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紐時:伊朗若封鎖荷莫茲海峽 不僅等於自殺也害慘中國

美鑽地彈轟伊朗核設施 衛星圖曝6巨坑 分析指仍有2疑點

我們這家人

聽新聞
test
0:00 /0:00
圖/Betty est Partout
圖/Betty est Partout

▋我的父親

先從我的父親十六歲說起,姑父把父親從離城五十里外的窮鄉僻壤接到城裡,給人磨面,用的是石磨子,幹著來料加工的活,主人管吃管住。父親幹了一年,覺得索然無味,就炒了主人「魷魚」,獨自走向社會。

父親腦筋靈活,從修煙囪、鋪地面起步,後來就學會了盤炕壘竈那一類的技術活。掙的錢多,下的苦少。

十八世紀末,一個荷蘭的傳教士來到我們縣城,投資建成了一座具有歐式風格的基督教堂。姥爺是教會的牧師,姑父是虔誠的基督徒,有一天,兩人心有靈犀,姥爺提到了他的大女兒,姑父想起了他的內弟,也就是我的父親,紅媒搭橋,基督作證,促成了一段美好的姻緣。在往後的歲月裡,我們兄弟姊妹六人,陸陸續續來到人間,成了血濃於水的一家人。

姑父的公職是國民時期的縣黨部書記,那個年代在我們縣城也是手眼通天的非凡之人。姑父只一句話,我父親就在保安二十六團當了軍需,有了固定的薪水,父親也風光了幾年。

由於眾所周知的兩黨之爭,炮火硝煙散盡之後,姑父捲了鋪蓋離開了縣黨部辦公室,回到了城外鄉下的家。父親隨著姑父的足跡來到了他的村子裡,買了地、蓋房子,有了永永遠遠的住所。

一九五○年代,村子裡普遍是清一色的文盲,識文斷字的人鳳毛麟角。感謝私塾先生的栽培,父親學會了寫信寫毛筆字,特別令人刮目相看的是,父親的一手算盤珠打得啪啦啦脆響,震得周圍村莊秋後分配年終決算,他是必請之客。

我少年時候,記憶猶深的是一個老太太拿著信封和信紙經常光顧我家,請父親幫她念來信並回信,老太太的祖籍在河南尉氏,大抵家裡還有一幫姪子姪女,所以常有書信來往交流問候。

聽村裡人說,老太太的青春是在窯子裡度過的,有一天晚上接了一個軍官,軍官入戲太深,第二天一早,花重金把她贖了出來。後來軍官死了,一個給軍官做飯的廚子收留了她,這個廚子就是我家的鄰居。

老太太雖過花甲,但風韻猶存,頭髮梳得一絲不亂,穿衣打扮大方得體。從村道中走過,空中總會有脂粉氣或香水味瀰漫。父親寫好回信,照常規覆念一遍,老太太點頭滿意微笑,小心抽出一支紙菸遞給父親點著。

文革時期天下大亂,黑白顛倒,原本不夠「線」的父親被不按套路出牌的體制,硬生生地戴了「歷史反革命」的帽子,遭遇了無妄之災。從此,我們這家人的命運就被政治這張無形大網捆住了手腳,父親每天站在毛澤東像前早請示晚匯報,打掃廁所和清理巷道是他的分內工作。

▋我的母親

我的母親和天下所有農村中年婦女一樣,具有勤勞、善良、節儉的良好美德,但又和她的同齡人有著天壤之別。雖然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時刻沒有忘記對孩子的教化培養。母親是一個有知識的文化人,她出身於耕讀世家,父母都是開明人士,姊妹七人無一不是走出學堂的「秀才」。

母親心裡藏著一個祕密,那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供兒女出人頭地,走出農村,脫離苦海。但美好的願望往往被現實的鐵拳擊得粉碎,前進的腳步被政治迷霧籠罩,智慧的萌芽被嚴酷的秋霜絞殺,我們的眼前一片混沌。

母親的希望在子女們身上化作泡影,她不甘心,又把夢想寄託在孫子這一輩,她堅信世道總會有改變的一天。她雖然沒有高深學識,但認準這一條,只要讀書就能走遍天下。

她給孫子輩寫了激勵讀書的名言警句,就掛在院子的屋簷下,時刻提示下一代,她是這樣寫的: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腹有詩書氣自華。

如今,她的幾個孫子、外孫先後跨出國門,走向世界。我不知道,他們是否受到奶奶名言警句的啟迪,但我肯定,再過幾代或幾十代,這些文字依然燦爛光華。

我的兒子對這些語句幾乎爛熟於心,高中畢業後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分校與北京某大學聯合辦學,兒子經過幾年學習,取得了該大學的文憑。二○一三年春暖花開時,兒子、兒媳及我的三歲小孫子,一家三口登上了移民美國的飛機。

落地之後,他們首先開了一家咖啡店,兩年下來,收效甚微。後來又進入大學,學習專業英語,經過錘煉,語言大有長進。兒子進了鐵路系統,兒媳被醫療系統招收,孫子上了高中,從此,生活的列車駛入正常的軌道,一路平安運行。

一年半以前,兒子把我和老伴接到美國,辦了綠卡,為老伴置換了關節,第一次享受了美國免費的醫療服務。如果在天之靈有知,我可以自豪地告訴您,母親啊!您的兒子和孫子已經站在自由美國的土地,成了美國人。

