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香港法院判14名民運人士觸犯國安法、犯顛覆罪有罪 恐面臨無期徒刑

8年前哈利認愛梅根宣言 慘遭英國王室官網刪除

二月二,龍抬頭

「立春陽氣轉,雨水潤河邊」。雨水節氣一過,就迎來了「二月二,龍抬頭」這個日子,這是緊跟春節及元宵節後,又一個吉祥熱鬧的傳統節日。

記得這天一大早,我就被爸爸燃放的二踢腳鞭炮聲喚醒,跑出房門口,只見覆蓋一層薄霜的院地上,一個連著一個大灰圈,是用灶灰畫成的,一直連到大門口。圈內還有一些玉米、高粱、豆。爺爺說,這灰圈就是糧食囤,裡面撒上一把糧谷豆,這叫填倉。

「二月二,龍抬頭」,據說從這一天起,潛伏一冬的龍就抬起頭,飛龍上天,雲從龍,龍興雨,春雷乍動,百蟲甦醒,春雨喜降,萬物生發,春種也要開始了。二月二,自古就是中國人祈雨求福,祈求土地豐收、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日子。正如這民諺所道:「二月二,龍抬頭,大囤滿,小囤流」,這是滿滿的莊稼人一年的期盼。

二月二這天,最吸我眼的,是屋裡懸起一掛龍尾,這是姊姊的手藝。所謂龍尾,就是由一朵一朵五顏六色的大圓花串起來的,每一朵有盤子大,用油亮亮的彩色紙摺疊成波浪形狀;姊姊說那是龍鱗,每個大圓花之間,串兩顆玉米花和一節白色秸稈瓤間隔,最下面的是一縷紅紅綠綠花布條,當作龍尾巴。一掛龍尾有三尺多長,懸掛在屋中,燦燦爛爛,很是好看,隨屋門一開一關,還會微微旋動,好像變成一條活龍。

姊姊還為我串了一條小龍尾,是花色布片和玉米花串成的。姊姊給我掛在胸前,見我用手揪玉米花,就打我一下手,並說:「沒過完節,這龍尾的玉米花可不能吃,吃了要爛舌頭!」

二月二也是青龍節,串龍尾、掛龍尾和戴龍尾的風俗,是人們對龍的崇敬和喜愛,有龍相伴,一家人一年的平安和吉祥就有保障了。

二月二早晨要吃餃子,媽媽說是吃龍耳,午間吃煎餅,媽媽說是吃龍鱗,吃豬膀蹄肉,當然就是吃龍腿和龍腳;還有我這一天喜歡吃的糖豆和玉米花,說這是龍珠。這些吃食都要和龍相連,就是取納福、消災和吉祥的意思。有趣的是,晚飯要吃龍鬚麵,龍鬚麵就是餄餎,更有趣的是壓餄餎。

壓餄餎要全家上陣。爸爸先把餄餎床架在大鍋上方,接著媽媽把揉好的一個高粱米麵糰,裝進餄餎床上的麵筒裡,爸爸則用力壓下餄餎床上槓桿的裝置,將麵筒的麵糰擠壓出條條,從筒孔中漏進沸鍋中。姊姊負責灶上燒火,火要一直燒得旺,讓鍋水翻滾開,漏進鍋中的餄餎條才不會相黏。

媽媽不斷把麵糰裝進麵筒,爸爸不斷壓著槓桿,不斷漏到鍋中的餄餎,絲絲不黏,條條不斷,真像龍鬚一樣。滿廚房蒸氣騰騰,滿灶口火焰紅紅,還有不住飄進鼻裡的一股股餄餎清香味。待麵糰壓完,稍煮幾分鐘後,媽媽用笊籬撈、羅篩盛,撈出的餄餎過一遍涼水,就可以上桌了。媽媽早已用小銀魚、雞蛋、青蔥、肉丁、胡椒和辣椒油打好滷汁,盛一碗餄餎,一匙滷汁澆上,吃起來清香爽口。那個好滋味,我至今不忘。

壓餄餎,吃餄餎,是家鄉二月二的傳統美食。人說吃餄餎能延年益壽,據說中華遠祖黃帝爺就喜歡吃餄餎龍鬚麵,活到一百二十歲,坐化乘龍,飛天而去。

二月二真是趣事多多,可有一件事卻讓我躲不及,很是厭煩,就是媽媽這天要給我剃龍頭。媽媽雖然很會剃頭,但一見那閃亮鋒利的剃刀,我就怕,怕疼,更怕割破頭皮,總想逃之夭夭。媽媽說,剃了龍頭,一年不得頭疼病,上學念書還腦瓜靈,年年考狀元,一定要剃。見終究賴不掉,只得乖乖讓媽媽剃了龍頭才萬事大吉,最後還得到媽媽獎勵的一茶碗龍珠豆。

這些兒時的美好記憶已經遠去了。現在的一些年輕人早已不知二月二那些有趣的習俗,人們也多不過這個傳統節日了。但作為「龍的傳人」的中華兒女,我們不應該忘記「二月二,龍抬頭」這個節日。

龍,自古以來在中國人眼中,是天地神,也是天地自然的圖騰。敬仰龍,就是敬仰自然。大自然是人類的衣食父母,是人類的第一個母親;世界文明再發達,也不能忘了大自然,忘了母親。無數事實證明,科技越發展,越須敬畏自然,珍重自然,越要愛護地球這個美好的自然家園。

餃子 雞蛋 美食

上一則

活著就是幸福

下一則

台灣電影「春行」入選紐約新導演新電影影展 創台片6年來紀錄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