形防禦古城。(圖╱作者提供)
阿爾巴尤利亞古城是歐洲最大的星形防禦古城。(圖╱作者提供)

●考文林城堡

告別阿爾巴尤利亞,車行至考文林城堡,一座被稱為東歐最大的城堡。這座建於14世紀石頭堡壘上的城堡,最終落成在18世紀,我們今天看到的城堡是則19和20世紀的產物,外觀更像文藝復興時期哥德式風格。城堡分三個區域:騎士廳、議會廳和環形樓梯,我們先進入一層的騎士廳,除了大而空蕩,毫無驚奇之處,聽說當作過餐廳、法院和貴族會議廳。順著環形樓梯繞到頂部,頂部的木製通道嵌在高空牆壁上,感覺自己懸空而行,提心吊膽匆匆而過。從陽台走到城堡外,近觀高塔和內部庭院,遠眺綠野丹瓦城市風光,懸著的心平靜下來。城堡雖大,除了一些彩色玻璃和一間有桌椅的會議廳外,無甚可看。據說在匈牙利王國大將軍匈雅提約翰統治期間,他將這裡改成自住城堡。

考文林城堡內的環形樓梯。(圖╱作者提供)
考文林城堡內的環形樓梯。(圖╱作者提供)
東歐最大的考文林城堡入口。(圖╱作者提供)
東歐最大的考文林城堡入口。(圖╱作者提供)
東歐最大的考文林城堡入口。(圖╱作者提供)
東歐最大的考文林城堡入口。(圖╱作者提供)

●蒂米什瓦拉

蒂米什瓦拉是我們在羅馬尼亞的最後一站,到達時天色已黑,匆匆入住市中心的蒂米什瓦拉酒店,第二天清晨8點開始遊覽,所有的景點都在酒店周圍。該市最美的維多利亞廣場就在酒店背後,清晨無人喧囂的廣場美得令人心醉,廣場上的綠色花紋教堂披著朝陽,伴著噴泉,肅穆莊嚴,長方形廣場兩旁的建築色彩各異,式樣唯美。再到不遠的自由廣場和統一廣場走了一圈,兩個廣場各領千秋,整潔有型卻是一般無二。

蒂米什瓦拉的維多利亞廣場。(圖╱作者提供)
蒂米什瓦拉的維多利亞廣場。(圖╱作者提供)

這個具有800多年歷史的城市素有小維也納之稱,因曾受哈布斯堡王朝長期統治,奧地利文化影響頗大。如今她又有了一個新的名號:自由之城,1989年12月在這裡發生的革命,導致了共產黨的倒台和西奧塞古死亡。

在這個「自由之城」結束我們四天的羅馬尼亞行,寓意深刻,我們看到了一個出乎想像的羅馬尼亞,她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自然風光無限,應是那場革命的積極果實。

蒂米什瓦拉的自由廣場。(圖╱作者提供)
蒂米什瓦拉的自由廣場。(圖╱作者提供)

博物館 德國 共產黨

上一則

旅遊/澎湖自由行 看雙眼雙心

下一則

旅遊情報站/灣區賞櫻 8景點浪漫相約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