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他靠這個策略 每周有1.1萬元被動收入

14歲少年吃辣玉米片身亡 驗屍報告:攝入大量辣椒素

回顧通訊發展

聽到比爾蓋茲談論AI的發明不亞於網路,不禁想起,雖然四十多年前,我在台灣就曾跟著學校教職員,在職進修過最早期非常笨重、印出來的紙張綿延不斷的電腦;真正開始日常碰電腦,還是二○○二年初次申請電郵信箱以後。

記得電郵開張不久,適逢到大陸旅遊的手足在西安的旅館有網路,她立刻回覆我的問候,對我而言,簡直不可思議。因為那時寄到亞洲的航空郵件,至少也要一個多禮拜,要想即時收到,只有用傳真機,或者打電話。

七○年代的台灣,打長途電話還得到巷口小舖去打。一九八六年來美後,打越洋電話,得自己付的月費中有長途電話的服務項目。早期還分周末、白天、晚上不同收費時段,搞不清楚貿然撥打,只有多花銀子。據說早期留學生打一次越洋電話,得用沙漏計時,以防逾時超資。

後來改為買電話卡,光是撥打超長的號碼就費時費事,還動不動超過有效期限,只有望卡興嘆。

記得剛時興手機時,我還敬謝不敏,不單是為了撙節開支,更是聽說手機的強烈電波可能致癌。等到真正擁有手機,發現簡直方便至極,尤其遇到急事,不必四處尋找公用電話亭,拿起手機就打。後來手機不斷更新,還可以拍照記錄車子停在偌大停車場的位置,或顯示託購的產品,錄影紀錄親友慶生、結婚、畢業等歡樂時刻,成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之物。

尤其手機會顯示對方電話號碼,可以決定是否接聽,不像以前得特別安裝顯示來電號碼的答錄機。聚會或午休時還可靜音,避免被打擾,並設定時間鬧醒。

以前跟遠在太平洋彼岸的親友通話,得先撥國家代號,再撥居住城市的區域號碼。哪像現在,只要有微信或賴(Line)的帳戶,不論國內外,不必撥打對方電話號碼,就可免費直接通話,並可用視頻看到對方廬山真面;疫情期間見面不易,親友且能相約定期雲端見。

我發現台灣來的愛用賴,大陸來的愛用微信。兩者比較,微信最多一次只能傳給九個人,超過一分鐘就覆水難收;賴則最多一次可傳給十五個人,只要對方沒讀,隨時可以收回,還可以知道對方是否已讀不回。從轉發的東西大清早已讀,可知誰是早起的鳥;半夜起來,看到有人發賴,始知原來同是天涯失眠人;如果發現幾天沒讀,猜想對方或病或忙,當下捎個問候後,暫停轉發。

古代的益者三友是:「友直、友諒、友多聞」,現代的益者三友則是:「有讀、有回、有按讚」,有的朋友「信」冷感,有去無回,會讀但從不轉發;也有的朋友則把轉發給他的又傳回來,感覺好像「信」騷擾之餘,讓我再轉發時,知所取捨。

撫今追昔,真沒想到,晚年能夠享受科技進步帶來如此便捷的通訊,真正體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微信 雲端 比爾蓋茲

上一則

活著就是幸福

下一則

旋轉的愛情(七)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