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紐約客談/堵車費踩剎車 既要歡呼更須反思

歐盟擔憂此事 傳巴塞爾協定III關鍵部分擬延後一年實施

地震嚇到頭暈嘔吐 粉領族就醫揪出是「耳石」作怪

南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蔡昌益透過耳石復位,減輕患者暈眩。(南投醫院提供)
南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蔡昌益透過耳石復位,減輕患者暈眩。(南投醫院提供)

台灣花蓮大地震後餘震不斷,很多人都已經分不清是地震還是頭暈,南投縣36歲洪小姐前幾天起床後翻跟身,發現天花板在轉,還以為是餘震劇烈搖晃,直到出現嘔吐才發現是頭暈,就醫後才發現是耳石脫落,經耳石復位和藥物治療後,症狀獲得改善。

衛福部南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蔡昌益說,耳石(Otolith)是一堆細小的「碳酸鈣結晶」,比沙子還要細小,被包覆在內耳的平衡器官中。如果耳石脫落至半規管中,當頭部姿勢改變時,就可能誘發眩暈、噁心嘔吐、冒冷汗等症狀。

以往會造成眩暈最常見原因是就是「耳石脫落」,但大地震後餘震不斷,許多民眾常分不清是餘震還是頭暈,最大可能來自於心理壓力、焦慮造成感官失調。

蔡昌益說,導致耳石脫落的原因不明,過度疲勞、睡眠品質不佳或頭部外傷也是耳石脫落後引起眩暈的原因。患者接受耳石復位並搭配藥物治療,症狀會明顯改善,如果沒有治療,耳石也會在幾個星期後被人體自行吸收而改善症狀,但不適感在這段期間可能經常發作。

耳石脫落仍有復發的可能性,蔡昌益提醒,耳石復位治療後須避免頭部快速劇烈改變姿勢,例如彎腰穿鞋、仰頭喝水、抬頭看天空、翻身、起床、躺下及轉頭等動作,都應放慢速度、降低頭部姿勢改變的可能性。另外行走的時候可以直視遠方,這些方法可預防復發,降低暈眩的發生。

花蓮大地震

上一則

主動脈剝離年輕化…腹痛瀉也是病灶 還有這些非典型狀況

下一則

用力「笑」出4大快樂賀爾蒙 打擊憂鬱失智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