▋我的大妹

妹夫以無可救藥的重疾,淒慘而絕望地拋棄了這個世界,留給大妹的除了生活的重擔,還有那無盡的寂寞孤獨。

兒子快要高中畢業,大妹眼前一片曙光。似乎看到了兒子的希望,一畝三分果園,丈夫在世的時候,兩人合夥建起來的。如今丈夫走了,果園一派生氣勃勃,已經到了臨果期,這動心撩人的一幕,可惜丈夫再也看不到了。

春夏時節,她一個人疏花疏果,滅蟲除草,冬季施肥灌溉,深翻剪枝,秋天的園子奉獻給她豐收的果實,她回報給果園的是辛勤與汗水,她想著用果園攢一些錢為兒子上大學做準備。

兒子被南方一所城市以金融專業出名的大專院校錄取,三個春與夏,花開又花落。兒子去了北京,應聘到一家銀行,兩年下來,兒子洞悉了人與人之間的待遇是如此懸殊,有人月薪上萬,他自己卻僅僅幾千元,後來得知,人家是海歸,有碩士、博士學位,他是土生土長的大專。

他決心跨出國門,在世界的某個角落發揮他的智慧。訂下的目標一定要兌現,他為內心理想努力。十年前,經過了幾輪雅思考試,加拿大多倫多一家大學金融專業向他拋出了橄欖枝,畢業後,進入一家銀行,如今是部門經理級別的職務。

現在車房齊全,以前的女朋友變成了終身伴侶,生了個胖兒子,逗得大家笑聲不斷。他想把母親接來共享天倫之樂,讓母親看一看這外面的世界。

▋大弟的兒子

歲月在時間的長河裡匆匆流過,大弟的兒子在天津定居,轉眼已經十幾個年頭了。他畢業於美國俄亥俄州艾許蘭大學(Ashland University),獲得碩士學位。

他的英語培訓機構已辦了好些年,培訓過的學生不計其數。經過受訓的學生,讀說寫水平普遍得到質的提升,有的人去了英國、美國、加拿大留學。

兒媳在一家政府部門供職,以前,她取得了美國北亞利桑那大學本科學位,專業是城市規畫與管理。回國後,發揮專業特長,為這個美麗的北方城市效力。

回國前,兒子的母親患了卵巢癌,折磨得她生不如死,兒子憂心忡忡,恨不得一下子回到母親身邊。百善孝為先,他決定回國,親力親為,為母親找最好的醫生和最好的醫院。夫婦兩人商量,放棄了畢業後的工作規畫,毅然決然登上了回國的飛機。

▋二妹和小弟

二妹夫勤勞樸實,做事果斷,過日子裡裡外外一把好手,凡事根本不用二妹操心,他是真正意義上的好丈夫。原本建個地下果庫,避開水果採收高峰期,存上幾個月,來年賣個好價。但萬事百密必有一疏,他沒有想到,建果庫的地方是前幾年平整土地低窪地,填了有幾米厚活土層,施工過程中出現了大面積塌方,小弟給他的姊夫來幫工,剎那間,兩個鮮活的生命就此消失。

痛苦和哀愁像魔鬼一樣撕裂著兩家人的靈魂,時代的列車總是風馳電掣。光陰似箭,二十年轉瞬即逝,

二妹的家庭千變萬化,四個女兒像四朵金花,第一朵金花在縣城開了一家「五谷粥屋」飯館,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她摸到了經商的竅門,手鬆、嘴甜、笑臉、衛生。其餘三朵金花盛開在祖國的廣州、合肥和西安三大城市,各自大學畢業,有了心儀的的工作,有了安安穩穩的家。

春節回老家看望母親,二妹跟著這些女子遊遍了祖國的錦繡山水、名城古鎮。村裡人羨慕地說:「妳跟著娃娃們把福享盡了。」二妹反駁,我都不想去,能把人累死,其實二妹心裡樂得很。

小弟留下的兩個孩子,女兒在上海外企上班,薪資豐盈,福利優渥。兒子個頭超過半牆,十幾年前去加拿大留學,畢業後與大妹的兒子同在多倫多,表兄弟分別就職於兩大銀行,幹著同樣職位的事。

▋我的小妹

最後來說說我的小妹。

小妹一說話,總是會點燃一片笑聲,幽默中藏著風趣,笑談中含著哲理,就算誰一時失口觸及她的底線,她也會以幽默方式化解。小妹繼承了母親良好的家風和做人的道德準則,與人和善,做事率真。

姊妹兄弟誰家有事,小妹一馬當先,人力、物力和財力全面奉獻,不計回報。

小妹對人一貫的行事風格,被近鄰遠親交口稱譽。我的姥爺姥奶在世的時候,見了我總要問起小妹的情況,可見她在老人心中的分量。小妹的兒子在上海外國語大學畢業以後,在世界著名的金融公司上海總部從事管理工作。

我們這家人經歷過淒風苦雨,也趟過泥沼險灘,後輩們有的在中國各行業發揮著聰慧才幹奮鬥著,拚搏著;有的高瞻遠矚,跨出國門,在加拿大的金融系統,或在美國鐵路和醫療行業展露風姿。他們激流勇進,敢在時代的潮頭衝浪;他們勇為人先,屹立在世界風口搏擊。他們為我們這家人增了光,添了彩。(寄自紐約)

加拿大 俄亥俄州 河南

上一則

看「六姊妹」有感

下一則

家園彩燈展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