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北京雖缺席烏克蘭和平峰會 澤倫斯基:中國能幫我們

南加大:女性孕期跨年 自付醫療費增加逾千元

冒痘流膿流血 不敢坐椅子 化膿性汗腺炎作祟

化膿性汗腺炎是一種慢性且反覆發作的發炎性毛囊疾病,主要發生於頂漿腺分布處的毛囊,與青春痘發生於皮脂腺毛囊不同。(圖/123RF)
化膿性汗腺炎是一種慢性且反覆發作的發炎性毛囊疾病,主要發生於頂漿腺分布處的毛囊,與青春痘發生於皮脂腺毛囊不同。(圖/123RF)

50歲工程師翁先生,七、八年前鼠蹊部和股溝突然冒出大面積的痘痘,腫痛流膿、流血,常將衣褲浸濕,坐立難安,天天包尿布上班,原來是「化膿性汗腺炎」作祟。不少病友像翁先生一樣出現「椅子恐懼症」,不敢坐椅子,搭乘別人的車也擔心弄髒,經治療後,終於穩控病情。

化膿性汗腺炎是一種慢性且反覆發作的發炎性毛囊疾病,台大醫院皮膚部主任蔡呈芳說,病灶通常發生於腋下、頭皮、臀部、腹股溝、肛門周圍及生殖會陰部、女性乳房間和乳下等特定部位,六個月內有兩次以上反覆發作的疼痛結節,嚴重者病灶處會不斷滲出膿血而產生異味,甚至形成皮膚瘻管,就像下水道一樣互相連通,輕輕擠壓單顆膿疱,就會引爆周邊膿疱破裂膿液滲出,一般引流手術無法根治。

蔡呈芳說,化膿性汗腺炎主要發生於頂漿腺分布處的毛囊,與青春痘發生於皮脂腺毛囊不同,不會有脂漏、閉鎖性粉刺現象,發生時間不局限於青春期階段,可能持續終生,甚至可能轉化為鱗狀細胞癌,是皮膚科門診治療最棘手的疾病之一。嚴重者超過八成會有疼痛、膿瘍發炎、近七成坐姿疼痛等症狀,長期反覆發作不僅容易影響生活品質,也會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憂鬱症與焦慮症等共病風險。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廖怡華表示,化膿性汗腺炎無法根治,但依照疾病嚴重程度,給予一般照護、局部治療、全身性治療與外科治療,都有助達到減少病灶疼痛、改善生活品質等目標,一般照護包括傷口照護、疼痛管理、視共病需求轉介其他專科,以及體重管理和飲食習慣調整;局部治療以抗生素藥膏與抗菌洗劑為主;全身性治療則有抗生素、A酸、荷爾蒙治療藥物、免疫抑制劑或免疫調節劑、生物製劑與小分子抑制劑等藥物選擇。

以台灣為例,廖怡華指出,化膿性汗腺炎臨床診療共識建議,治療時應同時評估內科用藥與外科手術,內科用藥是指接受全身系統性抗生素等治療12周後,如果改善效果未達預期,即應考慮使用生物製劑,外科手術則需視個人病況,予以病灶切除或全面性切除等手術。

心血管疾病 憂鬱症

上一則

泌尿醫曝「這零食」好處多 調節攝護腺、防結石又助眠

下一則

肥胖4種表現型 你是哪一型?專家教你對症除肉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