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上百龍捲風狂掃中部州 奧克拉荷馬州3死含1嬰

中國2025電動車過剩產能近2000萬輛 全球車商惶恐

福州人的扁肉燕(上)

福州「扁肉燕」,又稱「肉燕」、「燕丸」,是福州獨有的一道菜,通俗點說是燕皮餛飩。餛飩不必解釋,重點就在「燕皮」與普通餛飩皮的不同。外地人到福州,扁肉燕被介紹最多的是福州特有的傳統小吃,實際上扁肉燕是福州地區逢年過節或喜慶日子的必備菜餚,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太平燕」。太平燕是扁肉燕與鴨蛋共煮,正宗做法是要用鴨蛋。

每當太平燕上席時,便是一席的高潮,因為這是福州婚聚喜慶宴席上的一道大菜,上席時鳴放鞭炮,其隆重可見非同一般,客人要待新郎新娘或長輩即席致謝後,方可食用。為何這道菜叫太平燕?這與福州地理文化傳統相關,福州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福建省東部的閩江口,東臨大海,開天闢地起便是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由於山多田少,閩人自古遠涉重洋,旅居海外討生活。

福州人到海外謀生的傳統已有很長的歷史,下南洋,赴北美,闖蕩世界。福州市連同周邊縣市旅外華僑人數眾多,分布東南亞、歐、美、澳、非等五十多個國家及港澳台地區。離鄉背井,天各一方,很多家庭或多或少都有家人旅居海外,最期待的是平安還鄉,骨肉團圓。

過去福州人出遠門,走水路幾乎是唯一的選擇,最令人擔心的便是風浪,因福州話裡鴨蛋與「壓浪」諧音,壓得住驚濤駭浪不翻船,才有親人平安,燕子歸巢,世間才有太平,所以有太平燕之說。

筵席上長輩還會勸說「蛋一定得吃」。如今多數人食量不比從前,大塊頭的鴨蛋也改良成袖珍的鵪鶉蛋,說詞也有更新。現在出行方式多樣化了,向內地發展的人數也不少,福州方言也被普通話取代,鵪鶉就是安全的意思,同樣帶來吉祥平安,意含不變。

大文豪郁達夫在「飲食男女在福州」中這樣寫道:「初到福州,打從大街小巷裡走過,看見好些店家,都有一個大砧頭擺在店中,一、兩個強壯的男子拿了木錐,只在對著砧上的一大塊豬肉,一下一下死勁地敲。把豬肉這樣亂敲亂打,究竟算怎麼回事?我每次看見,總覺得奇怪;後來向福州的一個朋友一打聽,才知道這就是製肉燕的原料了。所謂肉燕者,就是將豬肉打得粉爛,和入麵粉,然後再製成皮子。如包餛飩的外皮一樣,用以來包菜蔬的東西。聽說這物事在福建也只是福州獨有的特產。」

我以為郁達夫這裡所說「和入麵粉」是不準確的,應該是番薯粉。福州周邊盛產番薯或叫地瓜,做成的粉屬澱粉類,而非小麥磨出來的麵粉。郁達夫初到福州,見鋪子裡打燕皮師父掄錘加粉,可能以為加的是麵粉,不過,並無大礙。

燕皮的材料是精選豬後腿瘦肉,剔去肉筋和骨膜,切成細條,用木棰搗成肉泥,徐徐加入上等番薯粉,反覆折疊錘打製成薄如紙張的片狀燕皮,晾乾切成兩三寸寬長條折疊,可以用紙包起來保存。用的時候再裁成方片,可用灑水、噴霧、蓋濕巾等方法濕潤;取一張燕皮放入左掌,然後右手用筷子挑小團肉餡放在燕皮上,快速抽走筷子,左手馬上合攏捏緊。就這樣,頭圓擺尾,形似飛燕的扁肉燕就包好了。

我母親在時總是先蒸熟備用,出鍋時肉香濃郁,小孩子已經擋不住嘴饞貪食,馬上動手開吃,脆嫩爽口,表皮略乾有嚼勁,不等加入湯汁,已被我們「消滅」過半。

東南亞

上一則

活著就是幸福

下一則

日本出版市場衰退 疑跟宅經濟不再及書價漲有關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