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四名中國公民詐騙獲判 多家零售商損失百萬美元

英國預期逾30國參與援烏志願者聯盟 日本角色引關注

追雪不護眼 雪盲症會引發暫時性失明

聽新聞
test
0:00 /0:00
不少追雪民眾常忽略眼睛防護,醫師提醒,雪盲症嚴重會引發暫時性失明。(圖/123RF)
不少追雪民眾常忽略眼睛防護,醫師提醒,雪盲症嚴重會引發暫時性失明。(圖/123RF)

時序進入深冬,很多地方都降大雪,醫師提醒上山玩雪的民眾,除注意保暖,更要留意高山症與雪盲症,尤其雪盲症嚴重會引發暫時性失明,要當心。

海拔越高的地方氣壓越低、氧氣越稀薄,台灣台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家庭醫學科陳信儒提醒,高山症是身體過度換氣導致的不良代償反應,只要高度超過2500公尺以上,就有機會出現,且隨著高度上升,比例也隨之增加。

最常見的情況有頭暈、頭痛、疲倦、胸悶及噁心,甚至嘔吐等腸胃不適症狀,嚴重時會引起高山肺水腫及高山腦水腫,若無及時處置,死亡機率大幅提升。

陳信儒提醒,當有不適症狀時,先原地休息並觀察是否緩解,讓身體適應環境,如無改善或加劇,應立即下山就醫;常有民眾認為是平時沒運動習慣體力較差,或溫差大、吹風受涼,只稍作調整便繼續登山行程,輕忽高山症以致憾事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追雪民眾常忽略眼睛防護。陳信儒說,雪地對日光的反射率可達95%,直視雪地相當於直視陽光,這常在登高山、雪地和極地探險者上發生,因此稱作雪盲症,嚴重時恐造成光害性角膜炎,不僅是眼睛刺痛、流淚與視力模糊,甚至會引發暫時性失明。

陳信儒表示,民眾在體驗山林之美時,由於每千公尺溫度下降約6℃,要特別注意保暖避免失溫;此外,皮膚容易因低溫和乾燥而受損,塗抹保濕霜和防曬乳是必要的措施,以減少乾裂及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

雪地活動 避免6行為、備妥3物品

專業團體建議不習慣雪地生活的民眾避免六項NG行為,預防在積雪道路上跌倒,及準備三樣物品,減輕不慎跌倒時的傷害。

日本北海道放送(HBC)報導,以日本北海道札幌市為據點、專門研究如何舒適過冬的「冬季生活推進協議會」建議,要預防在冬天積雪道路上跌倒,要避免做以下六項NG行為。

1、避免邊想事情邊走路,及邊跟朋友聊天邊走路。如果要在積雪道路上邊跟朋友聊天邊走路,請一定要相互提醒留意腳下,小心行走。

2、避免邊走路邊看手機或用手機聊天,很多人就是因此分心未察覺光滑路面或積雪高低不平而跌倒。

3、避免兩手拿東西及手插口袋內,因為不慎跌倒時無法保護身體容易導致受傷。

4、避免喝酒後走在積雪道路上,因為喝酒後很難專注在光滑路面。加上反遲變慢及腳步不穩,非常容易跌倒。

5、避免趕時間或奔跑,這會讓鞋子觸地面積縮小導致平衡變差,就容易跌倒。

6、避免穿不適合雪地的鞋子,特別是運動鞋等鞋底光滑的鞋子,很難站在積雪道路上。

但如果真的不慎跌倒,協議會建議身上有這三樣物品或許能減輕傷害,那就是手套、帽子及後背包。

手套能在跌倒時防止擦傷及割傷;後背包在跌倒時能保護頭部不致觸地,具有緩衝效果;帽子不僅可以保溫,不慎跌倒時也能成為保護頭部的重要裝備。

日本 低溫

上一則

95歲老翁靠這招戰勝肝癌 還霸氣說:到100歲也不驚

下一則

看物有雙影不一定是眼睛問題 部桃醫師細查診斷出中風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