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廣東梅大高速路坍塌 司機急攔後車、熱心路人摸黑救受困6人

威州14歲少年持長槍在校外行走 還沒進校園就遭警方擊斃

石碼往事(下)

石碼中山公園是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北洋軍閥張毅部駐石碼時所建,原名「益思亭」。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民國十五年北伐軍進駐時,改稱中山亭,後亭中建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可惜碑在文革期間被紅衛兵摧毀。

這是石碼最有人氣、人們最常聚集的場所。中山亭之下有好幾棵大樹,樹下有石階梯、石埕、石桌和石椅,是人們打牌下棋聊天的好地方。只要天氣好,中山亭都是熙熙攘攘的,還有很多業餘活動如薌劇演唱、江湖郎中打拳賣膏藥,更不用說在公園裡擺鬥雞場了。

在中山公園鬥雞,常常有幾十人圍觀,每次都是兩隻鬥雞你死我活地上下飛撞,塵土飛揚,尖喙利爪齊上猛撲,毛飛血濺,直到雙方都體無完膚,邊躲邊喘仍然掙扎,還是拚命往前衝,非得主人上去強行抱走,還在回頭怒視,現場慘不忍睹!這條巷子取名「相打街」而名副其實。

石碼還有很多像「相打街」這種百年的幽深小巷子,更奇妙的是,小巷子裡面還常常有忽然出現的平坦石埕,類似大院的公共場所,面積可以到上平方百米。比如:在祥福巷周圍百米的小社區之內,還有書巷、三芳埕、訓義埕等等,這些古雅的名字透露出當時文人聚集、書齋林立的氣息。民國時期,石碼藍氏家族是石碼的首富,當時在祥福巷與書巷兩條小巷裡的藍氏家親,就有五家之多。

從輝哥「祥福巷」的前廳堂進臥室穿過露天小院,再經內二室及後廳,直通到與前街平行的另一小街,就是「書巷」。書巷比祥福巷更窄,看似破爛與陳舊,卻清靜有序有特色:地面寬不夠兩米,也是騎樓式建築,兩邊廷伸出來的屋瓦距離,可能最窄處不足一米見寬。地面人行道中間約一米二是排污水溝,溝壁用古時代青磚砌起,上面是清一色粗糙的長板石條輔蓋。

書巷和祥福巷一樣全長約一百多米,分為上半巷與下半巷,中間段與兩段頭尾各有一個石門洞,都用厚度約二十四乘三十五公分的三條兩米多長的石板條,做成豎式石柱門洞,橫在上面的橫條石板朝下一面兩端各銼出一個圓孔,叫「門臼」,用來固定兩扇木門,遇抓土匪或偷賊或緊急情況,可以「關門打狗」。後來縣府就用於民事統治設連防管控,並封設有甲長、保長,負責治安管理,一旦出現嚴重事態須追究連保責任。

「 書巷」名字的起源,是有鼻子有眼的傳統文化習俗:有史以來只要小石碼鎮上有讀書人想出「門第」要進城趕考,不管中榜或落第,無論步行或騎馬必經過此巷;一旦考中「載花榮歸」,就一定改乘「官轎」仍從原路返回,故名思義美曰「書巷」。(下)

張毅

上一則

活著就是幸福

下一則

我最喜歡的節日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