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拜登接受時代雜誌專訪 重申不排除動用武力保護台灣

杭特涉非法持槍 拜登弟弟詹姆士將作證

罹胃癌風險「多與幽門桿菌有關」 醫籲避免共食感染

一項研究指出,若習慣性不吃早餐,恐增加罹患消化道癌症的風險。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一項研究指出,若習慣性不吃早餐,恐增加罹患消化道癌症的風險。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近期「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一項研究指出,若習慣性不吃早餐,恐增加罹患消化道癌症的風險。醫師則表示,一般感染幽門桿菌為民眾罹胃癌主因,該研究結果過於籠統,本身可能也有限制,若有問題應為全身系統性的變化,並非僅一至兩個器官出狀況而已。

台灣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說,不吃早餐沒那麼可怕,但也不會鼓勵民眾不吃早餐,因人體若空腹太久如超過15至16小時,就有可能因膽汁淤積形成膽結石,導致膽囊炎。

至於一般可能造成胃癌的危險因子,康本初指出,胃癌多與「胃幽門螺旋桿菌」(即幽門桿菌)有關,民眾無論男女老少,都有可能因感染幽門桿菌,增加胃潰瘍及罹患胃癌的風險。

他說,幽門桿菌普遍寄生於胃與十二指腸連接處的「胃幽門」,因飲水、共食而經口感染,多半不會有症狀,但若出現上消化道潰瘍問題如胃潰瘍、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問題,出現腹脹、腹痛或消化不良等症狀時,則應盡速就醫檢查。

幽門桿菌檢測常見可選擇以胃鏡檢查切片、呼氣試驗、驗血或糞便檢查等方式,檢查是否胃中有幽門桿菌存在。康本初表示,以台灣為例,相較於過往現在的衛生環境改善,民眾感染幽門桿菌的機率也已降低,目前全台剩約有20%的人經檢測帶有幽門桿菌。其中高齡者感染的人數較年輕人多,主因與年齡無關,而是因以前的衛生條件較為不佳所致。

不過,為避免因感染幽門桿菌增加罹患胃潰瘍及胃癌的風險,康本初說,民眾與親朋好友用餐時,應使用公筷母匙,避免因用餐感染。於飯前及如廁後,也應做好手部清潔,避免「染菌上身」。

檢測 新英格蘭 醫學

上一則

雨+冷就「風濕」 醫:並非關節受過傷才會痛 這病也會

下一則

壯男患巴金森手抖不停好苦 這1招擺脫手抖人生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