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金融時報:Adidas對中國高管遭控涉貪展開調查

涉「千人計畫」遭判刑 前哈佛教授將赴港大演講

比生產還痛 每3人有1人罹「這」病 生病關鍵是年紀

調查顯示,每3人就有1人罹患帶狀疱疹。(本報資料照片)
調查顯示,每3人就有1人罹患帶狀疱疹。(本報資料照片)

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發作時會出現痠麻、刺麻、發癢、全身疲倦等症狀,發病時疼痛感被許多患者形容是「比生產痛還要痛」,­­全球調查顯示,86%受訪民眾對帶狀疱疹的影響有錯誤認知,其實罹患帶狀疱疹的風險會隨年齡增長,50歲以上的民眾需格外注意。

帶狀疱疹由會引發水痘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發,小時候得過水痘,康復後病毒仍會殘留在人體內的神經節內,等到年老後免疫力下降時,就再度復發便成為帶狀疱疹,幾乎所有超過50歲的成年人體內,皆帶有能導致帶狀疱疹的病毒,終其一生,每3人就有1人罹患帶狀疱疹,疼痛常常被形容是灼傷痛、刺痛、突然的疼痛。

帶狀疱疹的特徵,是沿著皮節分布的單側水疱性皮疹,出現痠麻、刺麻、發癢、全身疲倦等症狀,有患者形容,發病時疼痛感「比生產痛還要痛」,曾得過帶狀疱疹者仍會一再復發,需要更加重視帶狀疱疹疾病的嚴重性,並在發病初期需要盡快就醫,接種疫苗、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都是預防的方式。

國際老化聯合會和藥廠合作,針對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巴西、澳洲義大利、葡萄牙、日本、中國、南韓、印度等12個國家的3500位民眾進行調查,有86%的受訪者對帶狀疱疹有錯誤認知、28%的受訪者認為罹患帶狀疱疹 「基本上無大礙」。

調查結果指出,人們對帶狀疱疹可能引起的疼痛缺乏認識,這種疾病通常表現為皮疹,胸部、腹部或臉部出現疼痛性水泡,通常被描述為灼熱感、刺痛或突發性疼痛的症狀。但卻有十分之一的受訪成年人,不知道帶狀疱疹最常見的這些症狀。

調查顯示,26%的受訪者認為,只有1%的人一生中會面臨帶狀疱疹風險;17%受訪者認為罹患比例為千分之一;甚至有近半受訪者認為,自己不太可能患上帶狀疱疹,但其實50歲以上族群、免疫不全者、曾感染水痘或帶狀疱疹、新冠肺炎確診者、三高等慢性病患者、生活作息不正常或壓力大等6大類人,都是高風險族群。

台北長庚醫院皮膚外科副主任黃毓惠說,帶狀皰疹的發作和天氣也有關,上周就有名40多歲患者因乾癬前往就醫,並告訴她,自己晚上腿會抽痛到睡不著、摸起來有麻麻的刺痛感,時間長達4至5天,果不其然過2天就長出水泡,而這類有使用免疫調節劑的患者,也是風險族群之一。

黃毓惠提醒,小時候得過水痘的病毒會藏在神經裡,不會真的不見,一般會以神經痛的方式表現,且現代人壓力大,不少2、30歲的患者,因壓力大而「長皮蛇」,和10至20年前相比,整體增加約1成。

若患者已感受到不明神經痛,就算皮膚尚未出現水泡,仍得高度懷疑「皮蛇」已開始作祟,黃毓惠說,治療帶狀疱疹愈早投藥愈好,如果能在發病3天內服用抗病毒藥物,疼痛指數會大幅降低,且治療帶狀疱疹的原則是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用擦的完全沒有效 」,坊間擦抹的藥物,僅對「皰疹」有用,除不了「帶狀疱疹」。

黃毓惠表示,如患者為高齡長者、化療病患或免疫低下族群,治療上就會考慮使用針劑治療,同時也要看帶狀疱疹的出現的部位,如果在眼周會擔心影響視力、肛門周圍括約肌,則可能出現排便或排尿困難;也些人的病毒會隨血液竄到身體各處,都要特別留意。

就連黃毓惠本人都曾受「皮蛇」之痛,2年前她在做運動時,覺得腿部癢癢的,摸了則有麻麻的感覺,後來才發現原來是皮蛇作祟,代表神經可能已經受損。

義大利 澳洲 三高

上一則

過年後還是很貪吃又變胖?醫師提醒小心身體變痰濕體質

下一則

大姨媽別鬧了 如何與「月經偏頭痛」分手?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