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冬天
我出生在溫暖的中國東南沿海,對加拿大的冬天感受特別深刻,從十一月到次年四月特別漫長,不時出現漫天飛舞的鵝毛大雪。我住的滑鐵盧(Waterloo)地處大湖區,冬天大風更是冷冽,人在路上走,風在後面猛推,帽子如果沒戴緊就可能被吹跑,風如針刺在臉上。
掃雪車清晨四、五點就開始清除街道上的積雪,為上班族開路;停車場也是掃雪的重點,掃雪車來回反覆地把雪推到停車場周邊,雪堆有兩層樓高。人行道上的雪有特製的小推雪車,沿著人行道慢慢開,推出一米多寬的路,方便路人行走。
街道兩旁的住戶有責任「自掃門前雪」,如果不掃雪造成行人跌倒受傷,該處的住戶負有責任。與此同時,撒鹽的卡車慢慢地沿街開過,一邊開車一邊撒鹽,人行道一般都用手工撒鹽,老人公寓門前是重點,門前和通道都會撒遍。如果不撒鹽,雪水零度結冰,路面會很滑;撒了鹽,結冰的凝固點降到攝氏零下十多度,減少行人滑倒的危險。
冬天冰天雪地,室內就靠暖氣維持人們的正常生活。老人公寓一年到頭大概就是夏天不開暖氣,寒冬時只需蓋上薄被,因為暖氣設備完善,加拿大人在冬天的室內穿著和夏天差不多。
這裡的屋頂傾斜角度大,讓雪能自然滑落,窗子大部分是狹長的單扇窗,很多窗採用雙層玻璃保暖。
獨立屋都建有壁爐,現在的新房子壁爐架著模擬的木塊,看起來火光熊熊,其實是電熱絲的作用,家人圍爐細語一直是傳統的溫馨畫面。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在一九三○年代於就職後第八天,就在白宮樓下壁爐前接受採訪,羅斯福在其十二年總統任期內,總共進行三十次爐邊談話(Fireside Chats),他用這種方式與人民溝通,將總統與民眾的感情拉近了,羅斯福的爐邊談話也因此成為美談。
加拿大雪大、冬令時間長,因此溜冰、滑雪等活動普遍,滑鐵盧市政府前的噴水池冬天就變成溜冰場。大冬天人們一身輕裝溜得渾身冒汗,只要有一處斜坡地,孩子們就會拖著塑料大盆走上坡頂,再坐在盆裡順坡而下,樂此不疲。我耄耋之年時仍童心未泯,也曾坐在孫子的大盆裡滑了一下,正是「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
加拿大人冬天戴帽子的人不多,許多人喜歡穿套頭衫,把耳朵包得緊緊的,再冷一點就會穿皮毛套頭的羽絨服。
每到冬季,就有一些民間組織在街頭贈送防寒的鞋帽、手套和大衣給需要的人,並提供熱騰騰的咖啡和小吃,晚上社區、教堂和政府大廳免費提供床墊被褥給流浪漢,讓他們能溫暖地度過寒夜。有些流浪漢會自帶小帳篷在避風處搭起,風雪大了,就在帳篷上加蓋毯子保暖,這是富足的西方社會一景。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